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仫佬族人口已达125000余人(1986年年底),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2%。仫佬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善于向他民族吸收和借鉴益于本民族的文化精华,因而促进和加快了仫佬族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仫佬族作家队伍,致使解放后比较早地结束了只有民间文学,而无作家书面文学的历程,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有成就的民族之一。仫佬族文学这种质的转变与跨  相似文献   

2.
"冬"与仫佬族源流追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仫佬族社会中,至今仍存在一种叫"冬"的社会组织,它源于原始社会的家庭公社,原是仫佬祖先共猎共耕,平均分配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在仫佬人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冬"具有祭祀祖先、凝聚族人、容纳异族、管理社会等功能."冬"蕴藏着诸多仫佬古代社会的秘密,是探索仫佬族源流的一把钥匙."冬"所以能延伸至今,是因为在其历史长河中完成了"冬"文化和汉文化的磨合与交融,有效地吸收汉文化的精华,抵御大汉族主义的欺凌,推动本民族的发展进步.在当代,"冬"已回归其传统的祭祀组织,功能日渐削弱.  相似文献   

3.
仫佬族,史称“姆姥”、“木老”或“木老苗”,自称mu~6lam~1,少数人(罗城下里一带)自称kjam~1(和侗族的自称相同)。仫佬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没有文字。仫佬语属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相似文献   

4.
《今日南国》2008,(12):15-17
参加北京奥运会火炬广西传递的火炬手共624名,其中广西选拔的火炬手377名,这些火炬手中,汉族328名,少数民族49名,涵盖广西境内世居的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彝、京、水、仡佬12个民族,其中毛南、京族为广西独有的民族。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民族语言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贵州少数民族基本情况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省份。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下同),有贵州户籍的少数民族共48个,其中16个是世居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壮族、毛南族、瑶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多寡悬殊,多者几百万,少者几个人;总人口11236546,占全省总人口34.7%;世居民族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92.7%。另有80多万人尚待识别民族成份。贵州的少数民族都是跨省(区)的,没有为贵州所独有的,其中主要居住在贵州境内的…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除汉族以外,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彝、水、仡佬等11个民族.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以及灿烂的民族艺术瑰宝,形成了独特的粤西文化.  相似文献   

7.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对四川少数民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她增强了四川少数民族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意识,加强了四川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她播下革命的种子,推动了四川少数民族革命斗争的发展,这些影响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仫佬族民间把土俗字与汉字混用,记录了本民族民间文化,这是多民间文化交流的结果,特别是汉文化的影响在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仫佬族土俗字反映了仫佬族对待异族文化的开放心理、民族思维价值取向和民族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9.
仫佬族民歌是仫佬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仫佬族人的情感、心理、意识和体验。从中可以窥见具有仫佬族特征的崇德尚智的民族品格、重情感恩的民族性格、质朴的自然审美观、多元的宗教信仰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0.
广西是我国多民族的省区之一。计有苗、瑶、壮、侗、彝、回、水、京、仡佬、仫佬、毛南十一个少数民族。民族众多,各族又有不同的支系。由于它们居住环境的不同以及受外来文化影响深浅的差别,就形成了各色各样纷繁复杂的民族风俗习惯。禁忌食俗就是这些众多风俗习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拟就广西各少数民族部分禁忌食俗的概况及其来源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广西是全国五个自治区之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据1990年中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区有少数民族人口1650万人,其中壮族1415.42万人,瑶族132.51万人,苗族42.51万人,侗族28.69万人,仫佬族15.59万人,毛南族7.07万人,京族1.64万人,其他民族,如回、鼻,仡佬等7.4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38.9%,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正确认识和处理广西各民族间的关系,对加快广西  相似文献   

12.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于全国各省汉族之中,有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济宁、安徽舒城四大文化遗址。也流传于壮、侗、布依、仫佬、毛南、水、傣、黎、京、仡佬、苗、瑶、畲、回、藏、白、土家等族。梁祝传说在少数民族的流行中存在的变异主要有:体裁与民间诗律之变异;人物之变异为当地人,本民族人;民族文化特色的细节方面的变异;情节方面的变异等等。这些变异均源于民族生活、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素质之差异。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分布在广大的地域上。由于各民族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交通状况等等不尽相同,所以各民族的发展很不平衡。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由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所以,发展走在少数民族的前面。而在过去,少数民族有的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的还处在奴隶社会本期。广大的少数民族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亦保证不了,更谈不上受教育、读书了。封建地主、牧主、奴隶主只顾拼命榨取人民血汗,而根本不顾人民的文化需要。中华大地寺庙林立,而标志国家文明程度的图书馆事业却无人过问,长期空白…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在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社会生活方式、维护社会健康、参与民族文化建设、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动力资源。湖南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与地域特色、历史延续性与参与广泛性、较强的对抗性与浓郁的趣味性等特点,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有利于净化社会空气、树立民族形象、增强民族自信心,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农村的政治文明与社会稳定,也有利于挖掘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发展少数民族农村经济,对推进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与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仫佬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其在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习惯法也有一定的特色,例如实行并不严格的民族内婚和严格的血缘团体外婚制,青年男女可以通过“走坡”的方式自由恋爱,但婚姻以包办为主,一般是由父母在“赶圩”时吃米粉谈亲事,盛行“送嫁十姊妹”和“走媳妇路”(不落夫家)习俗等。  相似文献   

16.
(一) 仫佬族,人口90426人(1982年7月1日统计),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东门、四把以及黄金、龙岸、天河、小长安等地,少数散居于柳城、融水、融安、宜山、环江、河池、忻城、都安等县及贵州省荔波、贵定、都匀等地。仫佬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通用汉语汉文。日常用语为仫佬浯,但所唱山歌却为汉语方言土拐话、百姓话。民歌以七言四句体(及其变体三字头)为主,还有二句  相似文献   

17.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作者就成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调查报告。文章概述了成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 ,指出其主要问题是盲流及其导致的犯罪 ,并总结了成都市有关部门处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各种措施和经验。强调指出 ,西部散杂居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工作应当妥善地处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问题 ,以兴其利、弃其弊 ,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城市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民族高等教育,目前看法还不一致。较多的看法是:培养我国少数民族人才的各类高等教育即为民族高等教育。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未能全面反映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情况,不符合我国民族分布和民族关系的实际,也不利于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高等教育,当然主要是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但是应看到,我国民族分布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实际情况是:一、我国90%左右的少数民族人民相对聚居在占我国总面积的50—60%的土地上,民族高等教育主要是面向民族地区。二、一个民族住在不同地区,其社会历史、自然环  相似文献   

19.
仫佬族民歌的黑暗意识具体表现为对黑暗事物尤其是对死亡的忧惧,对光明的崇拜与向往,以及将黑暗视为具有生命属性的时空。它的形成与仫佬族的诗性思维、非理性生命观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居住空间有关。黑暗意识是仫佬族人的心灵习性,是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它不仅使仫佬族人面对黑暗与恶劣生存条件时实现了诗意的栖居,还提升了仫佬族民歌的审美格调,使其自然意象和道德意象都表现出崇高的审美个性。对黑暗意识的追寻正是一次仫佬族古老精神文明的寻根之旅,是当前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仫佬族现代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土家、苗、瑶、白族等四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66%。湘西,自古素有“金色桐油之乡”之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不仅桐油质量好,而且是湖南省的桐油主要产区。研究湘西油桐生产的历史,总结油桐生产在湘西民族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更好地发挥油桐生产在湘西少数民族经济中的优势,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