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宪政体制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可以归纳为主权学说和分权学说.人民主权说明了宪政产生的原因和目的,而分权学说则是保障和实现人民主权之目的的基本手段.从美国宪政的逻辑起点来看,人民主权思想是合众国宪政设计的基石.从专制到宪政,关键在于国家主权的归属不同.分权制衡原则包含着防止政权向独裁专制蜕变的意义,其设计者首要的和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制约"民选的专制".基于主权学说和分权学说的美国宪政体制,其价值与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宪法规范并得以长期实施,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宪政秩序.  相似文献   

2.
美国立法体制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立法体制的特征与基石是分权制衡原则,这也是美国立法体制的精髓."制衡”是防止参众两院以及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相互侵权的有力屏障.  相似文献   

3.
成熟的市民社会是宪政与法治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民社会孕育了宪政文化,培养了法治精神,形成了社会权力,消解了国家压力。因此,宪政与法治的实现离不开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成熟。中国历史上缺失市民社会和现实中市民社会不成熟是中国难以实现宪政与法治的根本症结。因此,中国建立宪政之途和走向法治之路就是培育和形成成熟的市民社会。推进经济的市场化,加强政治民主化和权力监督,推动社会利益分散化和利益多元化,推动思想意识和文化的多样化,这既是为了培育成熟的市民社会,也是在铺垫宪政与法治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浅析社会契约思想与宪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契约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以自由、平等、人权为基石,影响着西方宪政的产生、发展。本文从社会契约思想及其与西方宪政的关系入手,结合我国宪政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契约思想在我国的推广,将会推动我国宪政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社会转型的纵深发展及法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我们需要逐步消解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少数人利益诉求得到考虑并被认真对待,故我们开始转向宪政和法治,通过重新审视民主、宪政和“多数至上主义”,剥解出一些深藏其中的问题,以求通过宪政设置一些实质性和程序性的路障,达到防止岁数统治已经展现或至今仍潜伏着的流弊,寻求社会中“多数”与“少数”正义的和谐态势。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夯实改革发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规避社会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当今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而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育、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着力建构多方联动、合作治理社会治理机制,构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顺畅有序的诉求表达机制和依法及时合理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又是当下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关键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结构决定了法国宪政道路的曲折与反复,法国大革命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特征与宪政之路的反复说明了当时支持宪政的社会基础并没有真正形成。大革命的后果是为市民社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标志着宪政之路刚刚开始。在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与反复中,随着社会基础的成长,宪法走向稳定。  相似文献   

8.
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结构决定了法国宪政道路的曲折与反复,法国大革命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特征与宪政之路的反复说明了当时支持宪政的社会基础并没有真正形成.大革命的后果是为市民社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标志着宪政之路刚刚开始.在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与反复中,随着社会基础的成长,宪法走向稳定.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宪政的保障,是民主的基石,英美两国稳定和繁荣的根本保证就在于有着良好的法律制度和悠久的法治传统。英国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都是在普通法传统中形成的,普通法构成了英美宪政架构中的一个根本性因素。悠久的法治传统,培育了英美宪法并营造了宪法实施的历史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甲子改革与大化革新的推行者同为中大兄皇子(即位后称天智天皇),但两者的内容却明显相左。以赠刀、弓矢明确“氏上”身份,承认贵族尚未归公的部民和土地为私有,是以部分地牺牲大化革新原则的方式,缓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将冠位增至二十六阶,则强化了大化体制。统治集团内矛盾激化,出兵朝鲜的败北,是甲子改革出台的主要原因,天智天皇个人的策略思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从根本上说,甲子改革是大化体制的内在矛盾的反映。甲子改革正是为了使这一矛盾暂时趋于平衡,向世袭政治权力的贵族官僚做必要的妥协,以便缓解矛盾,求得稳定,以利于大化体制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
法国宪法变迁及宪政制度进化的历史过程彰显了革命与稳定交替的发展特征。梳理宪法变迁历史和总结宪政制度进化特征是分析解读建构法国宪政制度社会条件的基础,而对宪政制度进化的社会条件分析则为法国宪政建构的社会规律性启示的总结提供了实践分析经验。法国宪政制度进化的经验表明,宪法产生及宪政制度实现需要与一定的社会条件相互作用,革命的理想设计需要回归到理性的制度运行,宪政制度才能完成进化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转型的纵深发展及法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我们需要逐步消解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少数人利益诉求得到考虑并被认真对待,故我们开始转向宪政和法治,通过重新审视民主、宪政和"多数至上主义",剥解出一些深藏其中的问题,以求通过宪政设置一些实质性和程序性的路障,达到防止多数统治已经展现或至今仍潜伏着的流弊,寻求社会中"多数"与"少数"正义的和谐态势。  相似文献   

13.
从"宪政辩论"开始,中经《独立宣言》制定、《邦联条款》制定、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与推动宪法的被各州批准,到1791年12月《权利法案》成为宪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宪政体制终于在美国确立,其间以职业律师为主体的法律人一直居于领导层内主导与主力军的地位。他们如约翰.亚当斯所言,有"与任何人相当的财富、能力、学识、雄辩和敏锐"。其中的许多人除了有大学学历和曾在英国首都伦敦长期深造的文化背景之外还有丰富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知识。易中天先生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认为是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制定出了美国1787年宪法,与当时的历史实际不符。  相似文献   

14.
试论社会制度及其基本制度与社会体制王孝哲关键词:社会制度,社会基本制度,社会具体制度,社会体制社会是由人们密切联系组合而形成的群体,当然会受到人们的作用和制约。社会制度就是人们作用、制约社会性质、社会秩序、社会关系的产物和表现。各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阶...  相似文献   

15.
基本制度概念是国际社会理论的基石,也是英国学派有别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核心概念。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界重视英国学派的制度概念与新自由制度主义机制理论的比较研究,而相对忽视该学派学者在基本制度概念上的认识差异及其与国际社会观念之间关系的研究。实际上,英国学派学者在基本制度概念的理解上虽然存有一些共识,如基本制度包括宪政性制度和共处制度两个层次,主权是国际社会的宪政性制度,外交和国际法等共处制度是从主权原则中派生出来的;但同时,他们在基本制度如何构成以及怎样互动的认识上,尤其是在主权与人权关系的认识上存在明显分歧,而这些分歧是导致他们在国际社会的认识上存在多元主义、社会连带主义等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原因。英国学派学者关于基本制度概念及其与国际社会观念之间关系的争论,对当今国际社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控制体制基本特征、历史作用及其弊端的全面剖析,总结社会控制的成功经验,吸取社会控制失误的教训,从而为构建新形势下的社会控制体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文章还对改革前我国社会控制体制发生作用的经济运行机制作了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重新认识美国,首先是重新理解当代美国国家体制。20世纪以来,围绕国家体制,美国发生了双重嬗变:一方面,分权结构向行政集中,整个行政系统自我强化,党派政治也在客观上托举起超级行政权,最终促使一种新的行政主导体制登上历史舞台;另一方面,由于新体制与18、19世纪的美国政治传统背道而驰,为了证成新体制的合法性,美国知识界在批判和辩护的相反相成之中,共同推动话语变革,呈现出一套整体连贯又充满张力的合法化叙事。这一体制与话语的双重变迁耐人寻味,对于我们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把握当代美国的政治机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文化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全部社会内容的基础,是行为规范的内核。它通过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和评估,形成一整套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规范;另一方面,文化价值观是社会心理结构的精神支柱,社会成员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理想空间,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之道。在社会转型时期,确立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稳定的神圣支柱和牢固基石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技术专家制是当代西方政治学、技术哲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当前学界对技术专家制的界定并不一致且主要持批判态度,因而有必要对技术专家制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以全面认识技术专家制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总的来说,技术专家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中技术专家制主要被视为一种完全由科技专家掌握政治权力的政治乌托邦或政治制度;第二阶段中技术专家制主要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出现,即美国技术专家制运动;第三阶段中技术专家制主要指一种主张由科技专家按照科学原理、技术原则来进行运转的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近代宪政国家成长的社会基础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民主政治革命的推动力。市民社会产生了宪政的要不;个人独立性的成长;现代民主制的直接源头;分权制衡等。市民社会是民主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市民社会作为支撑,宪政国家的成长既无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