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显志(以下简称周):2004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主题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法的创新”。作为大会的主持者之一,我们注意到您除了精心组织会议之外,还提交了《论经济法在中国的创新》的论文,请您谈谈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法的创新?程信和教授(以下简称程):经济法乃振兴经济之法。具体体现为“一个中心、五个统筹、一个根本”的科学发展观,其基本精神与经济法的存在形式和社会价值具有高度的同一性,这是对新兴的经济法的肯定;其基本要求与经济法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这是对前进中的经济法的指引…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经济法制度安排的思考——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要求我们对过去我国经济法制度安排进行深刻的反思,而且也要求我们对今后我国经济法制度安排进行认真的思考。本文在简要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就我国经济法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经济制度安排完善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有关经济法调整对象属性的种种说法进行辨析 ,通过区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规范对象 ,界分部门法与社会关系的对应关系 ,指出经济法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 ;针对目前对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的经济关系的不同界定 ,从国家作用于经济的客体、方式和要求上分析 ,认为将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的经济关系界定为“协调型经济关系”的提法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4.
当前,经济法研究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法研究范式不符合我国国情。破解经济法研究的困境,首要的任务在于实现由市场经济法范式向转轨经济法范式转换。转轨经济法范式抓住了我国经济法的“真问题”,契合国情。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经济法应在基本假设、研究视角、研究核心、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法向何处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立足于中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从定位、定界、定构等多个方面对中国经济法的走向进行探索,主张经济法与时俱进,认为中国在经济法方面应当对人类作出较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经济活动中从来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平等的主体,平等主体只是法律对经济活动主体的一种虚拟。经济法公开承认主体的不平等性与差异性,本文从哲学、历史与法律三个维度对经济法主体进行考辩,见证经济法强、弱势主体的生成。经济法强、弱势主体的的生成,揭示了民法的虚伪与经济法的真实,揭示了民法的力有不逮与经济法的历史使命,揭示了经济法主体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研究的演进为主要研究标本 ,对我国经济法学总论研究在过去20多年里的基本发展进程、特点及其社会经济根源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分析。在此基础上 ,本文通过剖析不恰当地强调经济法调整对象研究的分歧或者固步自封地研究经济法调整对象 ,对发展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指出了过去经济法总论研究的若干缺陷 ,并就现阶段及未来经济法总论研究领域应当重视的拓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法基本理论研究的首要问题,是诸多理论争议的根源。本文以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动态性为基点,对比民法、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反思学术界的种种观点,整合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基本共识。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需要由国家为一方主体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经济关系,阐释了现阶段建立以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两大领域为核心的经济法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9.
人们普遍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范围的经济关系。但什么是“特定范围的经济关系”,法学界仍存在很大分歧。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对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定的经济关系的性质、范围及法律调整的必要性作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政府管理经济的法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出政府管理经济内容在经济法中的地位,就抓住了经济法反映国家干预经济的本质。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需要借助于建立行政隶属性经济关系获得实现,经济法调整此种类型关系,既要推动政府管理日标顺利实现,又要防止其滥用干预权力、建立过多过滥的行政隶属关系。经济法调整政府管理经济的关系中,以维护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利益和效率作为根本价值,试图通过其调整机制把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目标寓于经济个体的个别活动之中,使经济个体在选择自身活动内容或方式时,充分注意到同社会目标协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循环经济法补充列入本届常委会立法规划,反映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粗放型增长模式没有根本转变,资源消耗急剧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制定循环经济法必须有助于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经济三者的统一,草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设计必须为实现上述目标服务,同时要处理好与有关法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区域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是指能够参加区域国际经济法律关系并能够承担权利和义务的实体, 包括成员国、区域经济集团的常设机构、法人和自然人。其中, 成员国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是区域国际经济法的基本主体, 这取决于它的地位的多重性: 成员国是区域国际经济贸易合作者, 是区域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管理者, 又是区域经济贸易活动的被管理者。区域经济集团的常设机构是区域国际经济法的重要主体,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协调成员国的经济贸易政策、监督条约义务的履行、维护集团内的市场秩序、负责对外经济贸易交往。区域经济集团成员国的法人和自然人参与国际经济贸易交往的范围和程度有所区别, 但它们同作为区域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在区域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优化作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其内涵在于经济法要赋予政府依法干预、管理社会经济运行的职权,强化其权威,同时依法限定政府经济管理行为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这就要求经济法要为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要具体规定政府干预和管理经济的法定次序和范围以及越权干预的法律后果,要明确规定对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的监督和补救措施,为政府合理、有效调控经济运行创造条件、提供保障,以获得最优的经济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立法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分类是指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对相应法律现象所作的类型化思考。通过法律分类,可以更好地认识相应法律现象。经济法立法按不同标准可以分为经济宪法和经济行政法、宏观调控法和微观规制法、一般经济法和特别经济法、经济危机和战争时期的经济法、经济转型时期的经济法和经济正常时期的经济法、公法性经济法和私法性经济法等。通过分类,将有助于我国经济法理论的研究和立法、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一直以来争论不休,本文从经济法的宗旨和本质的角度出发,根据经济法的价值目标和调整方式等特性,将经济法基本原则表述为社会本位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弱者保护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四个原则内在统一、协调一致地作用于我国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取经济的要求和规律怎样被以法律的内容和形式折射出来的角度,研究经济法的经济理性内核与外在法律形式的关系。论述的重点在于:经济理论是如何来解释和预测什么部门需要经济法以及需要什么形式的经济法措施的。在论述过程中展示了:经济法的外在法律形式在公共福利和私人利益的两个相对立层面上闪现出不同的内在经济理性光芒。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和归纳,本文对经济法意义上的诉讼理论观点做了五种粗线条的分类,并对以上五种观点做些介绍与评判,从而发现,民事诉讼说和行政诉讼说受大民法和大行政法的影响深刻,不是真正经济法意义上的诉讼理论;经济法诉讼说、公益诉讼说和独立经济诉讼说是比较合理的,但以往的研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纠偏,本文将其中的合理部分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升华,认为我国有必要构建与经济法实体精神、原则、宗旨和体系保持高度吻合的公益经济诉讼理论和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人类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梳理,分析了人类学理论解释经济法现象的可能性,并对中国经济法的衍生模式、经济法的理论框架以及经济法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经济法学的研究只有摆脱西方法学范式下的理论植入,才能真正提升研究品格。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的实质是保障个体权利的实现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经济法责任作为经济权利、经济义务实现的保障机制,在整个经济法基础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经济法目的实现的最后一道屏障。经济法责任因其社会性、综合性与双重性而构成自己特殊的责任制度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调控主体的经济违法责任、经济侵权责任、经济补偿责任和受控主体的经济法责任。无诉讼即无权利,要实现经济法责任,突破传统的诉讼模式,建立经济诉讼模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经济法文化园地中存在着四种形态的经济法。它们是观念形态的经济法、制度形态的经济法、现实形态的经济法和理论形态的经济法。这四种生存状态的经济法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共同演绎和书写着中国的经济法史,构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经济法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