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众参与政府危机管理对政府效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弥补了政府的有限性。但是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政府危机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公众参与的无序性、不确定性和无组织性等。通过对公众角色科学合理定位,分析政府危机管理中公众所扮演的参与者、监督者和信息传播者等角色,寻求构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机制,对公众参与政府危机管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任与理性怀疑:一个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政府信任是指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双向互动耦合关系,因此,改善政府信任须从政府和公众两个方面考虑.问题是,在改善政府信任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是聚焦于政府本身,而忽略了公众,特别是没有认识到公众对政府的理性怀疑在政府信任改善中的重要性.改善政府信任还离不开公众的理性怀疑,这是一种研究路径的转变,一种思维定势的转向,需要在学理层面上给以分析和论证,这也是本文的理论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3.
现代政府信用及其建构的对策性选择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政府信用是指政府对公众在委托契约中赋予的期待和信任的责任感及其回应。如果政府无法回应公众的期待和信任 ,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即政府信用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 ,公众对政府监督约束的困难以及政府本身的利益驱动和自利倾向就会表现为道德风险。要克服道德风险、增进政府信用 ,需要来自公众的以制度规则为基础的激励和约束 ;更有赖于政府自身在法治行政、责任行政和回应行政方面推进“善政”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政府信任与理性怀疑:一个学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义的政府信任是指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双向互动耦合关系,因此,改善政府信任理应从政府和公众两个方面考虑.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是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自觉,忽略了公众在政府信任改善中应有的作用,尤其是没有认识到公众对政府的理性怀疑在其中的重要性.改善政府信任除了政府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公众能够自觉形成并秉持对政府的理性怀疑精神,唯此,政府信任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得以改善.这既是一种思维定势的转变,也是一种研究路径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从治理理论的视角审视政府信任关系,既是基于治理理论与政府信任之间的理论契合,又是基于解决当前治理问题的现实诉求。重塑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困境在于,政府与公众因受公共权力体系中的封闭性、公众对政府预期的满足值以及公众的政治参与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政府与公众之间合作的不足与信任的缺乏。因此,合作型政府信任关系成为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良好信任关系和实现有效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任本质上是公众与政府之间以行政权力为依托的一种广义的政治委托-代理关系。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存在,在公共资源开发这种重大利益关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公众期望与实际获得认知的差异,引发政府信任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政府信任建设的核心在于政府自身能力建设,较少涉及外部公众认知与监管机制的研究。其实,公共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政府信任建设,需要保持公众、政府与外部控制机制三者地位平等、循环互动。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信任     
政府信任描述了公众期望与政府回应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通过行为调控、复杂简化与导向性影响,政府信任成为合作治理的基础.另一方面,政府信任的实现也存在阻碍,在公共权力日益膨胀的今天,合理的不信任作为一种补充机制不可或缺.促成政府、公众与社会三向互动,实现信任、不信任以及其他补充机制的有效融合是建构政府信任的一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政府传播:公众信息反馈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众信息反馈是政府传播中的重要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强化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提高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 ,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好合作等 ,具有重要意义。从政府运作的角度说 ,公众信息反馈渠道的长短、信息传播渠道的容量以及信息渠道的多样性等 ,是制约公众信息反馈的重要变量。同时 ,培育公众组织也是提高信息反馈质量的基础性环节。  相似文献   

9.
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具有保证政府行为公共性、增强政府行为回应性和提高公众参与能力的价值作用。但因还存在着"官本位"思想观念、评估主体的局限性、缺乏有效制度设计以及参与的积极性等现实问题,因此必须通过转变绩效管理理念、创新公众参与制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等,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的能力,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强化对政府行为的监督,进而充分发挥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政府服务论     
服务社会、公众,是政府与生俱来的义务,是政府的主要功能和存在的理由,更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核心。地方政府财政法治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财政民主原则是整个财政法的核心,该原则的发挥也构成地方政府财政法治的重要环节。《预算法》修订在预算编制细化、预算公开、公众参与、加强法律责任等方面推动了财政民主建设;而在该法之外,尚需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公众监督和问责制等法律和制度建设。此外,形成财政民主与财政法治的共识,促使地方政府和公众积极投身于地方财政民主建设,也是构建法治政府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政府形象力的价值及其构建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形象力是政府形象对政府管理、运作及其表现形式以及社会公众评价的影响、支配和改变能力,具有政治性、公众性、公益性、价值导向性和沟通性。其价值体现为综合展现政府能力、推动公共管理人性化、整合政府内部资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政府形象的真实性、时代性、反映公众意愿和公众接受性是构建政府形象力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民主化、科学化、公正化、效益化是公众参与政府价格决策的基本价值诉求。然而,在实然层面却存在公众参与不足以体现公众利益取向、离决策价值目标存在差距、对决策影响力过低、不足以保障决策效用实现等价值缺失问题。实现公众参与政府价格决策价值需要从几方面着手,其中有规范公众参与范围、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保证公众参与权利和提高公众参与效力等。  相似文献   

14.
政府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是一种基于顾客导向的组织绩效评价与测量体系。借鉴美国公共部门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通过更换模型变量和调整结构,构建了一个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服务公众满意度(CPSI)测评模型。运用包含服务质量、感知价值、公众期望等新变量在内的公众满意测评模型,对我国政府服务的公众满意度进行测评,将对于指导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绩效标准建设,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公众参与和政府回应机制的重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演进说明了政府回应性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和政府回应性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 ,结合它们在中国当前的发展现实 ,肯定了在中国渐进改革道路上诸如听证制度和市长热线等的创新尝试。一个“善治”的政府必须是公众积极参与的政府 ,也必须是回应性强的政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公众对政策的预期和据此所做的反应对政府政策效果的影响。文章表明,从短期看,政策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公众的预期是否正确,还取决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博弈是否地位对等。如果政府在政策反应上有优势,则不管预期是否正确,政府的政策都是有效的。但从长期看,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性质决定着政策的有效与否,会产生动态不一致性。政府的政策目标、任期以及所受到的宪法约束决定着动态不一致性是否得以避免。  相似文献   

17.
重视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促进公众对政策的认同,是现代化国家潜在的政治活动法则.政府形象是政府合法性的衡量指标之一,是小康社会建设中政府的重要社会资源之一.公众期望兑现风险、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风险、转型过程本身的风险是全面小康社会政府形象的主要风险源.克服政府形象风险累积的对策是:逐步缓和政府发展目标与公众期望之间的结构性紧张;强调对重点人群的政府形象宣传,避免负面概化信念的出现;设置安全阀,建立社会矛盾第三方仲裁机制,引导社会冲突有序化、可控化.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治理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公众参与的程度低、强度弱,导致环境治理绩效不佳。公众诉求是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首要前提,公众诉求的实现效果直接影响着政府环境治理绩效。非均衡的博弈制度安排、软弱的法律支撑、松散非专业的公众组织导致公众诉求难以持续稳定地影响政府环境治理绩效。为改变这种状态,应健全政府官员环境治理考核体系,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权利构架,消除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的合谋基础,培育博爱型公众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0势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就包括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国内外的公众必将依据变化的环境对政府形象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评价。因此,WT0时代政府形象面临着挑战和重塑。一、应对“入世”挑战的政府形象政府形象建设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和施政业绩在国内外公众中获得的认知与评价。这种认知和评价具体反映为政府在国内外公众中的知晓度和美誉度。政府形象是一个政府内在的基础条件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哲学有句名言:透过现象看本质。政府形象从表…  相似文献   

20.
刘卫 《理论界》2005,(3):159-160
在对政府形象管理的过程中,考虑相关变量因素是必不可少的,而公众变量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变量。本文将从公众的生活背景和公众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公众变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