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的就业观与就业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按照国际惯例,毛入学率达到15%,意味着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伴随着这个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急剧增加.与高等教育精英时代相比,今天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的时候,必将导致当前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已经进入国际上通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与此相伴而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问题凸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在破解毕业生就业难方面确有可为之处。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过程中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对高教大众化持怀疑、否定意见者的重要论点之一。英才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特征不同 ,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同 ,形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高教大众化实现过程中 ,要重新认识高等教育的目的 ,转变就业观念 ,改革高校培养模式 ,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和就业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职生就业难问题目益突出,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研究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职生就业形势,着重就高校方面如何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浅谈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思想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走入大众化时代,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式越加严峻,就业难问题日益凸现,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思想问题的分析,探索相应的对策,便于更有效地指导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6.
就业难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导向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调整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结构性过剩的必然途径.高等教育分类与定位理应使就业难问题得到改善,但是种种不合理现象,反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资源配置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类与定位遇到的最为根本的问题.必须进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策略调整,有效引导高校向应用型教育方向发展,才能缓解高等教育的结构性问题,促进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定位与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要求高等教育实现多样化。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则是形成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必然要求。当前高等学校不恰当定位已经造成产生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后果。从而,满足社会需求和促成大学生顺利就业就成为高等学校找准自身合理定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顾翔 《理论界》2008,(10):215-216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女大学生不得不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当前女大学生面临的诸多就业难题,探讨应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其原因主要是用人单位片面追求人才高消费,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要帮助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确立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全面提高素质,勇敢地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宁  陈立文 《河北学刊》2005,25(6):205-208
高等教育作为人类有目的的人力资源的投资活动,受教育者只有充分就业,实现了个人预期价值,才能带来高经济回报。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国家和高校必须调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适当控制招生比例,保持适度规模,从而降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风险。  相似文献   

11.
李斌 《江西社会科学》2006,(12):220-223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的一个普遍突出的现象就是高等教育行政权力的强化。高等教育行政权力的强化在内外两个层次上都有其合理存在的理性基础。处理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行政权力需要与以往精英教育时代不同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2.
叔贵峰  赵敬丹 《理论界》2003,(4):106-106
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在讨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时,明确指出,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适龄青年的15%。可见,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高等院校的扩大招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式。在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作一个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高校收费问题。高校扩大招生是实现大众化的主渠道,我国高等院校正以每年15%在递增,随之而来的是高校的自主收费。这种收费有两种形式,一是计划内招生;…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由于发展的速度太快,人们特别是大学生一时不能适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就业大众化认可程度不高,因此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有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郭娜  秦茂森  李海洋 《南方论刊》2010,(7):63-64,74
大众化教育使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剧增,而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导致就业观念的错位,以致在求职中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及时加以引导,帮助高校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争取早日就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符合新形势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就业关乎民生,也关乎高校的全面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构筑全员化、全面化、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整合就业服务资源、拓展就业服务外延、提升就业服务内涵的需要,也有利于推动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今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误区及引导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推进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已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则是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着误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消除其就业观念上存在的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使大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的历程,认为按现行高等教育统计口径,对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统计比实际偏低,正视庞大的参加自学考试的群体,用较科学的统计口径进行计算,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或至少非常接近15%了。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时候,也应注重高等教育的精英性,适当控制精英型大学的规模,尽力维持精英型大学的水准。在大学评估中应多采用人均指标而不仅看总体实力,对研究型大学的师生比应有不同的要求,使精英高等教育在大众化时代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呼唤高等教育变革与创新 ,知识经济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对现今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需要 ,是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工业经济 ,因而工业时代的就业观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进行转变 ,文章从就业结构、就业机会、就业模式、就业观念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