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巴勒斯坦民族的成长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勒斯坦民族经历了从“潜在民族”→“自在民族”→“自觉民族”的过程。在思想领域,巴勒斯坦人经历了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转变。在完成了这一转变后,美国、以色列和国际社会才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重心从阿拉伯国家转移到巴勒斯坦人身上,才使中东和平进程步入了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2.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在19世纪后半叶经历了一次"右转弯",即从"左翼"民族主义向"右翼"民族主义过渡。事实上,这种过渡不在于"左翼"民族主义的急流勇退和"右翼"民族主义的狂飙突进,而在于"左"、"右"两翼先后垄断民族主义话语。在这一蜕变过程中,"左"、"右"两翼都保留了各自的民族主义传统,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实现了"神圣联合"。 相似文献
3.
4.
姜占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3(6):13-14
十六大以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路进一步清晰,作为政府职能一部分的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也进一步明确。公共政策制定要摒弃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重物轻人的价值取向,建立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本文拟通过对现行的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分析,提出了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自由观念和民族主义是相容的。实际上现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核——自决观念即源于自由思想。康德的政治哲学尤其是其中的意志自由理论构成了民族主义思想的隐秘的源头。经过费希特和赫尔德等德国浪漫主义者的改造,自由观念最终演变成了民族自决的主张。自由观念与民族主义存在的内在关联说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并不是严格对立的意识形态,二者存在相互融合的可能性,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即是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价值取向问题是研究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性问题,是制定我国各项民族政策的逻辑起点与理论导向。中国民族政策孕育和发展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治语境中,其价值取向必然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既有"国家主义"主旋律的价值取向,也高调展示着"民族平等"的价值倾向,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国民族政策中的"国家主义"主旋律价值取向是实现特殊阶段"民族平等"价值倾向的坚实政治基础,"民族平等"价值倾向是实现"国家主义"价值取向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1):103-104
正确认识和评价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并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进步,是高校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但是民族主义主张的单一民族建国理论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有根本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国早期民族主义者对源自西方的民族主义进行了改造。从最初的"排满"到提出各民族互不侵犯、平等生存;从提倡以汉族为主导的民族同化到设想国内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融合为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建国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经由五族共和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价值取向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的试点,武陵山区一定要把握政策导向,分析自身实际,明确发展取向,寻找到实现价值目标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的国家都对责任转质问题予以法律上的明确认可.我国法律对于责任转质经历了从"空白"到"禁止"再到"承认"的道路.从法律对责任转质问题的承认,可以看出<物权法>追求效益价值的立法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对外经济援助是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马歇尔计划的推行,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经济援助,当然在不同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具有不同的特点。意识形态因素、文化因素、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及国家利益因素是影响美国的对外经济援助的价值取向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3):112-114
法与正义的关系是法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法是正义具体内容的体现,正义是法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在我国法治进程中,法的正义价值的取向是法治的核心,法的义贯穿于法治运行的始终,法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分配的正义和诉讼的正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目前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传承和中国历史的呈现,关系到人们的精神层次。文物博物馆的陈列要保留文物的价值、知识价值、观众需求的三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文物博物馆的陈列的性质以及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增加博物馆的陈列效果和形象。 相似文献
14.
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受到多民族国家政治文化的制约,解读和评价一个国家的民族政策应该立足于该国的政治文化.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历代中国民族政策重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以追求统一、和平、稳定为基本目标,中国当代政治文化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从较深的层面规约着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模式特色. 相似文献
15.
历经四个半世纪的辽夏金元时期,既是中国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辉煌历史的典型时期,也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不断冲突与融会的重要时期.一幕幕对抗与融合、破碎与创新的史实情景跌宕起伏,勾画出这段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特色和内容的精彩社会文化,同时也汇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各族人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更像是草原上的明珠,熠熠发光. 相似文献
16.
走特色发展之路是西藏高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从讨论西藏高校办学特色的价值取向入手,联系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等院校的办学实际,提出构建西藏高校办学特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赵淑琴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Z1):136-138
文坛为了迎合世俗,逐渐走向虚无和荒诞,很多黄色、灰色、黑色的东西充斥文坛,污染了洁净的创作领域.凡是有良知的作家都应该多创造一些有意义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对文学创作作出明确的价值选择,还文学以绿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全面保障少数民族人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是权利的最一般形式,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理念的认知,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人权理念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民族政策.中国的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全面保障少数民族人权的理念,是较好地解决民族问题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西部大开发等国内外环境给中国民俗学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为进一步探索中国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 ,本文以经济学视角对其进行一次尝试性解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