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上海,是叶紫生活与思想的一个重大转折,对于研究叶紫是颇为紧要的一个问题。叶紫到上海的时间,至今尚未发现确凿材料。叶紫在记述这段生活时,只说:“我从大都市流到小都市,由小都市流到农村。我又由破碎的农村,流到了这繁华的上海。”这里,只提供了一个线索,他到上海前曾到过长沙、武汉、南京等都市,也到过湖北、江苏、安徽等农村:但无具体时日。而现在所见材料,如,《叶紫创作集·作者小传》,胡从经的《叶紫年谱》(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一期),《中国文学家辞典》(现代第一分册)等,都认为到上海的时间是一九二九年。  相似文献   

2.
1885年7月,父亲鲍里斯·伊里奇·兹巴尔斯基出生于几乎位于俄国和澳地利—匈牙利边界上的卡缅涅茨一波多利斯基市。他的父亲是保险公司代理人,在鲍里斯·伊里奇6岁时去世。培养他和他的两个兄弟的是母亲。很早,还是个中学生时,他就参加了革命活动,将文献运过边界。领导这种活动的是社会革命党人的政党。1901年,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开除出中学,并失去了在俄罗斯帝国的  相似文献   

3.
印象之中父母是从来都过生日的,所以父亲的生日底是哪一天我的确不记得。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的第天,单位里要我填写一份履表,上面有一栏竟要求完整填写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出生月日,我只好打电话给母亲把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生日一一问清楚。这时我忽发现,再过几天就是父亲的日,他养育了我20多年,还从未送过他一样东西,现我已经开始自己挣钱了,应对父亲表表心意了。给父亲买什么好呢?想想去,还是决定给他买一支克笔。父亲是摇笔杆的,在位要写材料,回家又要写章,几乎是一天都离不开的,可是插在他上衣口袋的,却总是那么一支老掉牙塑料壳钢笔…  相似文献   

4.
一 读叶紫的小说,犹如读一部内容翔实的中国农民运动史。 叶紫带着传奇般的、血和泪的苦难经历,带着丰富的斗争生活经验,走进无产阶级文学战斗行列,就出手不凡地献出了第一篇小说《丰收》。正是在这第一篇小说里,他以独特的风格,和他所发出的独特的声音,由“无名”而成为有影响的左翼作家。  相似文献   

5.
1.乖乖男恋上姐姐助理 古巨基从小喜欢唱歌,却从未想过以歌手为职业。从小学到中学,他的志愿是要做画家。1991年基仔参加了艺员训练班,后被发掘至《娱乐新闻眼》做主持人,辗转间已入行20个年头,在乐坛拼搏了16年,不能不说是缘分使然!  相似文献   

6.
叶紫,原名余鹤林,是我国三十年代为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左翼青年作家。1912年叶紫生于湖南省益阳县月塘湖乡,1933年,他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春,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决定以革命文学创作作为“郑重”从事的“事业”。1939年10月5日,这位年仅27岁的青年作家,却不幸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在短短几年的文学生涯中,叶紫用心血和生命为我们留下了为数不多但弥足珍贵的作品。 叶紫以小说创作为主要成就。他生前出版了两部短篇集《丰收》、《山村一夜》和一部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战斗的”——叶紫小说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开这黑暗的阴森的长夜,并且要提更大的勇气,去追寻和开拓那新的光明的道路。——叶紫:《夜雨漂流的回忆》叶紫(1912——1939)在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坛上,是一位引人瞩目,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以高度的真实性,火一样燃烧的热情,深沉的思想力量和清新的艺  相似文献   

8.
刘希 《社区》2013,(18):60-60
现在全国倡导节俭,我们家也刮起了“节俭风”。前两天,父亲过六十大寿,我打算在酒店为父亲办生日宴,姐姐却不赞成。姐姐说:“爸爸不喜欢讲排场,我们自己在家动手为父亲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比在外面吃要实惠得多。”当我把姐姐的想法转告给父亲时,他笑着说:“还是你姐了解我,在家过生日既节俭又有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9.
叶紫创作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联”时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彪炳千秋的一章。这一章,是左翼作家和文艺青年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其中,有着叶紫的一分贡献。 叶紫(1912——1939年),原名余鹤林,湖南益阳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一九三三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开始创作。他的短篇小说集《丰收》、《山村一夜》和中篇小说《星》等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响彻着为农民的悲惨境遇鸣不平的呼号,同时也展现了农民反抗斗争的宏伟画面。它们以深沉的思想力量和清新的艺术风格,震动了文坛,吸引和鼓舞着广大读者,为成长中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增添了生力,也奠定了叶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叶紫是“左联”时期一位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他在短短六年的创作生涯里,  相似文献   

10.
海洋 《华人时刊》2015,(2):54-56
21年前,17岁的何荣锋沦为乞丐,好心姐姐收留他吃饭、过夜,还给了他10元钱。多年来,他努力打拼,成为亿万富豪,一直把恩人姐姐记在心里。几经周折,多方寻找,何荣锋终于找到了恩人姐姐,并拿出百万元支票报答恩情……幸遇好心姐姐舍饭送钱情暖落魄小乞丐何荣锋的老家在四川酉阳县董河乡麻园村,父亲是屠夫,母亲是家庭主妇,家中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1993年春节期间,按照惯例,父亲预收了十儿户老  相似文献   

11.
半个世纪前,一对战友在战火中相恋结伴,生死相依,半个世纪后,他们同携相扶,共赏夕阳无限好…… 在这金秋收获的季节里,曾经跟随毛主席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80岁的老红军、原天津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刘云飞和夫人郭凤英迎来了他们50年金婚。 他13岁参加红军,跟随毛主席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刘云飞出生在安徽省颍上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4岁时母亲去世,给人家当童养媳的姐姐把他扶养大。 1931年安徽闹水灾,他和父亲逃荒到霍丘县,不久参加了红军,这年他只有13岁。  相似文献   

12.
叶紫(1912年一1939年)是三十年代在“左联”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有成就的青年作家。 叶紫从事文学活动时间不长。从一九三三年处女作《丰收》问世,到一九三九年病逝,在短短六年时间里,他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为我国现代文学宝库留下了一批以土地革命时期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秀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他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火一样炽热的感情、朴实犀利的笔锋,真实地描绘了一九二七年前后中国农村阶级压迫的血腥事实,热情歌颂了农民的愤怒和反抗,精心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各具特点、富有时代性的农民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深刻而真实地揭示了广大农民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今天,我们重新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评价叶紫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在现代史学史上的意义,对于真实地反映这一阶段文学史的面貌,正确地评价叶紫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同志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英勇殉国。岁月虽流逝,但彭雪枫同志的光辉形象却彪炳千古,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彭雪枫同志是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人,大革命时期,他投身“五卅”运动,参加北京南苑暴动。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的峥嵘岁  相似文献   

14.
她们是一对年轻漂亮的孪生姐妹,母亲早亡,后来父亲又致残。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姐姐不得不辍学当导游,以便照顾父亲,供妹妹读大学。妹妹参加工作后,刚有了男友的姐姐却突患绝症。姐姐的男友虽竭尽全力真情救治恋人,可终究无力回天。姐姐弥留之际,将妹妹托付给自己心爱的恋人……  相似文献   

15.
叶紫(1912—1939)是三十年代“左联”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有成就的青年作家。叶紫从事文学活动时间不长。从一九三三年处女作《丰收》问世,到一九三九年病逝;短短六年时间,他以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在我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留下了一批以土地革命时期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秀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他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火一样炽热的感情、朴实犀利的笔锋,真实地描绘了一九二七年前后中国农村阶级压迫的血腥事实,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愤怒和反  相似文献   

16.
几十年前,从北师大艺术系走出了一位音乐人,当今有人称他为“西部歌王”,他说他只想被称作西部的传歌者。同出师门,同是播扬艺术,於是北师大艺卫系教授黄会林也称作传歌者──一位大学影视文化的传歌者。黄会林,已是60岁的人了。她走路生风、办专利索。她的父亲当过职业剧社社长,组织过戏剧演出,对她今日事业不无影响。小学3年,中学只上了2年零1个月,参加了抗美援朝,是高炮团里唯一荣获金日成奖章的女性。1953年回国後继续学习,进入当时的北师大“工农速成中学”,3年学完6年的中学课程後保送入师大中文系。她1958年提前毕业,…  相似文献   

17.
宗和 《老友》2014,(4):9-9
正吴克华,1913年12月7日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中畈乡芳家墩村一个农民家庭。他13岁时,父亲去世,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1928年,吴克华在家乡参加农民暴动,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赣东北和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经历过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过我军炮兵、铁道兵司令员和成都、新疆、广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生前曾两次留  相似文献   

18.
杨松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是有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家和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但是,对于他的一生经历,特别是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我国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却是鲜为人知的。笔者愿就个人的了解,略作介绍。一杨松(1907—1942),原名吴兆镒,亦名吴绍镒。在东北工作时化名吴平,在国外工作时化名华西里。一九○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生于靠近京汉铁路湖北省大悟县四姑墩一个职员家庭。他幼年就读于私塾,十岁时随他的父亲吴德秀到武昌入高师附小读书,后来又相继升入武汉中学、武昌高师附中学习。他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深受教  相似文献   

19.
这几天,我最怕年过八旬的老父亲问我一句话:"你三哥怎么还不回来?我想给他上上政治课。"不光是我,就是大哥、二哥和姐姐也怕听到父亲说这句话。因为前几天,我接到三哥的女儿也就是我的侄女打来的电话,她说她爸爸前一天夜里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于是,我和大哥、二哥、姐姐一起赶紧去往省城看望三哥。到了医院,只见三哥躺在病床上,左腿和左胳膊失去了知觉,不能动弹。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突出代表之一的陈独秀,和武汉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的。他曾多次来汉工作过,但是人们一般只知道他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初期两次来汉的情况,而对他在这以前来武汉的情况就不甚了解了。事实上,早在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就来过武汉。在武汉,他宣传新文化、新思想,联络进步人士,特别是和工人交朋友,进行工厂调查,对于湖北和武汉地区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湖北共产主义第一个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