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哲学基础张运景胡振清李玉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按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国情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致力于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为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酝酿、提出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50年代以来,党中央在解决台湾问题的实践中形成的和平统一、“一国一制”的方针,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政策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这一构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灵魂.“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香港正在成功地走向平稳过渡吴奕新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来解决港、澳、台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他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按照实事求是、一切从...  相似文献   

5.
浅析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论的哲学基础宿富连邓小平在处理香港和台湾问题时所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新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一国两制”构想论的重要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同一性原理.“一国两制”构想论的提出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了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同时,“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开拓了新视野,提出了新观念,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一、“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任何国家都要以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没有一定的国家结构形式,国家便无法使用其权力,履行其职能。国家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构想的五性论杜奋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按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是我们在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的一致看法。怎样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是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一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立论的。邓小平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①“实事求是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② 又说 :“解放思想 ,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 ,一…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哲学基础张运景胡振清“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港、澳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求实精神,多次阐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等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因此,探讨这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它是以社会主义为主体的单一制的国家结构条件下实行“一国两制”,既使实行不同制度的地方有一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战略构想,是邓小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从中国的实际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势出发,在尊重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作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一国两制”战略决策,又是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符合历史规律又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统一战线新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突破性的贡献。一、“一国两制”赋予新时期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是从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而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成功。文章概述了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的形成;论证了这一伟大战略构想在解决香港回归,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等问题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指出了这一光辉范例为中国人民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政府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它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作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战略决策。“一国两制”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香港回归祖国,完全是按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进行的。“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是“一国”与“两制”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是解决香港问题这个特殊矛盾所采取的特殊方法。它本来是针对台湾问题首先提出来的,只是由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而改为首先用于香港。我国政府解决…  相似文献   

14.
祖国统一思想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内容。关于台湾问题的论述 ,在邓小平祖国统一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邓小平始终是将解决台湾问题放置于处理中美关系的国际大背景中着眼的。深入研究新时期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际条件及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重要思想的基本点 ,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祖国统一思想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并以此为指导 ,在实践上进一步推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尽早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绝非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是我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对侨务工作的重要作用、指导思想、基本任务、重大的方针政策所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始终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足邓小平同志侨务思想的精髓所在;始终围绕着“发展经济,对外开放”这一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同志侨务思想的核心所在;始终围绕着“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构想,是邓小平侨务思想的创获。我们以邓小平理论来指导侨务工作,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善于理解和运用邓小平同志的侨务…  相似文献   

16.
试论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和实践高正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祖国统一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实现祖国统一对激发民族自...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随着香港的回归,已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举彪炳于史。“一国两制”在香港问题上的顺利实现,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一、“一国两制”历史基础的客观内涵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基础和客观内涵是什么?它不是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也不是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而是香港、台湾和大陆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此文由于篇幅所限,仅以香港作为一种制度的代表,台湾且不论)。用邓小平的话说:“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构想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用和平方式民主解决祖国统一的成功尝试,是对现实进步的民主政治的实践和创造,表明了他对理想的民主政治社会的追求和向往.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呼唤政治文明、基本的内容蕴涵政治文明和实践的影响推进政治文明.总之,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政治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同志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首先提出的。党的十四大认为,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构想,对于和平统一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维护世界和乎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一、“一国两制”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一国两制”概括地说,就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一个中国”是前提。就是祖国要统一,只能在一个中华…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以下简称“一国两制”),是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范例。它已引起了国际奥论的强烈兴趣和反响。对于这个构想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此,笔者不揣浅薄,就其中几个问题谈点初探意见,作为引玉之砖。一、“一国两制”构想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