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及其演变规律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从发达国家发展状况及其规律看,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呈以下特点: 1.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而不断上升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农业时期或第一产业时期、工业化时期或第二产业时期、服务时期或第三产业时期,实际上是一个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从中可以看到,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日益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看,尽管情况不尽相同,但它们的经济发展几乎都经过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演变过程,伴随这一演变而出现的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就  相似文献   

2.
一、第三产业在农村出现和发展的一般条件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农村经济大致经历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两个阶段。在自然经济阶段,第三产业不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产生并发展起来,这是由自然经济的特点所决定的。自然经济的根本特点在于自给自足,农民不仅生产自己需要的绝大部分消费资料,还生产自己再生产所需要的大部分生产资料,每个经济单位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对外部条件所求甚少。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农村经济进入商品经济阶段以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要从农业中分化出来。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反过来又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一、多功能中心城市一般都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是:作为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创造有形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制约着第三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而第三产业又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服务,为发展商品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生产迅速提高,客观要求第三产业提供更多、更好、更全面的服务。这必然导致资金、资源、设备和劳动力迅速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三次产…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指出:“根据国情,我国对国民经济按三次产业作如下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此以外的其他各业,主要包括流通部门、如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部门”。发展第三产业,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从世界经济发展好的国家情况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都迅速崛起。其具体表现: 一是,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超过本国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提交“振兴上海第三产业研讨会”的一篇研究报告。作者认为,保持并加强第三产业超前增长的趋势,使上海逐步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应成为指导上海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报告回顾了解放后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通过分析第三产业落后对上海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以及上海经济功能转变的要求,阐述了发展第三产业的客观必然性;指出上海第三产业超前增长是合乎规律的现象,上海经济工作重点应逐渐转到第三产业上来。报告对“七五”时期上海三次产业发展方案进行了讨论,认为采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5.2%,其中第三产业年增长率10%,1990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30%的方案,人力物力财力较有保障,也有利于上海经济结构的调整。作者强调,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实质上是发展商品经济;为了保证第三产业超前增长,需要一个商品经济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第三产业也要讲求经济效益任何产业都要讲求经济效益。第三产业既然是产业,也就要讲求经营实效。切不可象以前那样把生财机构变成花钱机构,把造血机构变成输血机构。换句话说,兴办第三产业应该是社会的致富因素,而不能是致穷的因素。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形成财富的物质内容。”这种物质内容既可以是生活资料,也可以是生产资料;既可以是有形产品,也可以是无  相似文献   

7.
一、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是怎样发展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城市理应履行的经济机能说起。 (一)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里有两个类型的产业,一个是以城市外部的需要为对象(有时也包括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需要)而生产移出品的产业;另一个是适应城市内部自身的需要,即从移出产业的生产活动中派生出来的需要,或城市居民的经常活动派生出来的需要(生活资料和服务)而进行的地方产业。前者称为移出产业,后者称为地方产业。从探讨引起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的角度来看,这种两分法就是分析城市发展规律的方法。移出产业可理解为促进城市发展并使它持续发展的因素,可称为基础性经济活动(城市的经济基础,或是基础性产业),与此对比,地方产业称为非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个大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本文只是从社会经济形式的角度淡些粗浅认识。社会经济形式一般与特殊所谓社会经济形式,是指同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形式相适应的产品生产组织及产品实现的形式。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自然经济,即直接为满足本经济单位或生产者个人需要而进行生产的。只是从原始社会末期才逐渐产生了简单商品经  相似文献   

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产业结构升级.从时间上看,我省的产业升级是"快"的,但从实际内容看又是很"慢"的.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需要政府克服过去发展第二产业时的弊端,强调投入要素的转变和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可以预见,下一世纪科学技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教育与培训将摆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此,21世纪的教育将呈现以下的特点:一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电子和信息的革命。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将会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第一、第二产业将逐渐和第三产业融为一体,提供信息和知识的服务产业成为社会的主流。于是,人们在接受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11.
第三产业,范围极为广泛,从流通领域到服务行业,从高科技信息咨询到为居民家庭生活服务,是一个多层次、不断发展的广阔领域。当今世界,第三产业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要求全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抓住时机,全面、快速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开阔思路,发挥创造性,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而努力奋斗。最近,区委、区人大、区政府的同志在学习十四大报告和《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的同时,就如何加快城区第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强化了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和多国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和意义,但同时也要求改变现有滞后的教育观念以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与信息革命相适应,人类社会需要有一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革命,而首当其冲的便是教育管理观念的变革。学习观的变革.从阶段性的一次性学校教育转向长长期性的社会终生教育传统上,教育被仅仅理解为是以大学为终结点的学校教育,青少年时代的教育被认为可以支配人的一生。然而,这种一次性教育的]日观念无法适应变化的知识经济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的周期变短,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一个大学生无…  相似文献   

13.
发展:回归生活本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科学发展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在破解发展的理论难题中,从元理论上确立正确的发展本体论前提具有首要的意义.人类社会的起源及其发展告诉我们,生活是人特有的现实的生命活动的展开和生命存在形式,是社会的本体.并将是社会的终极形态;社会是为了人的生命、生活活动的展开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因此,社会以生活为本体,生活又以社会为场域和实现形式.基于生活本体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形态和基本事实,我们要树立的社会观、发展观和认识感知世界的方式应是"生活本体论"的.马克思关于生活本体论的重要思想为社会发展研究设定了生命和生活、生活和社会、生活和生产、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四大理论关系.依据生活本体论,我们可以把发展的本质内涵界定为在不断增进社会生产的基础上以社会的方式提升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文明的过程.以生活本体论界定发展的本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建构功能在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发展要用人民的生活福祉状态来衡量.而不能用GDP来定义;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但基点是以"每个人"的个体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生活本体论的科学发展.要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特质出发,按照"美的规律"和"需要上升规律"实现社会生产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生活本体论的角度看发展,会看到在具体而细微、无比丰富的生活活动之中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发展动力,这种动力就是"生活力";由科学发展的本质内涵决定,为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必要条件就是充分发挥生活方式作为"软件系统"的资源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转变观念适应市场是营销策略的前提交通运输属第三产业,它是生产过程到消费之间的延续,最终体现为客货产品的位移,含有大量的“服务性质”。因此,要实现客货的位移,交通运输业必须以市场为主体。在运输市场上,公路、民航等运输形式由于经营观念的更新,经营作风...  相似文献   

15.
一第三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从奴隶社会初期发生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商业独立化以后,经过工业革命,西欧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得到充分发展,各种服务业不断兴起壮大,时至今日形成了门类繁多的第三产业,其产值和就业人数在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人口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第三产业就其类型来讲,可分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人们深深感到信息革命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追踪的热点之一。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和信息诸产业不断突破单维性与地域性,转向综合性、网络化和全球化而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新的动向、新的观念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一年来,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要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制约关系和总体布局上来确定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战略;文化建设要立足于现有利益关系和现有文化心态;要选择好与经济、政治模式相适应的文化模式;要创造和探索出文化建设的各种行之有效的具体形式。从以上基本认识出发,提出从群体文化建设入手,来解决中国文化建设的基础、目标和途径的思路。这个思路的依据是,现实社会的多种经济结构和多种利益关系奠定了群体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现实的复杂文化背景为群体文化建设提供了文化前提。群体文化建设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效应,它是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的文化模式的生长点;是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的思想文化观念的生长点;是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树立全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实现全社会利益共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出发点的再思考 以往经济理论界关于第三产业的讨论,存在着这样两种主要倾向:一是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提出发展第三产业的客观要求着眼,通过我国与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统计数字的对比,来论证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迫切性。我认为这种论证方法只能得出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一般性要求,而在实践中很容易导致不顾国情、不分主次的第三产业全方位铺开的局面,显然这本利于正确的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第二种倾向是根据第三产业在外延上包括饮食服务业等一些为生活服务部门这一…  相似文献   

19.
一(一) “第二产业”的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是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基础。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以第二产业为基础的。解放前,哈尔滨仅有油、米、面加工、制酒和少数机械修理工业。建国后,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城市,逐步成为一个以机电工业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机械、冶金、化工、轻工、纺织和日用小商品生产的重要工业基地。工业职工由11万人发展到70余万人。哈尔滨电机、锅炉、汽轮机三大动力厂,自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厂至1983年底,累计生产电站设备2566万千瓦,相当于全国装机总容量的三分之一。1987年末统计,生产发电设备14台/15258万千瓦。这种多部门多产业的构成不仅是促使经济稳定和协调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利条件。是全国大城市或区域性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担负着从各方面支援全国或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它们不应  相似文献   

20.
巫文强 《创新》2018,(2):11-27
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要关注劳动力的生产、物质产品的生产和非物质产品的生产并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各种生产本身要按比例成规模成体系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使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社会成员的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保障,纳入到社会生产运行体系之中,与社会生产运行机制紧密联系,确保劳动力生产耗费得到补偿,让社会生产能够切实地保障好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对于社会目的和生产过程的结合,应从社会生产的完整过程中寻求,而不是从资本主义特意设计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来寻求.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通过生产过程来实现生产目的,需要用制度的形式确定劳动力市场价格不得低于劳动者用于保障家庭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开支.以保障人生存和发展为目的的社会生产过程的特殊性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人民为中心,利用市场机制,有资本参与发展的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