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族心理需要是民族心理活动的基础和第一反映,它反映人的需要与社会对其满足的程度,是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的最集中体现。改善民生,是新疆各民族最迫切的心理需要;有利于促进新疆各民族心理和谐;有利于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改善民生、满足新疆各民族心理需要的根本;调整政府职能,是改善民生、满足新疆各民族心理需要的制度保障;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是改善民生、满足新疆各民族心理需要的重要途径;坚持民族团结,是改善民生、满足新疆各民族心理需要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2.
马卫华 《学术论坛》2012,35(3):179-182
民族诗学是在理解中国各民族社会、文化及民族关系方面区别于民族政治学、民族社会学的理论视角。较之现实权力、利益的分配、争夺与妥协,它更关注的是各民族成员心灵世界和精神生活的充实与丰盈。它要求以一种更具现实超越性和诗性的眼光观照他族的自然与文化生命存在,使各民族成员之间的认识和沟通更具精神深度,从而促进民族交融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对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战略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研究了当前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分析了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特殊重要性和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和谐民族关系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强化各民族的"国族"意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各民族的利益共同体;深入挖掘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正确认识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和发展趋势,努力缩小各民族的发展差距,是新时期构建西北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史包含中国各民族的历史。自古以来 ,中国各民族在形成过程中 ,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他们对中国历史有强烈的自觉认同感 ,历史认同导致国家认同。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中 ,团结互助是主流 ,并因此而共同进步。各民族都有着自强不息的创业历史和杰出的历史人物。这些宝贵的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 ,应该挖掘和弘扬 ,使之内化为当代人的人格力量 ,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民族间的结构性差异反映了各民族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平衡状况,它所反映的民族分层是各民族之间交往的社会环境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关系.新疆13个主要世居民族在行业、职业、教育和城市化程度等方面的结构性差异是比较明显和复杂的.文章认为影响各民族结构性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各民族地理分布的不同则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来仪 《青海社会科学》2004,(4):90-95,100
清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民族关系不但承上启下地演绎着过去民族交往中存在的各种现象 ,而且还继承、延续了中国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流向并使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间在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关系、中华民族这几个不同的层面上呈现出了既趋同又分化、相伴相生的“多元一体化”现象 ,为近代以后中国各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在此过程中清朝政府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对于促进各民族的接近 ,最大程度地实现各民族政治与文化的一致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各民族在政治与文化上趋于一致性又为各民族的“多元一体”化构筑了基本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民族意识作为各民族维护自身民族权益或利益的一种反映和认识,是民族地区影响民族关系及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因素。在新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各民族的民族平等意识、发展意识和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并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贵州民族关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贵州省各民族之间相互不信任,民族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结合贵州省的民族关系状况,通过派出民族访问团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了解情况,积极探索民族工作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提升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信任,激发各民族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一、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衡量各民族全面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它首先是指各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民族素质的提高,包括身体素质、思想道德观念、科学文化素养等;其次是指各民族人口、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建设事业的高度发展,特别是经济建设的发展;第三是指各民族自身所具有的优点与特点的充分发扬。除此之外,各民族共同繁荣要求先进的民族支援、帮助后进的民族。  相似文献   

10.
语言活力、语言态度与语文政策--少数民族语文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布 《学术探索》2005,(6):95-10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许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国家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制定实施了正确的民族语文政策,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语文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对促进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民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情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语言活力方面,除少数几种民族语文具有较强活力外,大多数民族语文由于使用人口少、使用范围窄、使用水平低而丧失活力,建国后新创制的一些少数民族语文由于难以适应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面临困境,一些少数民族语文由于使用较少而成为濒危语言。在语言态度方面,为了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在保持、传承本民族语文的同时,自觉选择汉语文的学习和使用,双语学习和双语教育成为民族群众语文学习的一个普遍趋势。基于民族语文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趋势,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提高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新时期的民族语文工作应把握这样几点:第一,必须高度重视民族语文在民族政策中的敏感性,增强大局意识,把坚持语言平等,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提倡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作为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纽带。第二,保持民族语文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依法开展民族语文工作。第三,从各民族的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民族的需要和不同的语言态度,分别制定具体的民族语文规划,慎重、稳妥、积极地开展民族语文工作。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要充分贯彻自愿自择的精神,切实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和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李斯所作的刻石文流传下来的共7篇,采用的是每句四字的形式,继承的是四言诗的形式。在7篇刻石文中,有6篇是三句为一章,是古老诗体的复活,同时又是楚文学影响的结果。7篇刻石文,各篇或36句,或72句,每篇作品的句数相对固定,体现出森严的法度,带有法家特色。各篇刻石文都有自己的风格,针对性较强。在运用比喻的地方,继承的是先秦文学所奠定的原形。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笔者从教学条件,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教学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李明 《河北学刊》2007,27(5):43-45
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对庄子的哲学经典《齐物论》进行现代解读,可以透见庄子的评价论之基本理论特征。就其内在理论结构而言,从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对象、参照系统到评价情境都贯彻着相对主义,致使评价结果和整个评价活动也必然具有不确定性和虚无性。对此,不仅应结合一般价值理论和评价论的特性,对其理论失足作出分析,而是要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合理性因素给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态问题所带来的理论资源和启迪。  相似文献   

17.
目前,资源型城市过度开采资源虽然支撑了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也将使其逐渐失去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特别是经济实力不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更使得资源型城市的资源面临不经济的发展困境。因此,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中必须将节约资源放在首位,这不仅是资源型城市的现实考虑,也是资源型城市长远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什么"是教育学的一个永恒论题,关于教育实质与内涵的探讨不胜枚举,但迄今为止,由于各方观点或多或少不尽人意,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教育是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不能一味否认"灌输式教育"的合理性,也不能不顾学生自我潜能的发掘。本文结合对科学教育的理解,论述了教育是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一定的媒介使灌输教育与发掘学生自我潜能相结合的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19.
理想对人类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人对未来的美好设想,也是人生价值、意义的体现。近代启蒙运动对古代目的论哲学的消解和机械论哲学的确立,致使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社会开始了理性化、近代化的过程,理想和崇高也从此无人问津。人们也因此陷入无意义的生活境遇中,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为了使人们摆脱这一困境,我们需要重建理想主义信念,重建我们时代的共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20.
巴赫金的丑角地形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理论。丑角地形学融合了巴赫金源于狂欢化诗学的丑角理论与源于新康德主义的文学空间理论。巴赫金理解的丑角是通过欢笑对现实进行反抗、展现人民大众“大无畏”意识的喜剧形象。文学的空间在巴赫金看来是充满观念性的主观空间。巴赫金在文学作品中挖掘丑角地形学涵义,本质上是为了再现狂欢文化的反抗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