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诗经》中反映农业生产和农奴生活的诗共有十一篇,我们叫做“农事诗”.其中有《豳风》中的《七月》,《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等篇,还有《周颂》中的《思文》、《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篇.这些诗篇大都写于西周初期,它展示了周初农业社会的图景,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情况,也揭示了社会不平等的现实,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世本》是一部具有纪传体史书刍形的古籍。《世本》里的《作篇》,向来被人们视为专记古代创造发明的专篇而深信不疑。其实,《作篇》和许多先秦古籍的情况一样,十分复杂,单凭文献资料很难完全弄清真相。所幸的是,随着地下考古实物的渐次发现,对《作篇》也有条件重新认识了。本文的撰写,就是试图运用文献资料与地下考古实物相参证的方法,对《作篇》的有关问题作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呜呼噫嘻     
呜呼、噫嘻:皆叹词.声轻则“噫嘻”,相当于“唉”;声重则“呜呼”,相当于“唉呀”. 呜呼:《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此表悲伤.又,《尚书·周书·旅獒》:“王曰:‘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共五十篇,自《神思》至《总术》十九篇着重讨论了写作的构思、风格、结构、修辞等问题。刘勰将《神思》称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列置全书“下编”创作论的开始,由此见出该篇的纲领性质。《神思》篇历来备受瞩目,总体讲,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神思”与“灵感”之关联,与“物”之关联,与“想象”之关联,与“虚静”之关联,与“写作主体素养”之关联的探索;对“神思”篇辨疑、考释;对“神思”篇美学意蕴的开掘;对“神思”篇于《文赋》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作阐扬等方面。本文将众家研究成果一一梳理、分析,以期全方位把握《神思》涉及的相关内容,为研究者提供丰富参阅资料。  相似文献   

5.
《论语·先进篇》“侍坐”章校勘有“毋”“无”、“以”“已”、“归”“馈”之分歧,但均前者为是。“毋吾以”即“毋吾以居”,指不要像我一样(或与我一起)闲居在家。“方”指法度、准则。“哂”指笑,但此笑同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庄子·秋水》)中的笑。“撰”作“馔”,“馔读日诠”,诠指“善言”(积极进取的话语)。“沂乎浴”指“岁时祓除畔浴”。“风乎舞雩”指唱吁嗟雩祭(舞雩是雩坛之专名)。“咏而归”指咏唱《诗经·噫嘻》而归。“吾与点”一语,即流露了孔子无可奈何的感伤,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曾哲的批评。  相似文献   

6.
在160篇国风诗中,章句不整齐者,即各章句数不等者共九篇:《关雎》、《行露》、《野有死麇》、《君子偕老》、《载驰》、《丰》、《葛屦》、《唐风·扬之水》、《车邻》。我们认为这九篇的原始章句,各章的句数都相等,因为错简、脱简、传抄失误等原因,使这九篇诗的章句不等,成了残篇①。限于篇幅,本文只试探《载驰》的原始面貌。  相似文献   

7.
《仲尼》篇是《荀子》的第七篇,当代一些学者对于它的作者问题,提出了一些疑问,认为它不是荀子的作品.笔者认为,这还有加以辩析的必要.不揣浅陋,谨将管见就教于方家.《荀子》一书现存三十二篇,传统观点认为,其中绝大部分是荀子自著,少数几篇是门弟子杂录.但究竟哪些篇是门弟子杂录,看法则不尽一致.从最早给《荀子》作注的唐朝人杨倞开始,就认为,后六篇(即《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尧问》)乃弟子杂录.近代梁启超对《荀子》多有考证.他基本同意杨倞的见解,并进面指出下列几点:《儒效》、《议兵》、《强国》三篇,皆称“孙卿子”,似出门弟子记录;《大  相似文献   

8.
钟文同志的《一代人和一代人的诗》(《成都大学学报》1981.1期)以及先后发表在《星星》、《福建文学》上的几篇同类文章,不仅对“一代人的诗”高度赞赏,同时对诗风的变革,诗歌的表现手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认为有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9.
《文摘》杂志1999年转载率名列前茅 据中南财经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服务部统汁,《文摘》杂志1999年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以及《社会科学研究参考资料》共转载文章64篇,占全年发表文章总数的37.2%。具体的排序如下: 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108个社科经济类专题,以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等14种文摘报刊,1999年共从2242种期刊上转载文章27092篇,《文摘》杂志被转载文章64篇,排第57位。  相似文献   

10.
《邶风·谷风》与《卫风·氓》篇,是《诗经》中两篇著名的“弃妇诗”。它们产生在同一个时代、地域与生活背景之下,而却有着不同的思想主题、性格表现与艺术手法。本文从背景、主题、形象、艺术四个层面对这两首诗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诗经》、《楚辞》龙凤文化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 ,《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 ,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 ,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方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诗经》祭祀诗中的祭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祭祀是先秦时期的一项重要活动 ,《诗经》中有许多写祭祀的诗篇。在《诗经》的祭祀诗中 ,当时的人们在充满虔敬的心情中 ,把酒醴、牛羊、植物等祭品奉献给上帝和先祖 ,期盼着他们降下福禄。祭品的不同 ,不仅反映了不同部族的生活习俗 ,传达了农业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巨大意义 ,并暗示了礼的起源。剖析这些献给神灵的祭品 ,为解读当时社会的典章制度、生活习俗提供了许多例证 ,能深入到民族原始心理的深层 ,站到《诗经》的时代去理解《诗经》。  相似文献   

13.
《诗经》对数字运用的熟练程度及其丰富程度,与今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数字融入三百篇诗句中,准确地描述了事物,抒发了情感,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诗经》中一至九的基本数在159首诗篇中出现264次;十、百、千、万、亿、秭等位数在99首诗篇中出现155次;大写数字壹、贰,两、双、骖、驷等量词,数、倍等数学词汇,在28首诗篇中出现45次。合计在《诗经》中的数字及其词汇共达464次,平均每首诗出现1.5次。乃至出现了数字化诗篇《豳风.七月》。《诗经》中数字表明:中国在三千多年前创造发明了十进位制;西周时代已有四则运算,已有汉字大写壹、贰;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是格律诗向自由体的转化 ,而闻一多提倡的“格律诗运动”是从自由体向格律诗的转化 ,二者是逆向而行之 ,但他们的诗歌主张都是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的 ,留给后人很大的影响。但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把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 ,就是诗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同其他民族一样,中国哲学也经历了由神的哲学到人的哲学的转变.<诗经>大、小雅中的诸多诗篇,都印证了周人"天命"观念的嬗变,在思想史和宗教史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周人敬畏"天命",但不像殷人那样迷信并沉溺于"天命",而是把"天命"作为王朝合理存在的依据."正雅"中的"天"虽威严却藐远,先祖的人事功业在其中却显要而明朗;"变雅"中"天"的形象与周初的"天"又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6.
陈寿《三国志》中因没有记载诸葛亮的《梁父吟》辞,由此引来近千年争议。笔者认为:诸葛亮之《梁父吟》,实与汉魏时期传承汉代乐府关系密切,而记载于唐人书中的辞也是不容置疑的。汉魏文人好借乐府旧题改制新诗,乃一时之风气,且他们的乐府诗中,又往往透出悲凉的感情。这是历史现实所为,还与当时人叹息人生易逝,生命短暂情感一致。诸葛亮好为此悲凉之辞,乃时风影响,反映出他珍惜生命的思想,向外传达出励志有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象声词是汉语词库中独具魅力的一类词。从《诗经》到《元曲》,无论在构成方式上,还是在语法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异,但是这些变异没有改变象声词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无词歌》题目的最早出现;探讨了门德尔松对于音乐与音乐外联想提示的见解;分析了《无词歌》与其它风格小品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诗经》属地,在河南省分布相当广泛,《诗经》文化遗产是河洛地区非常宝贵的财富,但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应该增强保护和利用意识,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高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和经济相结合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建设河洛生态文化旅游圈,并与周边的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积极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法国著名诗人洛特雷亚蒙的作品《马尔多罗之歌》的体裁归属问题 ,一直是西方文学批评界争论的焦点 ,但若从西方修辞学中的寓意入手分析 ,则可发现 :这部表面上以叙事诗形式出现的作品除了可以被当作诗体小说、诗体散文、散文诗等来阅读之外 ,它还可以被当作不同于传统的拉封丹式的寓言诗和试图重写人类和宇宙起源的神话故事 ,从而也能进一步证明《马尔多罗之歌》的不可归类性和它既排斥又生成一切文学形式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