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锡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4):113-120
概念论是黑格尔逻辑学的旨趣和根本观点的明白确立。在本体论层面上,它旨在把终极存在归结为概念,从概念的特殊化和客观化所展开的概念和客体的关系的推演来论证概念是存在的本质和唯一全体,是现实世界必然进程的内在根据和实体性力量,消解主客的二元分裂;在认识论层面上。它旨在从概念由潜在到自为自在的发展的必然性的推演来建构世界的逻辑结构,确立概念和概念的运动所展开的主客体的辩证法为世界的终极解释的原则和模式;在价值论层面上,它旨在确立概念的辩证进展所指向的善和自由,为客观世界必然进程的内在目的和理性所追求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志宏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41-46
《逻辑学》是黑格尔的主要著作,而“概念”是逻辑学最核心的内容,其对于黑格尔哲学的理解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逻辑学》“概念通论”这一节内在层次的梳理,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为什么和传统逻辑学不一样,黑格尔逻辑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概念论”要在“本质论”和“存在论”之后才可以出现?2黑格尔概念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作为主观逻辑,它和真理、现实的关系是什么?3黑格尔的“概念”是如何受到康德“先验统觉”的影响,并对之进行改造,从而形成自己的相关思想的?只有在对这三个问题先行做出讨论和回答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理解黑格尔概念哲学的本质及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俞宣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5)
“反思”这个概念在黑格尔的著作中特别是大、小逻辑学中被大量使用。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概念开展了一些研究,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搞清。译作中文“反思”的德文原文有Reflexion和Nachdenken两个词,后者有时也译作“后思”。张世英先生在《黑格尔论“反思”》(载《论康德黑格尔哲学》一书,1981年版。下引此文均见该书)一文中认为,“反思”和“后思”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指“知性思维”,后者指“思辨的思维”。但又指出:“不过,黑格尔所谓‘反思’与‘后思’的含义或用法并不这么简单。”在有些地方,“后思”显然并不就是“思辨的思维”,而在《哲学全书》第二节中,“大概是由于重在说明哲学上的思想和一般意义下的思想的区别,就没有把‘后思’和‘反思’再作区分,而是将两个词混用,认为‘后思(nachdenken),亦即反思(das reflectirendeDenken)’。”我以为,要搞清黑格尔“反思”概念的真正含义,不能从分析这两个词的字面上的差别入手,而是要分清被黑格尔当作逻辑范畴的“反思”与传统的即当作认识论范畴的“反思”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贺庆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
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逻辑学》则是黑格尔哲学的代表作,在“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⑤—第253页)人们对它的辩证法思想作了深入地挖掘,给予了充分地重视;然而对其中的认识论思想,却挖掘的还不深,重视的还不够.其实,在《逻辑学》这部语言晦涩、内容丰富、思想精深的理论巨著中,认识论特别是实践观思想,黑格尔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研究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识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逻辑学》一书中有关实践概念的论述作一肤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Z1)
一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组成的,也就是绝对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一独立主体,也是一自我发展过程,它的发展是经过逻辑阶段外化到自然界,形成所谓自然阶段即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最后绝对观念 相似文献
6.
似乎弗洛伊德的“实在论”和我在前面几章所论述的实在论有着重大区别。我坚持认为,实在论包含有这样一个观点:意识是对客观物质实在的反映。相比之下,弗洛伊德所揭示的反映在梦中和神经病症状里的“实在”仅仅是一种“精 相似文献
7.
陈炳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关于辩证逻辑的概念特征,一般讲法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抽象性和具体性的对立统一”……等等。通过概念自身的对立统一,说明概念的矛盾本性,这无疑地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但是,依据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三者一致的原则,仅仅只从“对立统一”上说明辩证逻辑的概念还是不够的,这就有必要对辩证逻辑的概念特征作更全面的考察。黑格尔作为辩证逻辑的奠基人,开创了辩证逻辑的方向。而这一杰出成就主要是表现在《逻辑学》中。黑格尔创立的辩证逻辑与传统的形式逻辑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逻 相似文献
8.
徐朝旭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科学和工业蓬勃兴起,人类借助于知识的力量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开始怀疑一直禁锢人们头脑的宗教神学,他们回观认识主体自身,重新评尝思维着的精神—这一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恩格斯语)。他们高举起理性的旗帜,用理性的尺度代替神性的尺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用理性的尺度衡量一番, 相似文献
9.
逻辑学的定义时常被人说成是正确思惟的科学,但“思惟”一词可以指思惟的行为或思惟的对象,因之,逻辑学可有二个定义:(一)逻辑学是研究正确思惟的行为的科学,或(2)是研究正确思惟的对象的科学。让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定义。如果我们把逻辑学定义说成是正确思惟的行为的科学,我们必须把逻辑学与各门客 相似文献
10.
吴松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29-37
黑格尔的思辨逻辑学是他的思辨哲学体系的主体。黑格尔根据历史与逻辑同一的原则 ,运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方法 ,按其正———反———合三段式的架构模式和运动节奏 ,构建了他思辨逻辑学的内在逻辑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为我们锻炼和发展理论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值得解读的“文本”。 相似文献
11.
万向东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5,(2)
本文试图侧重于从体系方面对作为黑格尔哲学灵魂的"逻辑学"进行简略的分析;从总体上叙述"逻辑学"的直接思想动机、主题思想及其基本内容中的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意义和辩证法成果;并对其体系与方法的内在矛盾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找到理解"逻辑学"及至整个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孙业宏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295-297
“反思”概念作为胡塞尔现象学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同黑格尔的“反思”概念存在着特殊的反思关系。胡塞尔由本质现象学还原的研究向现象学还原先验化领域的突进,引发了现象学反思哲学化的深度模式建构及其展开,即通过对一种“变异的反恩”的反思回溯到无须“最终论证”的“原意识”的理性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6-71
青年黑格尔从神学的论域出发批判实证宗教对现实主体精神自由的侵犯。通过对卢梭等启蒙思想家与康德、费希特、谢林等德国古典哲学家思想精髓的批判继承,青年黑格尔构建了带有强烈启蒙色彩的实证性批判体系。他认为,实证性是神秘主义与宗教神权相互拱卫的精神产物,并藉由宗教、国家等现实形式反过来压制主体的意识自由。在黑格尔的整个思想历程中,对于实证性概念的批判构成了其异化思想的重要来源,为其精神哲学体系构建了初步的理论雏形,明确了其历史与政治经济学阐释的哲学逻辑。 相似文献
14.
蒋乐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38(1):26-28
对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有关质与本质的不同理解,可以概括出质与本质的区别主要有三个不同的方面,即存在与实在的不同,质变与本质之变的不同以及反思性与同一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6
黑格尔认为逻辑学的对象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逻辑学是关于认识真理的科学。黑格尔认为知性思维、理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前者是第一阶段,其本质在于认识事物的规定性和差别性,其基本规律是同一律,后者是思维发展的第二阶段,其本质在于认识事物的矛盾。黑格尔把他所谓的知性逻辑也叫普通逻辑,也就是人们所谓的传统逻辑。他为了说明普通逻辑的局限性不惜歪曲它的基本规律同一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黑格尔把所谓的理性逻辑又叫思辨逻辑,亦即辩证逻辑。黑格尔并未提供辩证逻辑相对完整的系统,他把辩证逻辑和辩证法混为一谈。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是唯心主义的,非科学的,他不应作为辩证逻辑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6.
17.
赵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
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中给自己规定了两项任务,一是要改造旧的形而上学(即哲学);二是要改造旧的逻辑学。他认为旧形而上学缺少形式,需要把它形式化;旧逻辑学缺少内容,需要把它内容化。于是,他以唯心主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原则为基础,运用他的辩证法,构造了一个哲学与逻辑统一的范畴体系。他把这个体系叫做《逻辑学》,在这个体系中实现了他所提出的上述两项任务。本文试图就这个逻辑体系如何、这种逻辑有哪些主要性质,谈一谈粗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谢江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67-70
黑格尔的真理观排除了认识中的经验内容,是一种先验自足的真理观,这种真理观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马克思等人从意识形态批判的角度对这种先验的真理观进行了经验的还原.文章最后指出了黑格尔真理观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19.
谈云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42-44
“定语 名词”的语法结构,通常可作为对名词概念限制的一种参考依据,但也有并非限制的例外。判定“定语 名词”是否是限制,不能只看加上定语后是不是改变原来名词概念的外延,而要看其是不是由属概念变为相应的种概念。如果由属概念变成了种概念,则是限制;如果不是由属概念变成种概念,则不是限制。 相似文献
20.
石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7-39
直观与概念在康德哲学中和黑格尔哲学中都有论述,而对于这对范畴的关系,二人观点完全不同。康德认为直观与概念是人的两种先天认识形式,具有着严格的界限划分,二者的关系是差别与对立:直观不能参杂概念,概念不能去直观。黑格尔则反对将二者进行界限性的划分,主张二者的关系应该在相互归属中达到辩证统一。由于二人对直观与概念这对范畴及其关系的规定不同,所以二人的哲学存在很大差异。康德哲学严格区分了现象界与本体界两个世界,划清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两种理性的应用界限。黑格尔则实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逻辑学的统一,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