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自从传入中土就和《庄子》有着不解之缘,然而佛门与《庄子》的关系又与各个时期的学风有着密切的关联。明代前中期,朱子之学独盛,《庄子》在学界难以容身,丛林对《庄子》也异常冷落。晚明三教高度融合,丛林则重新接纳了《庄子》,在判别释、道高下的同时,佛化《庄子》,为丛林所用,而这又是从批判搜奇猎艳的学风开始的。  相似文献   

2.
一些西方学者批评庞德的《诗章》杂乱无章,但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其解读,读者就会感到豁然开朗。庞德从中国文化中借用三种传统:儒家经典《大学》、中国古代历史和形象的汉字。他所采用的这些材料虽然是古老的,但在他的笔下,它们却为西方史诗增添了养分和活力,使之成为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梁信芳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人,曾写下不少感时伤乱的爱国诗篇。他与张维屏同时,但诗名不彰,知者甚少。本文试从他写于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841年)的两卷诗──《螺涌竹窗稿》与《归吾庐吟草》,详加征引、评述,以显扬这位在近代文学史上被冷落了的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4.
千古流芳总是情──《铁木前传》深层主题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当代尤其是“十七年”文学中,《铁木前传》是一部非常独异的作品。与它的产生背景及题材大致相同的《三里湾》、《创业史》、《山乡巨变》等,虽然当初轰响文坛,而后又在文学史上地位显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受已经更新了的今天的审美眼光评判时,却一减当年风彩而显露出许多不足甚至破绽。而《铁木前传》却与之相反,当初受人冷落甚至非议,而今却经久弥香,风情益增。“十七年”文学中,长、短篇小说均获得长足发展,而中篇却很不景气;而《铁木前传》一枝独秀。填补了这一缺憾。即使就孙犁自身创作而言,比他的名作《荷花淀》和…  相似文献   

5.
《草堂诗余》是南宋坊间编纂的一部便歌协律的词选,对明代词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明代前期,词学衰微,《草堂诗余》在长时间内不被关注,甚至备受冷落;明代中期,人们对词的创作产生兴趣,但词乐失传,词谱无踪,词学家视《草堂诗余》为词体创作的依据,或据其编纂词谱,或模仿其词进行创作,或评点取舍其词编纂词选。伴随着词学家对《草堂诗余》的多方面研究,明代词学迅速走向复苏。  相似文献   

6.
猩猩与贪官     
明代刘元卿的《贤奕编》中,有一篇叫《猩猩好酒》的寓言故事。其大意是:猩猩是非常好酒的动物,猎人便想用酒来诱杀它们。猩猩一瞧见这些东西,就知道是用来诱杀它们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挡不住美酒的诱惑,从而导致了醉酒被捉的下场。  相似文献   

7.
洪秀全1853年颁刻的《天朝田亩制度》和洪仁玕1859年提出的《资政新篇》,实质上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的两个施政纲领。虽然它们都未付诸实行,但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史料来研究,还是颇有意义的。本文试从经济方面就两者的发展方向提出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唐代文学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显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唐三百余年诗风文运,在其盛衰起落的每一个阶段,均有大批的研究成果跟进。事实上,唐代文学研究总体上的热闹和繁荣,与某些局部研究的冷落是相始终的。而某些被冷落的局部,就其文学实绩及在整个文学史流程中的意义而言,又实在不应该遭到冷落,唐末五代文学便属这类情况。因而,李定广博士《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的出版,在某种程度上就具有了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词的本体研究的新收获──评孙立的《词的审美特性》毛宣国(湖南师大中文系长沙410081)在词学研究领域中,有关词的本体研究一直是受人冷落的"灰姑娘",而从美学角度切人词的本体研究,就更鲜有人问津。近些年,词学研究虽有了醒目的进展,但仍多注重于典籍整理...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毛文龙多劣迹 ,但《辽海丹忠录》和《镇海春秋》两部小说的作者限于资料 ,认为毛文龙是被冤杀的 ,在小说中通过夸饰其功、虚构情节来歌颂毛文龙 ,把他塑造成一位忠、勇、智俱全的英雄人物。虽然小说违背了真实性原则 ,但从作者所凭有椐、出于公心来看 ,它们仍属于时事小说。  相似文献   

11.
明书判体公案小说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文体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书判体公案小说集很值得注意。但它们的编刊年代大多不明,因此难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探讨。根据成书时间和撰述情况,《诸司公案》标榜为《廉明公案》的续书,而《明镜公案》又标榜为《廉明公案》和《诸司公案》的续书,因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较为简单。通过文字比勘,《详刑公案》应当是《律条公案》和《详情公案》的源头,《律条公案》和《详情公案》很可能都是根据《详刑公案》各自改编而成,只是《详情公案》比《律条公案》与《详刑公案》更接近。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讨论了这批书判体公案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了它们在公案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急就篇》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撰,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训蒙读物,在汉唐间的几百年间颇为流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也有《急就篇》写卷留存。对于这些《急就篇》写卷,国内外学者有所关注,但未能网罗无遗。笔者在查阅《大谷文书集成》过程中,新认定了前人未能准确定名的《急就篇》残片6号(7片),并就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社区》2007,(22)
"片儿医"巡诊是挺好的事儿笔者是《社区》的忠实读者,非常关注社区建设的动态。通过《社区》,笔者了解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经历了受居民"冷落"后,推出了一系便民、利民措施,挽回了不少人气,如社区医生入户巡诊就是受居民欢迎的其中一件。笔者所在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仍处于"冷落"阶段,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庄》、《骚》一直被人们相提并论 ,是由于作为浪漫主义作品 ,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首先 ,都表现出一种奇幻超绝的非凡想象力 ;其次 ,显示出一种不屈于世俗的独立不群的人格和为理想而斗争的浪漫主义精神 ;再次 ,在艺术手法运用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庄》、《骚》又有很大差异 ,首先 ,构成它们浪漫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不同 ;其次 ,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教育史、文化史及社会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该书在我国古代的敦煌、吐鲁番地区曾广泛流行,因此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中有不少的《诗经》写本留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由《大谷文书集成》中认定《诗经》写本残片5片,就它们之间、它们与前人所认定的写本之间的关系加以梳理,同时也就部分前人已认定但仍有疑义的《诗经》写本残片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语》和《圣经》分别是对中国、西方社会影响最大的两部经典。《论语》从人伦角度看待自然和人生,《圣经》运用宗教思维解说世界与人性。它们各有核心的价值理念:《论语》的核心价值观是"仁爱";《圣经》的核心观念是"神爱"。"仁爱"与"神爱"虽然都主张爱,但在概念内涵、超越方式和精神类型上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绿野仙踪》百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晴 《南都学坛》2008,28(2):55-60
《绿野仙踪》研究百年,最初颇受名家推崇,不久即被冷落;近20年来出版与有关研究逐渐增多,空前受到读者欢迎和专家的注重。百年来有关研究,主要涉及作者籍贯、抄本与刻本、题材与文体、思想与文化意蕴、构思与结构、人物形象及总体评价等问题,诸家持论不一。但有关研究大都是就某一或某几个方面问题有所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尚属少见。  相似文献   

18.
宋代诗歌是很丰富的,无论诗人的数量和留存至今的作品都较唐为多。由于宋诗受到后人(主要是明清)的鄙薄和冷落,迄今为止还没有象《全唐诗》这样较完备的总集,不过我们仅从清人辑录的《宋诗纪事》即可窥探一些消息。历鹗说:“宋承五季哀敝之后,大兴文教,雅道克振。其诗与唐在合离间,而诗人之盛,视唐且过之。”(《宋诗纪事》序)《宋诗纪事》收集了3812位诗人的作品,就比《全唐诗》辑录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时期古典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一向较为冷落的地带也不断被学者开拓、发掘。近年来,元代“文章巨公”杨维桢就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或就其“震荡凌厉”的铁崖体展开论述,如刘明今《论铁崖体》;或就其文论集中整理,如黄仁生《杨维桢的文学观》、乔光辉《杨...  相似文献   

20.
顾骏 《社区》2013,(21):28-29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现在不再是随口唱唱,而是已经成为固家对公民的法律要求。从7月1日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页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