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定势和民族中心主义作为两个最主要的跨文化交际屏障,对于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起了关键性作用.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文化定势和民族中心主义的基本特征、产生根源等,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跨文化交际的实质,从而成功应对跨文化交际障碍,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交流中,谦逊被看作为礼貌的表现.谦逊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体现出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遵循着不同的民族礼貌规范;不了解谦逊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民族文化,就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不同的观点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普遍问题及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4.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习是以交际为目的的。为达到此目的,我们不但要学习语言本身,而且更应该了解以文化为基础的交际形式。本文初步总结了中西方文化在语义、语用中的若干文化差异,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本质的理解。同时建议教师以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科技和社会全球化取得了飞速发展,全球化成为了世界发展的主流.同时,跨文化交际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们生活的地球村里,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得更频繁,联系得更紧密.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外语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使用.对于中国英语教学和学习而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的必要性和需要考虑的因素;总结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本文旨在突出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渠道和重要因素,英语学习者大体上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习俗的必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7.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面对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了解他们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才能避免文化冲突,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以及产生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原因.还列举了所教教材中出现的跨文化交际的现象,进一步阐述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一些汉语教学注重语言知识的传输,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语言所具有的文化意义的解读,因此,造成留学生在实际运用时出现不合适、不得体的表述,从而引起误会.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从词语的附属义和语用角度对比分析日语和汉语中存在的语言的不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跨文化交际是商务社会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而由于交际对象的差异性,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已成为高校教育必须承担的任务。因此,文章旨在通过探讨多元文化的概念以及商务英语课程多元文化教学的途径,以期给广大教师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探讨汉英语言交际方面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蒙古佛教史》是蒙古族学者固始噶居巴·洛桑泽培用蒙藏两种文字撰写的一部蒙古佛教史.自藏文本以《霍尔却穹》为名刊行后,先后有德文译本、日文译本问世,国内则有陈庆英、乌力吉的汉译本.《蒙古佛教史》是记述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早期著作,其史学价值:一是开启了蒙古族学者以藏文撰写蒙古族史的先河;二是承袭了藏族史学传统,以藏传佛教史为主线记录蒙古族历史,续补部分增入的则是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业绩及蒙古高僧大德的弘法活动,由此可见蒙藏文化交流的基础在于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13.
段吉福  刘英 《民族学刊》2022,13(2):105-117, 144
彝族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其民族精神、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等有密切关系,更与儒学的影响、彝族对儒学的自觉选择有密切联系。儒学在彝族中的传播、影响历史久远,儒学与彝族哲学思想文化的关系具有阶段性演进的特点。彝族哲学思想一方面是彝族先民基于自身社会生产力水平、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的结晶,因而深深烙下了彝族鲜明的印记;但另一方面,在彝族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儒学与彝族哲学思想交融激荡,彝族对儒学的文化价值的认同及民族间哲学和思想文化的输入交融,提升了彝族哲学文化思想的理论水平。彝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成为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纽带。这充分体现了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大背景下,彝族先民通过吸取儒学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自我创新的开放品格。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是动态发展的,它们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过去我们在对文化差异现象研究中所枚举的如招呼语、称赞与称赞回应、人际观念、禁忌、隐私观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事实充分证明,随着世界性的跨文化交际的频繁发生,各个文化系统相互补充、互相吸纳、互相融合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的文化交流是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发展的重要渠道.其中,班禅大师躬亲力行,前往内地研讨显密持法修行,弘法宣化,举行法会,筹建蒙藏学院,组织翻译佛教经典,介绍藏传佛教的教理和修习方法,从宗教与国家、宗教与政治的层面来弥合汉藏宗教文化认识上的隔阂.班禅大师在促进双方关系向纵深发展上超越文化层面的承载,赋予文化交流以纠补汉藏关系的社会功用,在认识宗教文化的历史定位和角色问题上给我们新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宋代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悟湖 《西藏研究》2006,139(4):36-43
文章认为,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主要反映在三种层面上:民间层面的渗透影响、学者僧侣层面的交流传播和中央王朝与地方政府官方层面的往来贡赐。文章仅就宋代汉藏两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略作考察,至于其他历史时期与其他层面宗教文化交流则另撰文论述。关于宋代汉藏宗教文化交流,学界关注者寥寥无几,至于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则更鲜有问津之人。认为宋代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通过民间方式,将汉地的宗法性传统宗教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传递到了周边藏区民间,也将藏传佛教文化、苯教文化和其他藏族宗教习俗传播到了周边汉地民间。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有益地推动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从某种程度上保持和深化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刘小娟 《民族学刊》2021,12(11):89-94, 131
西康地区位于川藏之间,地势险要,是汉、藏、彝等多民族融合地区。民国时期,近代意义的图书馆在西康地区得以建立。刘文辉作为主政西康多年的“西南王”,以发展教育的眼光来加强图书馆建设,建立并完善了由省立图书馆、县级图书馆和各级民教馆中的阅览室(图书室)共同构成的西康公共图书馆体系,对西康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刘文辉与民国时期西康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实践关系的考察,既能丰富我们对刘文辉的研究,也能促进我们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西康地区的社会教育情况和更全面地了解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有着密切的文化互动关系,文化互动的内容包括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地区的海路交通;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地区的人员互迁;廉州、钦州人到越南北部为官的情况;而廉州所藏越南昭光寺钟及钟铭、越南在廉州修建的东山寺和唐朝宰相姜公辅的籍贯等等更进一步证明不应该把近现代意义上所谓的国家、民族的意义生硬地套到当时的历史时代,只有这样,研究才有可能相对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