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构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现代化构想.毛泽东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探寻到一条历史必由之路,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先河;邓小平开拓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并取得了突破和超越,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对于这一伟大理论,可从五个实践维度去把握,即:在认识维度,邓小平明确作出了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在价值维度,邓小平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在目的维度,邓小平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在动力维度,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在方法维度,邓小平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不断发展和实现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人的不懈追求。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国内和国际环境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和实现人民民主的一系列问题,构成了邓小平同志发展人民民主思想的重要内容。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和实现人民民主相关问题的重要论述进行分析研究,论述并概括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人民民主的基本思想。邓小平发展人民民主的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人民民主的认识,内容丰富而深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规划的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蓝图急于求成,脱离实际。邓小平与江泽民则对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困难与长期性有清醒的认识,他们放弃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制定了既能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宏伟蓝图。当然,邓小平对发展速度的估计保守了些,江泽民则弥补了这一缺陷,使中国现代化的蓝图规划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试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核心及其辐射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现代化,这是近世多少志士仁人梦牵魂绕的未了宿愿,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发自肺腑的真诚呼喊。时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与气魄,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了一条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康庄大道。这一理论,照亮了我们前进的征程,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制定了一幅切实可行的宏伟蓝图。邓小平科技思想,是其整个现代化建设理论的核心。舍此,现代化建设就无从谈起。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广泛,有许多观点,有许多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经历了“三落三起” ,最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道路 ,带领中国人民摆脱了贫穷 ,解决了温饱 ,创造了繁荣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形成邓小平理论。这一切都与他的高尚人格有关。学习、研究邓小平人格风范 ,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一部研究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力作评︽邓小平科技思想与应用︾周应佳邓小平科技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中国科技和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指南。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科技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清晰地阐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理论基础的整个脉络,特别是从战略高度抓紧发展教育事业的论述,已经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是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任务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共产主义理想最终实现的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邓小平同志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一、邓小平教育战略思想的提出和发展早在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重提我国实现现代化历史任务的最初时期,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局面。文章从思想基础、理论前提、核心环节、关键途径、重要条件五个方面揭示了邓小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他们都重视对土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土地思想在土地的所有制和实现的途径上各不相同.孙中山主张实现土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毛泽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初期,他引导中国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邓小平土地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三位伟人的土地思想各具时代特色,他们对土地问题的探索,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长期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逐步形成了社会秩序思想。邓小平重视社会秩序的原因在于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苦难历程、新中国成立后的深刻教训及世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其社会秩序的内涵丰富,包括经济秩序、政治秩序、文化秩序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等方面。邓小平的社会秩序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注重中国社会保障问题,他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基本出发点,确立了社会保障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基本宗旨、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深入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思想,对推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充分体现了协调发展思想。协调发展思想主要有发展价值、发展战略、发展条件和发展策略等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协调发展思想,不断推进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是成功领导的典范。他的领导思想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他的领导风格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 ,在领导创新过程中 ,邓小平有不懈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5.
社会稳定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邓小平把社会稳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有着深刻的把握,并全面运筹,提出正确处理不稳定因素的应对方略。文章在略论其社会稳定观的基础上,进而着重探讨其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主政大西南时期的重要思想及其延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革命与建设的重要思想,主要包括经济建设交通先行、学校教育必须稳定发展、进军西藏“政治重于军事”、发展民族经济做好民族工作以及克服党内不良倾向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思想不仅对于指导当时大西南的革命斗争和开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与后来形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具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和逻辑联系。邓小平早期思想的延续发展历程,体现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实践,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价值观的共同点是:都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价值的主体,都把社会平等确定为社会价值目标,都将崇尚道德、重视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价值取向。二者社会价值观最主要的不同是:毛泽东以政治优先为社会价值基本原则,邓小平以经济优先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既注重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又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时代本质,既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又着眼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是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实践理性的凝聚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与西南民族教育事业的创立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西南局奉党中央之命,担负起解放和建设大西南的重任。邓小平深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这一重任的关键,迅速创办民族学院,做好长期为民族地区的发展输送人才的准备。西南三所民族学院的创立和发展是在他的亲切关怀下实现的,他对民族干部的培养和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张,迄今仍不失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平和效率是社会经济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以社会公平为目标,十分重视经济公平,他认为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同时,他又特别注重从生产力发展上解决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一方面,他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实现公平的目标,但同时否定平均主义,重视经济公平;另一方面,他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并始终如一地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此,消除绝对贫困,防止两极分化和加强法制建设,提供经济公平的环境,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