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直觉     
<正> 直觉是一个古老的科学概念,也是现代思维科学中引人注目的新课题。目前,学术界虽然对它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是,直觉是逻辑的、还是非逻辑的?是否等于灵感?见仁见智,各抒己见。这说明了,直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仍然是团迷雾。一、直觉与逻辑思维人的思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包含许多形式与方法,但就其是否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思维作为划类标准,可分为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两个基本类型。逻辑思维通常可以被理解为按照一定的思维规则进行思维的方式,它包括形式逻辑、科学逻辑、辩证逻辑。与非逻辑思维比较,逻辑思维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论灵感直觉思维创造活动的过程、机制及其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加勒曾在《科学与方法》中提出,灵感“直觉是发现的工具”。科学发现史表明,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就是通过灵感直觉思维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灵感直觉思维作为人类科学创造思维活动很重要的基本形式一直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就灵感直觉思维创造活动发生的过程、特征及其运动机制提出自己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我们先从一个科学发现的事例人手来分析灵感直觉思维的发生的具体过程:19世纪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书房里炉火边思考着苯分子碳原子如何排列的问题,不觉朦胧睡去。在睡梦中他看见长长的碳链条像一条条长蛇起舞,突然有一条蛇…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感觉?在艺术家的眼里,总是把感觉与感受、直觉、印象,经验、体验等相提并论,同时对感觉在创作过程中的性质、作用,作了与哲学家、心理学家不同的叙述。他们说:“‘感受’就是写小说的基础。”对这个问题,高尔基说得很清楚。当有人问他什么东西第一次激动他写作?他说是“印象”。又问他多在什么感受上去建立形象?他说“在一切感受上”。他还说:“把作家缺少的那些环节放到经验里去,以便写出一个非常完美的形象——这就叫直觉。”我国作家谌容也说:“我写《人到中年》时,并不像有些评论家所  相似文献   

4.
直觉思维的内涵是什么?它的结构如何?功能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一、直觉思维的内涵直觉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是直观感觉,就是人们通过自己感官对外界事物直接观察所获得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的总和,人们常称为"直观".其二,是人的思维直接领悟、猜测到事物本质的一种内在的直观认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什么?人们对此众说纷纭。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创造性思维是非逻辑性的。爱因斯坦也强调他相信直觉和灵感,认为从经验材料到提出基本定律之间,“没有逻辑的道路”。① 我以为,由于创造性思维不同于机械性思维的地方在于前者没有一个现成的完整的  相似文献   

6.
直觉思维的本质是什么?直觉思维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思维方式?我们认为,直觉思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直觉思维的模式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收集、处理、加工各种信息的过程,由于思维模式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不同的内在机制,因而思维效率和认识成果往往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直觉思维之所以能够在瞬间内创造性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或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中说:“直觉用在这里是指对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新颖或理解,也就是人们在不自觉地想到某一题目时,虽不一定但却常常欲入意识的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灵感,启示,和‘预感’这些词也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但这几个词常常还有别的意思。”(《科学研究的艺术》第72页)贝弗里奇在这里认为直觉包含在灵感之中,或者说直觉是灵感的一种。我国出版的许多关于思维科学的著作也大多只讲灵感不讲直觉。如刘奎林、杨春鼎主编的《思维科学导论》(1989年版,工人出版社)就是这样。这样将两种本来具有不同功能的思维混同起来,  相似文献   

8.
直觉、灵感或顿悟与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觉、灵感或顿悟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科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非逻辑、非理性的直觉、灵感或顿悟的创造性功能。在创造性活动中,直觉思维有助于选择研究目标、提出科学假说、科学发现。直觉需要利用逻辑的优点弥补其不足,只有将逻辑和直觉互补地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揭示创造性的思维认识过程。灵感或顿悟的显现有赖于长久持续的实践活动,产生创造性的灵感或顿悟思维,可采用“两面神思维”方法、相似性思维方法和理想化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9.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在认识论上以鼓吹直觉主义而甚负盛名,与他同时代而稍后于他成名的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他的现象学学说中,同样以贯彻直觉而著称于世。作为意识活动之一的直觉为什么会受到两位哲学家如此的重视和青睐?两者的直觉主义又有什么异同?本文打算就此作一些粗略的考察,希冀从中获得一些有意义的认识或启发。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人物谱系模式的神话原型追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入《红楼》世界 ,如入迷宫。最直觉的困惑就是其中的人物设计 :有一个贾宝玉 ,为什么又会有一个如出一辙的甄宝玉 ?宁国府的孙媳妇秦可卿怎么会和警幻仙子的妹子重名 ?林黛玉与薛宝钗如此不同 ,为什么会“钗黛合一” ?为什么黛玉有一个影子晴雯 ,宝钗也有一个影子袭人 ?为什么贾府中竟有一个又一个“眉眼”、“模样”像林妹妹的女孩子 ?曹雪芹从何处获得灵感 ,设计出关系如此复杂而奇妙的人物谱系 ?《红楼梦》最基础的故事情节是大荒山下的顽石凡心偶炽 ,入世为人 ,又回归于大荒山青埂峰下。由石头变幻而成的贾宝玉 ,是书中的一号人物 …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感觉方面入手,以潜在直觉为内在机制,以想象力为外在机制,把灵感的发生描述为:潜在直觉的双重能量充满所产生的经验直觉和理性直觉,在想象力的作用下骤然突现的一种理智和情感异常活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对民主问题,现在不仅无产阶级积极实行,就连资产阶级也热衷于谈论。究竟什么是民主?什么又是真正的民主呢?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不然的话,我们就不能够很好地实行民主,甚至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还会被一些反动分子利用和践踏。所谓民主,简言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换句话说就是人民依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这里的人民又是指的哪些人呢?这个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含义和范畴,既使在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级段,也有不同的解释。这是  相似文献   

13.
灵感这种人类创造性思维中最奇妙的精神现象,人们对之思考与探求了两千多年。灵感是怎样发生的?本质是什么?各学家众说不一。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三种不同学派,其观点:一是“神赐论”。认为灵感是神赐给的。在人与神交往中,由于超然之气依附于人身。并赐于人以神灵之气。灵感一词的最早使用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有代表性的是柏拉图的迷狂说,柏拉图将灵感说只限于诗(文学、艺术)苑,把灵感完全建立在神赐的性质上。以“诗人的疯狂”“神性的着魔”这些失去理智的迷狂作为“迷狂说”的中枢,他在《伊安篇》中表达为:  相似文献   

14.
《江汉论坛》1990年12期发表了周文彬同志《灵感直觉异同论》一文(后简称周文),旨在澄清灵感与直觉的内涵,实质及心理机制等方面的异同,以克服使用上的混乱。但经推敲觉得周文同样存在某种程度的混淆和自相矛盾,谨撰文参与讨论,并求教于周文彬同志及专家。一、关于直觉“直觉(intuition)是不经过复杂智力操作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识事物的思惟活动……直觉的产生并非毫无根据,它与掌握牢固的科学知识、丰富的知识经验,以及积极地从事实践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1、“直接迅速地认识事物的思惟活动”,即指直觉不是间接认识,而是面对具体事件直接作出的反应、判断和解决问题,有着明  相似文献   

15.
刘卫平 《晋阳学刊》2007,1(6):60-63
灵感直觉思维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创新活动形式,存在着自身运动过程阶段,并具有自身的运动机制,即思维运动的选择机制、思维运动的诱导机制、思维直觉的高级简化统摄运动机制、思维跃迁上升运动机制和思维运动的重构机制。这些思维运动机制深刻地反映了灵感直觉创新运动的基本规律,即显意识与潜意识互渗贯通律、思维互补综合重构律、思维无序与有序协同整合律和思维诱导跃迁上升运动律。  相似文献   

16.
万昌盛《拉西思教学法与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反思》一文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令人费解:介绍拉西思(John Rassias)其人还是介绍他的教学法?美国的外语教学的兴衰是哪种教学法的作用?拉西思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对我国外语教学反思的根据是什么?怎样对待不同于拉西思教学法的其他教学法?这篇文章给我总的印象是:主观的、结论性的议论和叙述较多而客观的分析和具体的材料太少,因此文章的说服力被减弱。此外,文章中其他的笔误和疏漏也不乏其例。  相似文献   

17.
直觉顿悟是认识发展和科学创新的重要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活动要素主要是直觉想象、直觉类比和直觉判断 ,其创新性质是由这三种要素的创新性质决定的。直觉顿悟的创新性质决定其创新价值 :它是发现和创立科学新理论的前提 ,扩大、深化和成就着灵感成果 ,在直觉想象中提出新假说、新概念、新模型 ,并进行着“思想实验”。  相似文献   

18.
般若观即佛教禅宗的成佛观、世界观、哲学观.本文从梵(佛)我同一、心物同一的一元论,对世界万物作整体观照,非理性的直觉体验三方面论述了禅宗般若观的主要特点;阐明审美与禅宗般若观对事物的总体把握有相通之处,但审美中的灵感(顿悟)是以主体的生活积累、审美实践、审美经验、文化修养乃至理性思考为基础,而禅宗的顿悟是神秘的、唯心的、非理性的.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 ,在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之外 ,郭沫若受柏格森“生命哲学”和“艺术  直觉”说的影响最大。郭沫若早期美学思想中的主情主义、主观性、直觉、灵感等艺术观念均可见出柏格森的直接影响 ,是其诗歌创作实践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但是 ,因现代中国的特殊现实处境 ,郭沫若对西方文艺哲学的接受又融入了自己的体知和认识 ,从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先生对"负的方法"的模糊阐释,导致了学界争议:"负的方法"若是中国哲学的直觉法,则无法与新理学中"正的方法"相协调;"负的方法"若是一种逻辑分析法,则难以说明形而上学中的"不可说"。这一两难争议的消解有赖于三个问题的澄清:其一,"负的方法"是一种什么方法?其二,它与中国哲学的直觉法是何关系?其三,它是如何言说"不可说"的?经考察,"负的方法"是一种形而上学方法、逻辑分析方法和神秘主义方法。它的中国哲学来源并非是强调个人体认的直觉法,而是禅宗中注重语言分析的破执法。在言说"不可说"时,它以逻辑分析的否定命题呈现此"不可说"的"边界",以"边界"间接地表显形而上学中的"不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