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立 《江汉论坛》2020,(4):116-123
在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从文化改造入手,通过大规模的文化塑造运动,从根子上斩断了贫困文化意识的代际传播。陕甘宁边区文化改造是以党的领导为主导和民众参与为主体之间的互动活动,有其内在的生成机制,它契合了边区抗战形势,使边区民众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政治素质得到强有力的提升,边区文化改造的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当前广大农村的脱贫工作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陕甘宁边区存在的13年间,边区政府、边区高等法院十分重视法官队伍建设,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作出了贡献。主要表现在:道德素质建设方面,注重培养法官“司法为民”、“司法公正”的理念;业务素质建设方面,重视法官培训工作,注重法官业务学习,积极开展司法检讨活动。这在当今我国法官队伍数量庞大,但缺乏职业传统和职业气质,在职业伦理与职业操守亟待培养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早期,毛泽东1944年3月的<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的讲话,是一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建设指导方针的重要文献.它继承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基本精神,着重从"建设"而不是"革命"的角度来论述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问题.可以说,从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到这一篇讲话,实质上是随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初步发展,毛泽东在文化方面批判殖民地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文化和旧民主主义的文化,建立以延安文化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国茹 《兰州学刊》2009,(5):211-213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民族战争的严峻形势和支部在乡村政权中的领导作用,在陕甘宁边区非常重视乡村支部建设。在思想上认识支部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注意创建模范支部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以推动整个边区支部工作向前发展;加强支部的组织建设和教育工作,使支部成为党在乡村的坚强堡垒,党员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在支部领导乡村政权的过程中,在加强支部领导的同时,注意避免党政不分的弊端。中国共产党通过支部作用的发挥,使边区广大人民更加了解共产党。并对其政权产生了认同,使共产党政权很顺利地深入到广大乡村中。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边区科技事业的发展及其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芒 《云梦学刊》2004,25(5):36-39
抗战时期,由于毛泽东、中共中央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有力领导,陕甘宁边区的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其思想重视、措施得力、目的明确和艰辛奋斗等经验,对于今天发展科技事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科技哲学以科学知识为核心,形成了"众星拱月"式的科技文化观,强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科学实践哲学则以实践为突破口,强调科学知识本身的地方性,形成了"平行"式的科学文化观。文章以陕甘宁边区科学文化建设为例,系统阐释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是文物的主要收藏机构,有收购文物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据民法自愿原则收购文物的行为应受法律保护,正确运用民事法律善意取得制度、诉讼时效制度以及程序法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可以更好地维护博物馆对文物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边区农民法制教育是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边区法制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边区农民法制教育从边区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平等观念,推行男女平等,第一次在中国农民的观念中种下了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的种子,培养了中国农民的规则意识,激发了广大边区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边区和谐,为当代社会主义农民法制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边区商标立法活动的初创与发展是在战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下,为边区经济建设服务而逐步完善的,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和部分史料选辑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边区商标立法的实践过程,科学认识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王晋林 《兰州学刊》2010,(11):209-21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私营商业实行扶持和帮助的政策,使私营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于保障边区军民日用品的供给,改善群众生活,繁荣和发展边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时期边区私营商业的发展,不仅是公营商业的重要补充,而且也是边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边区土匪祸害社会一度比较猖獗,严重影响了边区社会秩序的安定。这不仅仅是由于匪患这一沉疴难治,也与国民党的利诱、地方政府的工作失误等原因密切相关。针对边区土匪本身具有的顽强性、持续性、战斗力强等特点,边区党委和政府制定了综合治匪方略,坚持军事围剿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卫军的重要作用,构建完善的灾后救济体系,祸乱民众达八年之久终被根治和安抚。其治匪经验对建国后顺利平定西南等地民变具有直接的借鉴价值。同时,对时下全国打黑除恶、维护社会稳定繁荣必将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试谈博物馆的文物征集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的征集工作是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文物收藏单位的基础工作。一所博物馆不但是在它建立之前要征集大量的文物,就是在它建成对外开放后,也要不断丰富和补充文物。近年来,大庆就有六座博物馆先后建成开馆,这就要求博物馆在征集文物中要真正体现针对性与科学性,同时又要不断开拓文物征集渠道,以丰富和补充文物馆藏。  相似文献   

13.
谭虎娃  高尚斌 《兰州学刊》2010,(11):205-208
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的政策、法令是较为完善、严格的,开展是一以贯之的,但其结果却并不理想,甚至被湮没在毁林开荒的历史烟幕之中。探究森林保护效果不佳之原因,主要是由于边区机关、单位、学校冬季取暖,工业发展,大量移民、难民的到来,缺乏科学规划的开荒,以及放火烧山等恶俗。森林保护与毁林是一对矛盾,但在陕甘宁边区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毁林成为战胜困难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与森林保护统一于革命大业。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全中国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社会保障工作也在摸索中建立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温金童  邵晓秋 《兰州学刊》2008,(8):139-142,128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抗战建国的重要意义,阐述了科学技术的对抗战建国的重大意义。并据此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团结、优待知识分子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既贯彻了党在抗战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又争取了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充分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抗战积极性,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身抗战建国的大业中。对于由王实味问题引发的审干运动及抢救失足者运动中共及时进行了纠正,基本上保持了自身发展政策的连续性。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对解读中共后来的知识分子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臧爱绒 《理论界》2009,(4):146-147
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兴办的保育战时儿童的民间组织。文章就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的由来、教育理念、经费情况;边区政府采取的保育措施;以及产生的作用做一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妇女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红 《江淮论坛》2007,(4):168-172
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妇女教育以增进妇女文化水平、动员妇女参加抗战、改善妇女生活状况为宗旨;以结合妇女实际、贴近妇女生活、满足妇女需求为原则,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应,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妇女教育途径,对边区妇女运动的发展和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2015年5月6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庆阳市召开了甘肃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工作会议,凸显了革命老区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文章回顾总结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革命老区的反贫困工作的经验,旨在为当前甘肃革命老区的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1940年,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实现了由抗战工具到服务抗战与尊重科学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无疑是对列宁教育服务政治这一认知范式的超越。在延安整风运动的积极影响下,1943年,边区教育方针摒弃了形式主义等弊病,坚持把服务抗战与服务边区群众生活相结合,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边区教育方针由理想和原则走向科学与实际,既是我们党对教育规律不断探索的结果,也是实践与政策互动的结晶,更是一个以求实精神指导实际工作的成功范例。剖析这一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对于当前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