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绰号中见隐喻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绰号是一种典型的命名式隐喻。基于对大量有案可稽的英汉世界各式人等的绰号及其产生背景的调查,本文通过讨论绰号的修辞特点和语用功能来体现、说明隐喻的修辞美和语用美。  相似文献   

2.
绰号是语言文化研究的宝藏,极具开采价值.在国内不断升温的文化研究热点中,绰号研究并未得到重视.现有研究多以研究汉语文学作品人物绰号为对象,讨论一般集中在修辞方法和文艺效果上.借助网络等大众传媒,"范跑跑"、"郭跳跳"等格式绰号不断出现并有泛化使用的现象.研究这种绰号的时代特点、传播原因,对于研究语言、社会、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外宣翻译是对外宣传的主要桥梁,也是一项跨文化的修辞活动。修辞理论与外宣翻译的结合是外宣翻译研究领域中一个较新的视角。借用以伯克为代表提出的新修辞理论中的"认同"和"象征"两个概念,以茂名市外宣翻译为语料,从中英文词汇、句式和篇章的修辞差异三个方面研究了修辞理论能有效指导和批评外宣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4.
论视觉修辞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了视觉修辞、视觉修辞学的含义,探讨了视觉修辞学建立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论文主张,视觉修辞包括语言视觉修辞、图像视觉修辞以及综合视觉修辞三个方面。语言修辞和图像修辞在符号性质、载体、感官特征、编码、解码、信息性质以及传输和接收、功能发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视觉修辞是一种以语言、图像以及音像综合符号为媒介,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视觉修辞研究,不但有助于推动修辞学的理论创新,拓展修辞学研究的领域,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众多修辞领域中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审美角度出发,探求赵树理笔下人物绰号的主要来源依据,主要包括行为举止、肖像挥写、个性语言和双关修辞。审视赵树理笔下人物绰号的基本功能,概括地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故事的妙趣横生,折射出作品的语言魅力,验证作者的爱恨情仇。  相似文献   

6.
从女权主义批评看修辞理论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女权主义批评为当代修辞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女权主义者对以男权标准为主流范式的传统修辞研究提出质疑 ,她们主张以女性经验为根本 ,对修辞理论进行重新评估 ,澄清传统修辞理论的男权倾向 ,进而建立一种具有真正包容性、真正多元化的修辞理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联想在彝语修辞中的体现 ,感知在彝语修辞中的体现 ,情感在彝语修辞中的体现 ,联想、感知、情感在彝语修辞中的联系与区别为内容 ,以大量的例证为基础 ,分析、讨论了彝语一般修辞、特殊修辞中的心理现象 ,阐述了彝语修辞的关键在于正确运用和把握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1 000多篇英文论文的小型语料库为基本语料,试图将修辞结构理论、体裁分析理论与语言语块理论整合为一体,对学术语类语篇的模块标注进行研究。研究试图探讨如何融合3个主要理论,即以修辞结构理论为主线,如何整合修辞结构理论、体裁分析理论与语言语块理论来指导语篇模块标注,同时在理论上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9.
修辞分为美学修辞和交际修辞。文章以科技英语中的美学修辞为研究对象,通过美学修辞的三个方面(音韵修辞、词语修辞、结构修辞)来讨论美学修辞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押韵、拟人和排比这三种修辞格在科技翻译中的处理技巧。最后得出结论:科技翻译应该根据文体特点运用美学修辞,再现科技英语中的美。  相似文献   

10.
商务信函是商务实践活动中的主要沟通媒介和手段。商务信函话语的修辞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商务交际目的的实现。以西方修辞理论为切入点,运用比彻尔的修辞情境、亚里士多德的劝说策略、伯克的认同理论对商务信函话语的建构进行探讨。商务信函话语建构与特定商务修辞情境相匹配,运用认同策略,并结合传统的修辞诉诸,与目标受众达成广泛认同,以提高商务信函话语修辞效果,推动商务交际双方的修辞互动过程,达到商务修辞目的。  相似文献   

11.
人物别名翻译对艺术形象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人物别名的翻译依赖于译者对文化背景的认知和理解以及译者对别名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的处理。文章以文学著作《红楼梦》杨宪益 戴乃迭译本为蓝本 ,探讨了其人物别名英译 ,分析了译者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方式 ,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想法和观点 ,旨在与读者共同寻求一条对人物别名翻译的完美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称号或诨名作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向为我国小说家所习用。《红楼梦》中的小说人物绰号也是作家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但它不再是简单着眼于某一点表征,而是能够深入到灵魂深处,提挈人物的全貌。不仅如此,许多人物绰号的命名还反映了小说里被命名人的文化教养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武侠小说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读者。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武侠小说的翻译面临较大的困难,目前对武侠小说的翻译研究也明显不足。本文从德国的目的论出发,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例,对武侠小说的人名和绰号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为日后武侠小说的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宁波田螺山地区相岙村的绰号使用十分广泛,全村每个成年男子都拥有一个固定的绰号,多以“名字+绰号”四字格格式出现,也有少量三字格和二字格。语义以“描摹性情”、“勾画相貌”、“生殖器名”、“表述特长”或“轶事典故”为主,起用缘由受性别、地理、经济和语用限制,直接体现着该村的生产方式和从业特点,其社会文化的时代痕迹明显。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人名或绰号具有鲜明的隐喻意义,即人名是人物,人名是主题。霍译本基本保留了原著人名的这一特征,体现了人名或绰号对人物身份的构建功能。具体表现为人名隐喻是人物身份的标识;人物绰号是人物性格的品评;下人名字是主人身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就是要翻译意义,并且尽可能实现原文和译文在意义和功能上最大程度的对等。文章尝试性地把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应用到人物绰号的翻译,以《水浒传》沙博理(Sidrey Shapiro)译本为例来探讨人物绰号的翻译,并对沙译本中绰号的翻译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7.
试谈沙译《水浒传》中英雄绰号的英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以沙博理的英译《水浒传》为例,从跨化交际的角度研究《水浒传》英雄绰号的翻译。作分析了英雄绰号所具有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厚的民族渊源,讨论了化的民族性与翻译的关系,提出翻译水浒英雄绰号时,译既要准确理解、足额转换信息内容,又要着力突出其民族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先验性叙事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的一种独特叙事方式,它具有预叙与元叙事的特征,作者一般通过说书人语气、人物言行、小说人物的姓名或别号、情节的设置等方式暗示情节的下一步发展或者小说人物的某种结局。先验性叙事不同于元叙事对虚构的明确而彻底地暴露,而是有意识地试图告知读者故事的真实性。叙述者通过虚拟的说书人来完成先验性叙事,但是并不充当作品中人物形象。先验的预见性因素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随处可见,这与中国特定的文化土壤分不开,也具有史书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9.
谑名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中的语言现象产生于先秦,至两宋时期已十分普遍,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深广的历史意义和社会基础,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