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广 《老年世界》2011,(14):6-7
“辛亥革命”,如今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一般理解为“1911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围绕辛亥革命,中国现当代还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辛亥革命纪念。  相似文献   

2.
《广州社会》2001,(5):1-12,F003
在辛亥革命爆发90周年之际,2001年10月9日,广州市社科联召开了“广州社科界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座谈会。来自广州地区的1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与会者指出:作为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策源地、世纪末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在新的世纪之初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和宣传孙中山等革命先辈致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中华振兴的业绩,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于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使广州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广州社会》特把此次座谈会发言整理成专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作为现代政治革命,与以往的农民起义和帮会叛乱不同。虽然是秘密革命,却需要面对大众宣传革命思想,因为革命的目标是建立民主政治。所以,现代传媒对革命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晚清时期具有现代意义的大众传媒的出现,为革命提供了进行思想宣传的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努力地利用自己掌握的报刊力量向人民大众去宣传革命的思想,《苏报》即是这样一份具有典型意义的报纸。但是1905年“苏报案”的最终发生,则宣告了辛亥革命的思想宣传上的受控,即革命的思想宣传是不成功的,辛亥革命只是小众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立民国,是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一座里程碑。广东对辛亥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这里不仅是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乡,也是参加革命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还是武装起义开始最早、次数最多的省份,涌现出一大批献身于民主革命事业并作出杰出贡献的志士豪杰,同盟会元老、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就是其中一位。从何天炯的革命足迹中,随处可见与广东家乡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炎黄世界》2011,(7):21-23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福州作为辛亥革命策源地之一,有多位辛亥革命英烈曾旧居福州三坊七巷。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福州十杰”,均曾求学于文儒坊蒙学堂。  相似文献   

6.
华侨对辛亥革命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正如孙中山所说,“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复踵相接”(1916年致海外革命同志书)。孙中山还说过许多类似的话,其中流传最广的一句是:“华侨是革命之母”(见张永福《南洋与创立民国》)。从根本上说,中国革命固然是中国社会的产物,它的主要条件是在中国社会里面孕育成熟的,但是孙中山用这句形象化的语言来比喻他的革命活动是从华侨里面开始,革命团体的第一批成员和最早的赞助人就是华侨,华侨在革命活动中建立了辉煌的功绩,对于促成辛亥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有充分根据的。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董必武同志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也说:“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强有力的支持者。”现在缅怀华侨这一段光辉历史,当还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标志着在中华大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被资产阶级共和制所取缔。这是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的伟大在于它不仅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巨变,极大地推动了历史进程;而且时至今日对中国社会的各项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中仅从教育改革的角度谈谈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以向百年前的这场伟大革命致敬。  相似文献   

8.
李衍增 《老年人》2007,(1):35-36
陈独秀是个狂放之人,年轻时“酒旗风暖少年狂”,到晚年依然“且喜疏狂性未移”。可以说,一个“狂”字贯穿于陈独秀的一生。陈独秀是政治“狂人”,他几乎参加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陈独秀又是文化“狂人”,他手握科学和民主两把大扫帚,  相似文献   

9.
刘莉 《老年人》2011,(8):44-45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丰碑。具有卓越领导才能和高风亮节品德的蒋翊武是领导并发动这一起义的总指挥。在孙中山对众多革命烈士的封号中,惟有蒋翊武享受“开国元勋”的殊荣。  相似文献   

10.
冯巩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是曾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 按照现在史学家的观点,认为冯国璋在历史上有劣迹也有功绩,劣迹是镇压过山东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时攻打过革命武装;“二次革命”时镇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在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步入现代的,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最大反动势力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因此,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便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以及本国人民与本国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便是反帝与反封建。为了完成这两大任务,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农民阶级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了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进而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  相似文献   

12.
从地方志看清代直隶的慈善事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清代社会慈善事业的研究,现在史学界总的来说是十分薄弱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清代直隶慈善事业的起源、经费来源及经营状况的研究,说明清代慈善事业的官倡绅办的鲜明特点,以透视在慈善事业这个封建道德色彩很浓厚的帷幕下,具有资产阶级萌芽性质的乡绅的社会地位的增强  相似文献   

13.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标志着在中华大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被资产阶级共和制所取缔!这是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的伟大在于它不仅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巨变,极大地推动了历史进程;而且时至今日对中国社会的各项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仅从教育改革的角度谈谈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以向百年前的这场伟大革命致敬。  相似文献   

14.
一、青年社团的历史图景近现代的中国曾有过三次大的思想解放潮流。这就是十九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和由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领导的五四思想启蒙运动。而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加者几乎都是青年,显著的标志就是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几乎都伴随着青年社团的蓬勃兴起。因此可以说,青年社团的群体性出现是社会在思想、文化、政治上进入转折时期的一个标志。随着历史的钱索,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现代人,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从文艺复兴算起,一是从启蒙时代算起。由前一种说法,现代人是人文主义者;由后一种说法,现代人是启蒙人。其实,这两种人可以合成在一个整体形象中,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起点,而启蒙主义则是资产阶级转向革命并“夺权”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三次国学浪潮的掀起 20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兴起了三次国学浪潮。 第一次可称为国粹主义浪潮,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前的晚清时期,借引日本“国学”话语,以反满革命为目的,以复兴古学为旗帜,以“国粹”凝聚“国魂”,激励“种姓”,提升“国德”,增进“爱国的热肠”,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国粹学报》(1905~1911年)为其主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7.
1931年4月,西班牙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共和国。可是革命未解决西班牙社会的根本问题,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异常尖锐。1936年7月,西班牙法西斯军官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的密谋策划和直接指挥下发动政变,企图颠覆年轻的西班牙人民阵线民主政府。国际无产阶级和一切反法西斯主义者都站到西班牙共和国一方,声援和支持西班牙人民。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参政被局限在封建政治的框架内,只能通过不合法的"宫廷政治""农民政治"等手段,表达自己对现存社会的不满。而辛亥革命时期,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女性,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潮流的影响下,开始打破传统封建政治的框架,通过反复请愿、创办报刊、武力回击、建立革命团体等手段,争取参政权。虽然革命最终失败,但是却推动了妇女解放的进程,表达了妇女要求参政的夙愿。  相似文献   

19.
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民主革命时期,他们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们又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他们是革命功臣,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戴,享受到最优质的养老服务。然而。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破产,老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也成了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0.
3月22日,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2011年以来发生在中东北非阿拉伯地区的大规模抗议运动也许是“阿拉伯的第二次觉醒”,但他认为对于这些运动是否可以被视为异常民主革命,尚不能过于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