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连仲 《东岳论丛》2001,22(6):132-134
老舍研究已经走过了 70余年漫长而曲折的路程。张桂兴编著的“老舍研究丛书”另辟蹊径 ,在老舍资料研究和作品考证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这包括选题角度的独创性、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以及及时吸收老舍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保持学术成果的领先性等等  相似文献   

2.
张桂兴 《东岳论丛》2002,23(3):119-122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全集》十九卷本 ,是老舍近半个世纪创作的总汇 ,具有空前的学术价值 ,对老舍研究无疑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意义。然而 ,由于编辑时间紧、投入力量少 ,再加上运作方式欠妥、缺少专家学者参与等诸多原因 ,以至于造成了一系列无法弥补的资料性错误 ,如《全集》“不全”、内容删改、段句遗漏等等。希望通过修订再版 ,使《老舍全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3.
“章权才研究员与经学史研究”专家座谈会综述李庆新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举办的“章权才研究员与经学史研究”专家座谈会,于1997年4月23日召开。会议的宗旨是介绍章权才研究员在中国经学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和治学经验,交流学术,弘物人文精神,共创社会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跨入人类新世纪、推进学术新建设的时代征程中,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又推出一批重要学术成果。其中,刘正国教授的新署《文艺创作要论》(武汉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以自己鲜明的学术特色而引人瞩目,其优点和特点相统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致意于择要、精要的学术意向。刘著之“要论”,明显地标示出两重意向:一是在体例建构上定位于择要。着眼于论要;二是在话语写作上定向于精要,着意于要义。从择要意向来看,著者选择了文艺创作中带有根本性的重要理论问题,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相结合的视角进行多维探索、深度创…  相似文献   

5.
一代文学巨子老舍先生,以他丰富而高品位的文学创作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他拥有最广大的中国读者,也赢得了大批外国读者和研究他的专家的爱心.在中国,自从1926年老舍先生在《小说月报》上连载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开始,“老舍研究”也就同时起步了.至30年代,随着老舍创作的成熟期的到来,以评论《猫城记》、《离婚》为中心,形成了老舍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新时期以来,老舍研究结束了幼年期,获得了长足的和决定性的进展,形成第二个高潮.它的发展速度和已取得的成绩表明:老舍研究已走向自觉阶段,中国已经建立起独立的“老舍学”.在国外呢,老舍研究(包括翻译、介绍和解读、研究)的开始自然滞后于中国.大体情况是,从30年代开始有人注意到老舍这个名字;40年代老舍的某些作品开始较多被翻译成外文传播;50到70年代,老舍的名字已响遍全世界,就认识老舍的价值和研究专著成果方面,甚至外国人走到了中国的前面;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国内“老舍热”的兴起,国外对老舍的兴趣和研究投入也进一步加强.国际、  相似文献   

6.
“三多三少”:中国高校科研成果价值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因对人文社科领域中学术泡沫泛滥现象深恶痛绝,我曾撰文揭露批判(参见《泡沫学术“多赢”背后的“多输”》,载《南方周末》2005年11月10日)。当时,便有网友指出,中国高校理工科领域中,泡沫学术现象同样很严重。这让我感到意外。因为理工科.特别是工科研究,其最终成果是要转化为科技生产力的,这与人文成果大多仍生存于人文范畴、其价值难以检验的情况是大不同的,它们怎么也会泡沫丛生呢?  相似文献   

7.
英语世界老舍研究同老舍作品在海外的译介、传播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有“变异”性质。“变异学”视野下的英语世界老舍研究不可忽视研究队伍分层,其中,汉学家的系统理论建构和新颖视角有助于突破难题。由于老舍研究“他国化”利弊共存,因此,应坚持贯彻“双向阐发”,实现学术对话和视界融合,促进老舍研究在碰撞、沟通中走上世界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第六次全国老舍学术讨论会综述许正林1994年7月20日至26日,由中国老舍研究会和吉林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六次全国老舍学术讨论会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北国绿城长春召开。老舍夫人胡絮青、中国老舍研究会长吴祖光、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等近80位国内及日本的专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老舍研究的现状出发 ,分 8个方面对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老舍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总结 ,并对下个世纪的中国老舍研究有所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从写《残雾》起,老舍就把他在小说领域里所擅长的幽默艺术运用于话剧领域,而且随着剧作技巧的完善和剧作风格的形成,幽默也臻于成熟。老舍作为“幽默剧作家”,比之他作为“幽默小说家”,其幽默艺术具有更加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也具有更鲜明的肯定性与抒情性。 在探讨老舍幽默的总体特征时,我们必须注意老舍幽默所体现的幽默的共性与个性、联系与区别,以及老舍本人对幽默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独具风采的老舍幽默。  相似文献   

11.
本刊启事     
《学术探索》2013,(4):F0004-F0004
《学术探索》是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于1993年8月创刊。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足有云南特色的社科研究,反映全国学术研究重要成果,探索国内外前瞻性学科领域,评价当代重要社会科学著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2.
本刊启事     
《学术探索》2013,(5):F0004-F0004
《学术探索》是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于1993年8月创刊。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足有云南特色的社科研究,反映全国学术研究重要成果,探索国内外前瞻性学科领域,评价当代重要社会科学著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论联系实际,经世致用”的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13.
<正> 由中国老舍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山东大学、重庆出版社等单位发起的全国第四次老舍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3月21日至25日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研究老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日本老舍研究会会长柴垣芳太郎、理事小林康则等也专程赶来参加了会议。讨论由对老舍生命里程的审视和对他建国前后变化的评价切题。许多同志分析了老舍悲剧的  相似文献   

14.
钱虹 《学术研究》2004,(8):136-142
对于台湾文学的关注与研究 ,从 2 0世纪 70年代末开始起步。海峡两岸由起初的“单行道”发展为 90年代互动与互补的格局。至 2 0世纪末 ,关于台湾文学的研究 ,已有众多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呈现于世人面前。本文就其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等 ,进行梳理与评述  相似文献   

15.
李孝迁 《东南学术》2001,(4):103-113
刘师培是近代学术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学者,本文旨在全面整理刘师培在研究清学史领域的学术成果,主要从五方面加以阐述:一、清学的渊源与流变;二、“学以域分”学术命题的提出;三、整理与研究扬州学派的学术群;四、清学的“得”与“失”;五、关于清代诸学者及学派的评价,厘清刘师培的学术成就、学术渊源、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神话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立 《文史哲》2002,(2):14-19
在古代神话的整理和研究上,前辈学者做出了贡献。其学术成果大都完成于20年代到40年代,并在解放初期出版或再版,构成了新中国神话研究的第一个高峰。袁珂先生对神话研究倾注了毕生心血,其丰硕的成果和贡献,构成了50年代到80年代神话研究的第二个高峰。改革开放以后,神话研究领域人才辈出,学术视野宽广,成果丰富,实为神话研究的第三个高峰。新中国神话研究领域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某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还需要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新世纪神话研究的展望和走向,还需要做出科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陈伯海先生在迄今20余年的对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研究领域里,不断保持自己的学术活力,不断延伸拓展研究领域,形成了擅长宏观概括、理论思辨又宏微现结合的学术风格。他探讨的学术领域,大致有唐诗研究、文学史宏观及其理论构架研究、传统文化特质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等。且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由博返约的多种训练与史论结合的科学态度,妥善处理好新思潮与老传统的辨证关系,认真迂执的性格与坚韧不拔的学术追求,这些都是他学术风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叙事学研究是最近四十年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领域。以西方叙事学为参照和对话对象,中国学者采取了“照着说”“接着说”“对着说”“说自己的”多种研究方式,产生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一部分中国学者采取“照着说”的方式,主要致力于对西方叙事学成果的介绍、转述和将其运用于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一部分中国学者采取“接着说”的方式,按照顺向性延伸的路径,从西方叙事学结束的地方开始拓展性研究,或对已有西方叙事学成果进行深化、发展、反省、审视性研究。一部分中国学者采取“对着说”的方式,遵循逆向性思维,追求寻找与西方叙事学已有成果相异相反的角度和领域展开研究。其中最重要而且有民族特色的,是对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清理总结,以及从中国古代丰富的叙事现象中归纳出系统的叙事理论的成果。“说自己的”,即按照追求独创性超越的思路采取多种方式形成具有超越西方叙事学的理论成果,许多学者先后进入过这四种路径,并在不同阶段取得了不同成果。其中申丹、杨义、傅修延、赵毅衡、谭君强、董乃斌、乔国强、赵炎秋、尚必武、龙迪勇等学者研究的创新性最为引人注目,有些学者和成果已经产生明显的国际性影响。中国叙事学的创新发展过程和路径对中国人文...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学术失范和学风不正的严重问题,是我国社会科学战线最突出的时期。在历史上,我国社会科学领域都有着严格的学术文化,学术规范,学风正气,学人辈出。我们国家拥有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但是,我们的学术成果所体现的思想创新性含量和创新性含量是低的,其具体的表现主要在于:一是重复性成果多,创新性成果少。二是学者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数量,而不要质量。三是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四是缺乏学术品格和学人精神,缺乏干社会科学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等。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学”的学科性质,指文学作品学作为一门具体学科,它在人类建构的研究文学(一切文学现象)的学科系统中的位置,它研究对象的总的原则、方法。学科是学术的类别,是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研究一切文学现象的学科是一切文学现象研究的学术类别、科学领域或文学学的分支。研究文学作品的学科则是文学作品研究的学术类别、科学领域或文学作品学的分支。文学作品学的学科性质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是文学作品学的学科位置,一是文学作品学的学科性质。关于“文学作品学”的学科位置,得从“文艺学”、“文学学”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