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萧条期间美国妇女就业呈稳定上升趋势,其中已婚妇女就业增长显著。就业妇女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为家庭生存和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但由于大萧条所造成的特殊环境,歧视、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性别隔离依然存在,对美国妇女的就业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人民维持生活的一个基本途径,是劳动者与社会及他人之间相互沟通的平台。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妇女就业权被不公平对待的现象仍屡屡发生。从我国妇女就业权的法律现状入手,并具体分析了我国妇女就业权被限制的法学、经济学、社会学三个方面的因素,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我国妇女就业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2 0年代美国“新女性”在行为、就业、教育和两性关系方面呈现新的特点。她们特立独行 ,就业和教育呈上升趋势 ,两性关系朝平等的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变化 ,与 2 0年代消费社会的出现、性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密切的关系 ,并对妇女运动、美国社会的妇女观和妇女的自我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美国妇女的婚姻家庭生活呈现新的特点,出现“伙伴关系”的婚姻,女性在物质享受和感情需求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避孕观念被普遍接受,生育率下降,离婚率上升;家务劳动大为简化,已婚妇女外出就业呈上升趋势。女性在家庭中承担了新的角色,但传统的职责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5.
Z.A.吉拉尔多(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迪克大学的家庭和国家研究中心)研究了现代美国家庭的变化和美国的社会政策在这些变化中所起的作用;研究了就业对家庭生活的影响;研究了对妇女和孩子的税收政策、关于男女平权草案的修改以及这种修改对家庭的影响。尽管家庭现在面临一系列严重问题,但美国并没有制订帮助家庭的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就业报告的统计,当今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中普遍存在着妇女权利缺失,妇女生活水平极低,妇女文化程度低,卫生状况差以及女性就业难度大等现象,尤其是中国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由此,反思我们中国的妇女状况,无不存在类似的现象。对于中国而言,如何使农村妇女摆脱贫困,使他们自身和家庭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使她们有发展机会,即如何维护农村贫困妇女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是当今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妇女的贫困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障碍人士支持性就业服务逐渐取代庇护性就业服务.在“就业第一”和“所有人就业”的价值驱动下,支持性就业服务认为就业是人们的基本权利和基本生活方式,并力图整合职业康复和教育训练.美国通过立法保障、政府推动、研究实践探索和创新,使支持性就业有效地促进残障者融入社会、获得有竞争力的就业结果,从而实现生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和欧洲,迹象无处不在:工作的妇女更多;女孩在学饺中的成绩更出色;有关美国政治中“女性化”的辩论。本文慨述的证据表明,一个社会问题在不断发展,它就是未受教育、未婚和未被雇用的男人。 本文集中探讨下述引起争议的论点: 任何年龄的男孩在学校中的表现都比女孩差,除了大学,女孩在大学中缩小了这种差距; 就业的妇女日益增多,而就业的男子(尤其是受教育最少的男子)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9.
二战使美国妇女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妇女就业人数的增加,就业范围及就业结构的变化;二战使美国妇女的女性意识得以提高,从而为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运动埋下了革命的种子;二战对人们的妇女观有较大冲击,但传统的妇女观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当代妇女运动兴起以来,美国史学界关于美国妇女史研究的广度、深度都在加强。客观地分析美国妇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着重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妇女的影响,是个具体的历史研究问题。同时,把性别作为研究历史的新视角,亦可为传统的史学研究拓宽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 ,也门妇女在就业、教育和参政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教育方面 ,女子学校和女子入学数目都增加了 ,实行了义务教育法 ;在就业方面 ,女劳动力的数目日益增长 ,就业范围和渠道也广泛起来 ;在政治参与方面 ,女性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开始参与政治生活。南北也门统一前南也门妇女发展比北也门快 ,但目前也门妇女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别平等视角下妇女就业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女性公民,依法享有与男子同等的请求提供工作或使其可以得到工作的权利。妇女就业权是妇女参与社会的基本形式,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妇女人权问题解决和妇女解放的关键。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就业权保护体系,笔者以社会性别平等理论为研究视角,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外女性就业权的最新研究成果加以考察,提出了保护妇女就业权的一些对策与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妇女公平就业和男女两性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中产阶级的崛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突出的社会现象。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是美国新中产阶级崛起的首要因素;美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新中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创造了条件;美国妇女广泛就业也促进了美国中产阶级的崛起。美国新中产阶级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贫困是长期困扰人类生活的顽疾,扶贫政策则反映了政府对于贫困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程度,并且直接影响扶贫的实践和成效。妇女的就业状况对西部贫困地区整体的就业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妇女距平等理想的实现还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女权运动虽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并取得可喜成果,但对广大妇女来说,其平等理想并未完全实现。例如,她们在教育领域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就业效果。目前,少数民族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其平等权利仍然明显落后于男性。美国妇女要完全实现平等理想,还需要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的关键在于就业非农化,非农化就业的关键是就业能力的提高。通过实地调查,佛山失地妇女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从人力资本存量来看,佛山失地妇女文化程度与市民身份不匹配,非农就业技能与身份不匹配,就业培训情况与就业状况不匹配,失地妇女的就业期望与就业能力存在偏差;从社会资本存量来看,佛山失地妇女与再就业相关的社会支持贫瘠。提高珠三角失地妇女就业能力的可行路径应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相互的激励和相容机制,发挥其各自优势,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失地妇女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家庭制度,其基本特征之一是将妇女置于家庭之中和男人统治之下,以种种制度、伦理观念及礼教,束缚起妇女的手脚,使其不能离开家门一步。在这种制度下,妇女身心受到摧残,精神十分痛苦,造成无数的家庭悲剧。由于反封建斗争的不断发展,近代中国也曾有少数妇女得到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但是,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型家庭。绝大多数妇女仍然按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规范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倡导妇女解放,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又需要吸引大批劳动力,于是随着妇女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大批城市妇女就业参加社会劳动,获得职业劳动的角色。中国妇女就业率迅速提高,特别是从1958年以来,城市妇女一直保持着高就业的势头。请看下面两张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妇女就业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两性不平等现象的加剧,使城镇妇女就业陷入了困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表现,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加强国家对妇女就业的干预的同时,城镇妇女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按照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妇女自身共同努力的思路来解决我国城镇妇女就业问题,应该是我们的理性选择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妇女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妇女劳动就业权是妇女获得并保有财产权利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也是实现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先决条件。深入了解保护妇女就业权的法理依据,分析我国妇女就业权保护的现状,进而探索促进和保障妇女实现就业权的对策,对实现男女平等,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完善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就业权是妇女的一项基本人权,是妇女生存权的基础,也是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前提条件。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已经对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完善我国保护妇女平等就业权的现行法律制度,加强对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对于推动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外     
2013年12月美国非农私企就业人数新增23.8万 美国东部时间1月8日,ADP发布2013年12月《全美就业报告》,报告显示,从11月到12月,美国非农私企就业人数新增23.8万。穆迪公司首席经济学家Mark Zandi分析指出:"2013年的就业市场以一个高点结束。从目前情况看,就业增长明显加速,并且现在每月增长超过20万个就业机会。就业增长是各行业间广泛而普遍的现象,尤其在建筑业和制造业之间。由此看来,企业正变得越来越自信,并不断增加他们的招聘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