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并购是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虽然国内外衡量并购绩效的方法层出不穷,但是能站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的角度,衡量非短期内并购贡献的方法并不多见。本文从指标体系的构筑、评估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出发,力求探索一种量化的方法,以此来衡量并购在中长时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并购协同效应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的核心内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协同效应的实证研究,并总结出并购协同效应的计算方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衡量协同效应,其中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是在异常收益的基础上计算协同效应,以及从业绩改变角度着手衡量协同效应.评价新模型和国内的两种方法在计算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上则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企业并购中定价的溢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企业并购中对溢价的分析存在着不足,采用理论与数据分析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指出了企业并购的溢价陷阱,描述了企业并购中的协同效应的特点,采用了差额现金流增量法衡量并购的溢价,给予目标企业合理的并购价值。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能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能力的角度研究企业并购,是一个新的探索。本文初步讨论了企业并购能力的定义、并购能力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并购能力研究的思路等问题,明确了并购能力识别与衡量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并购协同效应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的核心内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协同效应的实证研究,并总结出并购协同效应的计算方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衡量协同效应,其中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是在异常收益的基础上计算协同效应,以及从业绩改变角度着手衡量协同效应。评价新模型和国内的两种方法在计算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上则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资源紧缺的背景下,通过兼并重组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对加强资源型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及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兼并重组可以被看作是博弈过程.为了促进企业并购,建立了以大型集团企业为并购方和地方骨干企业为被并购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并购双方的博弈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合经验发现,虽然政府参与了资源型产业的重组整合过程,但是并购主体依然有必要详细搜集对方信息,慎重选择并购方案,或者判断是否接受并购方案.经过充分博弈过程的并购,将有利于并购后的企业发展和重组整合战略的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企业并购活动在我国愈演愈烈.面对中国活跃的并购市场,如何能够合理、准确地进行并购定价,成为影响并购活动的关键问题.传统的定价方法,未对目标企业和并购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期权价值进行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估.而实物期权理论则肯定了资产和资源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具有战略价值,从而为企业并购提供了一种价值评估的新思路.论文分析介绍传统定价方法缺陷.针对目前实物期权方法在企业并购价值评估应用中的不足,对并购中所包含的各种期权进行科学地分析,并建立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在并购定价中的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并购重组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并购作为外延式成长方式.由于商誉仅源于并购时支付的溢价,故以商誉衡量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研究并购是否能提升公司价值.研究发现:第一,并购商誉对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的促进作用呈"倒U型";第二,并购商誉对市场业绩的促进作用比对会计业绩的促进作用体现出更明显的反转特征,说明短期内投资者高估了并购对会计业绩的改善;第三,以管理费用率高低衡量公司代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发现并购商誉对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代理问题较弱的公司,而在代理问题严重的公司中并不显著.以上结果在使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因此,建议监管层应当规范和限制部分低效的并购,更好地发挥并购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司价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就我国并购财务问题研究进展来讲,多数是对并购动机理论进行研究,主要是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重点探讨规模经济、买壳上市、提高管理效率等经营管理动机,对财务预期、价值增值等财务动因较少研究。对于并购的财务分析方面,理论界的焦点在于企业定价,提出了自由现金流、折现现金流、拉巴波特模型、不同支付方式的定价模型以及市场法等多种复杂的定价方法,而对企业价值的组成内容、现金流量的构成方面、风险衡量等较少涉及。对此,我们应从财务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并购带来的财务效益,为规范并购行为,为企业并购的制度化提供有益的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个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是不可想象的.文章针对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从其成因和规避两方面进行探讨,以供企业的管理者在做出筹资、投资、并购等重大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过程中文化冲突的生成原因主要有:强势企业漠视弱势企业的价值理念;并购企业之间文化差异大.并购的条件和时机不成熟;政府的"拉郎配",强制企业之间联合;并购后的企业没有理顺利益相关方的关系,造成并购后企业的文化整合失败;在跨国并购中,东、西方文化认同的隔阂.其消解策略为:尽量并购和自己价值观接近的企业:政府退出企业并购领域;树立平等意识,尊重被并购方;满足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在跨国并购中,加强学习.相互包客.  相似文献   

12.
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管理增长的思路为研究出发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界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借鉴采用企业可持续增长模型来衡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财务政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作用,提出了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财务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模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并购中,文化整合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最棘手的问题.根据并购双方企业文化的变化程度及并购方获得的企业控制权的深度,企业文化整合模式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影响并购企业文化整合模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企业双方的基本价值观、员工的基本素质、决策者的目标三方面.为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实施并购,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关注承担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理论、企业声誉理论,构建"企业并购—社会责任—声誉资本—并购价值创造"的分析框架,以国机集团并购中国二重全过程为例,深入分析履行社会责任、声誉资本与并购价值创造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全过程社会责任管理思维对于企业并购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是关乎企业并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履行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从不同维度形成声誉资本,声誉资本能够促进并购价值创造.履行社会责任与并购价值创造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因此,企业在并购中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坚持全过程社会责任管理,履行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不断积累声誉资本,从而促进企业价值创造,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之间的产权交易行为.无论出于财务动机或非财务动机,并购动机只应在企业内部.只有排除非企业行为的干扰,企业并购才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MBO绩效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管理层收购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了以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因子分析法来衡量管理层收购前后的业绩变化,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绩效的实证分析和与一般企业并购绩效的比较表明:至少在短时期内,整体上看上市公司MBO绩效不显著,且MBO相对一般的企业并购整合风险小。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并购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服务于企业并购的中介机构是多样的.我国目前中介机构服务于企业并购的法律地位如何,它们提供中介服务的法律性质及应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等问题均是我们加强和改进中介机构服务于企业并购所必须要澄清的.在我国,完善中介机构服务于企业并购的立法,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并购后企业组织整合的失败是导致企业并购失效的主因之一.文章引入模块化理论和方法构想并购后企业组织整合新形态,以期弥补传统组织整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局限.文章指出,并购后企业组织模块化是以突出核心竞争力和弹性化来构造企业能力价值网络结构的过程,该模块化组织不能被简单界定为产品模块化、技术模块化的高级演化形式,它具有组织管理意义上的独特态势.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并购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范围看企业并购浪潮是一浪高过一浪,但在方兴未艾的并购形势背后,并购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政企不分,行政干预过度,扭曲了企业并购机制;企业并购的成本过高;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并购中忽略核心竞争力问题;并购后忽视企业文化的整合;并购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严重困扰着并购后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产业组织和核心能力理论,在比较了中西方企业并购战略的逻辑与动机的基础上,得出中国企业并购战略中缺乏核心能力的导向思维,并对这种基于核心能力扩张视角的并购战略模式进行了解构,最后探讨了该模式的两种典型实现路径及其机理,对超越产业边界的企业并购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