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仓,是处在长江入海口南岸的一座新兴港口城市,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自古就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全市总面积815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太仓,曾因春秋时期吴王及春申君曾先后在此设立粮仓,故得名“太仓”。到明代,这里已成为重要的海港和商埠,盛极一时,号称“六国码头”,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均从这里扬帆起锚。历史  相似文献   

2.
太仓港位于太仓东部、长江入海口南岸。这里古称刘家港,历史上曾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深泓近岸,岸线平直,边滩稳定,陆域开阔,具备建造第四、第五代集装箱码头的自然条件,是长江临近入海口的最佳港址之一。  相似文献   

3.
2008年12月15日上午,曾是600年前郑和下西洋起锚地的太仓港,又迎来历史性时刻,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通运输部、江苏省政府主办,江苏太仓港口管委会和太仓市政府承办的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太仓港)首航仪式,在太仓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4.
吴健雄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女性实验物理学家,曾以实验证实“宇称不守恒定律”而震动世界,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皇”。 吴健雄1912年5月生于太仓浏河镇,24岁赴美留学。吴健雄的父亲老教育家吴仲裔先生于1913年创办了明德学校。少年的吴健雄就曾就读于此。1973年,离家三十七  相似文献   

5.
太仓市地处长江三角洲黄金地带,东枕长江,面积815平方公里,人口45 万,是典型富饶的江南水乡。历史上,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相传春秋时期,吴王春申君先后在此设立粮仓,故称“太仓”。到明代,这里已成为重要的海港和商埠,盛极一时,号称“六国码头”,郑和七下西洋均从这里扬帆起航。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太仓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实际,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以港兴市、外向带动”三大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和两个文明…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吴健雄诞辰100周年,苏州太仓市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在太仓明德初中校园的西北一隅,两层小楼明德楼并不起眼,上世纪80年代初落成的这幢楼,墙体有些斑驳。这是为纪念吴健雄的父亲吴仲裔而建造的,在这幢楼的东边有座紫薇阁。浏河镇是吴健雄的家乡,如今要寻访她童年的足迹,除了明德学校外,很难找到确切的地点。根据王鉴清的《浏河镇志》记载,吴仲裔生于浏河镇庙前街(现新东街)的书香门第处。也就是说,吴健雄的家应该在浏河镇新东街。然而,故居早已不复存在,吴  相似文献   

7.
28年七下西洋,在东方千年航海史上,不过是一瞬间,但却将整个东方航海事业推向瞬间的高峰。1433年,第七次下西洋,郑和在古里病逝,副将王景弘将庞大的舰队和郑和的头发、靴帽带回中国。那是一个盛夏的傍晚,远洋船队最后一次驶入江苏太仓刘家湾,宝船将永远停泊在那里,在南方温润的港湾里腐烂。皇帝诏令:“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令停止”、“各处修造下番海船悉令停止……”从此收起的巨帆,就再也没有张扬过。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的海外交通史表明,航运与港口密不可分,互为依存。我们在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不能不研究江苏太仓刘家港在这一壮举中的作用与地位,不能不研究郑和船队为什么要选择刘家港为启航港,不能不了解当时刘家港的港口设施。  相似文献   

9.
古称“六国码头”的太仓港,随着该市“以港兴市”战略目标的整体推进,进出口货物成倍增长,其中进口化工品约占80%,可是,担负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和监管任务的太仓商检局,却没有化工品检验实验室,因此,一旦需要对进口化工品进行检验,都要到其他邻近市、县进行检测化验,不仅来回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十五世纪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4年),前后二十八年奉使七下西洋,在国内外留下了不少遗迹和遗物。这些史迹文物为我们今天研究郑和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这儿我们辑录了几块碑刻,计有《故马公墓志铭》、《明武略将军太仓卫副千户尚侯声远  相似文献   

11.
郑和是我国明代初期伟大的航海家。近百年来,对于他的航海业迹,中外学者多有评述、研究,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然对于其航海史迹文物的调查与研究,则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多有毁损、乃至于湮没。郑和航海留下的肮迹,遍及国内外。就国内来说,主要集中在江苏省的南京、太仓;福  相似文献   

12.
汉画榜题“上人马食太仓”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路 《南都学坛》2005,25(3):16-18
“上人马食太仓”是各地较为常见的汉画榜题之一。以往学者根据《说文解字》、《汉书》等文献资料关于太仓的记载,将其解释为祝愿墓中的人们成为吃皇粮的上等人,即将“太仓”释为“国家的粮仓”。实际上根据四川、河南等地出土的考古实物,结合汉代习俗、丧葬观念、文化背景,“太仓”应解释为“天国的粮仓”。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十五世纪中、西方远航船队的比较 ,昭示世人郑和船队的伟大。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目的的辨析 ,阐明了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 ,追求“天下共主”的虚名和“贸采琛异”的耗费 ,给明朝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这是“埋葬”伟大郑和船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葵形盘、明尺牍清裁卷、明古今考卷、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卷、明施贞石夫妇墓手抄册页……这是位于太仓市上海东路100号的太仓博物馆新馆内的珍藏。1.4万平米的新馆太仓博物馆是反映太仓地方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为公益性全民事业单位。位置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溥故居内,是江苏省内较早创办的县(市)级博物馆。2002年,太仓历史文物陈列室建成,博物馆馆舍面积达2500平方米。这里是太仓唯一一家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博物  相似文献   

15.
2002年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圆满完成首次环球航行任务,在嘹亮的军乐声中徐徐靠上青岛某军港码头。这次环球航行时间之长、航程之远、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创下了新中国海军舰艇历次出访的记录,展示了国威军威,实现了新中国海军环球航海史上零的突破,令中华儿女扬眉吐气。  相似文献   

16.
郑和远洋航行的伟业,《明史》、《明实录》均有记载。明代专门记载郑和下西洋的书有: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张昇的《改正瀛涯胜览集》,顾蚧的《海槎余录》、巩珍的《西洋番国志》、黄省曾的《西洋朝贡典录》等。除此之外,明代的石刻碑铭,如福建长乐南山三峰塔寺的《天妃灵应记碑》、江苏娄东刘家港妃宫的《通番事迹汜碑》及近年江苏太仓发现的《明武略将军太仓卫副千户尚侯声远墓志铭》等,也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相似文献   

17.
1997年4月6日,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袁家骝博士,怆然不顾84岁高龄,专程从美国飞抵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其夫人“世界物理女王”、“核子物理学首席物理学家”、美籍华人科学家吴健雄博士的故乡,将今年2月17日在纽约逝世的吴健雄博士的骨灰护送回故里,安放在浏河镇明德学校明德楼,参加了太仓市政府当晚22时在那里隆重举行的安放追悼仪式,了遂吴健雄的遗愿。江苏省副省长张怀西、省侨办副主任丛建国、苏州市侨办主任吴嘉哲等参加了仪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了有关郑和台湾“贻铃”原委的种种猜测,并详细地考证了“贻铃”的真实背景,认为郑和“贻铃”应是和平和友好的象征,足以与台湾至今仍流传着的“三宝姜”、“郑和井”等佳话相媲美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交通部人民交通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版《郑和下西洋丛书》。丛书共六本,计有《郑和下西洋论文集》第一集、《郑和下西洋论文集》第二集、《郑和下西洋》、《郑和家世资料》、《郑和史迹文物选》及《郑和研究资料选编》等。“丛书”由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肯了郑和七下“西洋”是15-17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世界大规模远航的首创,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希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史学会在公元2005年隆重召开郑和航海600周年纪念大会和国际研讨会,弘扬我民族文化.文章特别指出:西方史学长期使用并沿用至今的关于“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的“习用词”和当代国外某些历史地理学家提出“瓦斯科·达·伽马第一个发现从欧洲经好望角、蒙巴萨和马林迪到印度洋全航程的人”的“专名”等,没有公正地反映历史真实,是不科学的,不宜再沿用,建议史学界和联合国科教文有关组织重新评估,加以必要修正,给予科学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