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草签了.中英之间一百多年来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由此获得圆满解决,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随着人们要求增强对香港问题的认识,香港史的研究必将有较大的开展.在这个时候,我们对香港地区史研究工作进行回顾与展望,是适时的.一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约从公元前四千年开始,它就是我国先民劳动、生息的地方.到我国形  相似文献   

2.
吴棠与捻军     
吴棠是晚清时期一位重要的封疆大吏,在他十八年的剿捻进程中,从桑梓剿“匪”名声大振起,坐镇清河,纵横山东,极权漕督,在清淮地区独当一面。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失败了,但北方的捻军却正处在全盛时期。它接替了太平天国的未完事业,成为中国大陆上抗清运动的主力军,使清廷的反动统治,仍然处在风雨飘摇的状态中。一八六五年(同治四年)五月十九日僧格林沁的内蒙古骑兵,被全部歼灭于山东荷泽。捻军的这次巨大胜利,使清廷拒绝使用汉族军阀军队“攻捻”的打算宣告破产,下决心再次依靠汉族三大  相似文献   

4.
捻军在河南     
捻军初起于皖北,壮大于苏、鲁、豫、鄂等省,特别是在河南的战斗,几遍于全省各州县,牵涉之广,势力之大,战斗之频繁,斗争之残酷,是他省罕见的。它在河南的战场上,取得的巨大胜利,实令人兴奋鼓舞。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以来的这段历史(习慣地叫做“中国現代史”。但近年来有些人主张从1840年鴉片战爭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按照社会形态,通划为“中国近代史”,而以“五四”运动及党的成立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1949以后才称为“中国現代史”。)的重要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无法与它比拟的!中国的工人阶級及其先鋒队——中国共产党,自觉地依照历史的发展規律,領导着全国革命的人民創造了这个伟大无比的时代。这段历史的时期虽短,却是光芒万丈!党和毛主席一再闡明“五四”以来历史的重要意义,并重視对这段历史的研究。解放以来,許多党內  相似文献   

6.
唐义贞烈士,1909年生于湖北武昌。她是在闽西牺牲的。闽西就是福建省西部,长汀、上杭龙岩一带。她牺牲的时间,是1934年底或1935年初,即遵义会议的前后。确切的地点时间,经过多次调查,无法知道。唐义贞烈士牺牲的时候,只有25岁。在民主革命中,牺牲的烈士千千万万。我所以纪念她,不仅因为她是我的亲人,还因为她是宁死不屈的革命者,在党内她是同王明路线坚决斗争的好同志。  相似文献   

7.
西捻军铁灶(图版三之二)高四○公分,口径四十三公分。一九五七年,华县下庙乡任光前同志捐赠于陕西省博物馆。任光前的高祖母王氏尝云“这是同治年间长毛军遗下的”。根据太平军资料:太平军余部赖文光于一八六四年天京陷后,被捻军推为统帅。赖以孤军在鲁作战难久,令燕王张宗愚领导西捻军入陕,联洛西北起义回民以壮声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与捻军关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长期活动于北方地区的捻党加强反抗斗争 ,并迅速向捻军转化 ,广泛举行起义。捻军与太平天国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 ,一些学者曾经作过论述 ,但意见分歧。本文认为 ,1 851年至 1 857年是双方互有影响阶段 ;1 857年至 1 864年是两军联合作战阶段 ;1 864年至 1 868年是双方合并苦斗阶段。  相似文献   

9.
1864年 7月 19日,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覆亡。在此后的四年间,捻军成为抗清的主力军,它联合太平天国余部,转战鄂、豫、皖、直、鲁、陕、晋、苏八省,消灭了穷凶极恶的僧格林沁,重创了湘淮军。但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捻军最终未能摆脱失败的悲剧。个中原因值得探讨。 (一) 太平天国失败,捻军起义军面临的局势日趋恶化。当初零散的捻党运动之所以能发展成为轰轰烈烈的捻军起义,与太平军定都南京、派兵北伐、西征所开创的大好革命局势分不开。虽然捻军在雉河集会盟之后力量有所壮大,客观上起了太平天国的北方…  相似文献   

10.
在十九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之间,中国大陆上爆发了规模巨大的汉族农民和少数民族的起义。这次起义,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间经过二十多年。起义从西南地区开始,逐渐发展到长江和黄河流城,后来一直扩展到西北和西南边疆,席卷了中国大部分省区。参加起义的群众,不仅有汉族农民,而且有回族、苗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这次起义,虽然由于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史》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议,已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的重点项目。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上报并接受国家重点研究课题,是建院三年来的第一次。去冬今春,院领导亲自数次主持会议,与有关同志讨论课题申请及研究计划,组织邀请专家进行课题论证;项目下达后,  相似文献   

12.
孔令仁 《文史哲》2001,(6):99-104
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聚集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不仅在专业研究领域以造诣精深而享有盛誉,而且在日常事务不经意之中显现出仁厚长者的风范。梅贻琦、冯友兰、吴晗、金岳霖、陈岱荪、沈从文、邵循正等学术大师,或处世以身作则,或治学别出心裁,或授课妙趣横生,或生活不拘小节,或待人宽缓仁爱,令后学晚辈如沐春风,获益无穷。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救国时报》的回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国际上,德、意、日法西斯联盟已开始形成,并在世界许多地区加紧了它们的侵略行动;世界各国人民,也采取了各种形式来抵御法西斯的侵略,一个广泛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阵线正开始形成起来。在国内,日寇继占领我国东北四省以后,又不断对我发动新的侵略,妄图囊括平津、席卷华北,进而占领全中国。日本帝国主义在1935年制造的所谓“华北事件”,其目的即在于此。中国的民族危机至此空前严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有一个问题长期聚讼纷纭,至今莫衷一是。这就是:太平天国与捻军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而派生的一系列问题是:太平天国与太平军之间能不能划等号?太平军与捻军又是什么关系?捻军首领接受太平天国封号之后捻军是否继续存在?以及太平天国与其他友军之间关系如何?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借用现代的名词来说,太平天国是个联合体,是当时许多农民起义军的共  相似文献   

15.
李秀成在其《自述》中说道:“我天国坏者一是李昭寿,二是招得张乐行之害,三是广东招来这帮兵害起。”甚至在最后的《收齐章程》里还提到“平捻”的问题。显然,李秀成对捻军产生了恶感。关于这一问题,以往不少论文和专著虽已涉及,但还很不够。这就在于没有从当时的历史实际出发去考察,而只停留在“李秀成自述”的某些字句上,如捻军“听封而不能听调用”的问题,等等。李秀成在其《自述》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是捻军的活动对太平天国究竟有利还是有害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我们还是先从历史实际出发,分淮南,淮北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会通民国史深化苏区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维埃运动史是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中华民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苏区史与民国史的研究,长期以来呈现不同的消长之势,不相往来的状况尚无明显改变。当代历史研究和著述的一切真正的进步,取决于作为研究主体的研究者自身观念、思路和方法上的创新,苏区史研究同样如此。对治苏区史者而言,会通民国史,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互为照应、协调综合、整体把握、融会贯通的视野和思维,是一个亟待重视并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实现创新从而进一步深化苏区史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于19世纪60年代叱咤风云的捻军,半个世纪以来学者著作多有说它是太平天国的一部分,并说后期捻军诸王也受封于太平天国。江地说,捻军诸王是南京失守太平天国灭亡之后,遵王赖文光仍在江北军中奉太平天国正朔,执行太平天国各项制度。封王之举,想系赖文光采取的权宜之计,代表太平天国当局赐爵《捻军史研究与调查》,齐鲁书社1985年出版)。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卷八《后期王爵人物表》中,将之与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同列的,也有后期捻军诸王鲁王、梁王、荆王、魏王和加入捻军诸王的太平军…  相似文献   

18.
区域史是近年来在国内史学界颇为流行的一个史学研究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理论问题如区域史的定义、研究方法、学科价值等,成为史学界热议的话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史学界规范区域史研究的学理诉求。也将推动区域史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鉴于此,本文在总结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区域史研究中区域的界定原则、区域史定义、学科价值及研究方法等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认为:加强跨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化对区域史研究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实现区域史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是区域史研究者今后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回忆周总理关于民族学的一次谈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任务时,提出了积极开展民族学研究的战斗号召。对我这个长期从事这一专业的人来说,既是莫大的鼓舞,又是有力的鞭策。在这喜闻号令,人心振奋的时刻,又不禁使我回想起敬爱的周总理对民族学研究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历史学,按其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世界史和中国史。本文思考的范围,限于中国史学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史学改革的呼声甚高。呼吁史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古老的历史学科,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史学自身的现代化。这是应予肯定的。史学不同于历史。客观历史是不应当也不可能现代化的。史学則是属于当代的,是客观历史过程在当代史学家头脑中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