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考察表外业务对银行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外业务会抑制商业银行自身的股价崩盘风险,即表外业务发展水平越高,其股价崩盘风险越小;表外业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中小型银行比大型银行对表外业务的反应更加敏感,抑制作用对于盈利能力强、存款质量高的银行更为显著;媒体作为外部治理力量,能够增强表外业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未来在银行层面,我国商业银行应在保持自身业务的基础上突破传统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充分挖掘市场需求,发展表外业务;创新业务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吸收以应对表外业务的发展;结合银行异质性特征,对银行的表外业务实施差异化、针对性指导。在政府层面,我国政府要提高宏观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充分利用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有序发展表外业务;相关监管部门要持续健全监管体系,完善内外部监管。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无论是传统的表外业务还是新型的金融衍生产品,实际上均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本文通过比较我国5家上市银行与香港10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披露的表外业务信息,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状况,并对如何度量表外业务信用风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表外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存款结构对银行风险控制和表外业务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存款结构与表外授信业务之间的关系符合我国银行转型发展的要求,也是银行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对我国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和不可撤销贷款承诺之间的风险对冲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可以有效对冲源自不可撤销贷款承诺的流动性风险,而且这种对冲效应在非国有商业银行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业中 ,表外业务是银行业务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外业务收入已占银行收入的大部分 ,而我国的表外业务却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详述了表外业务的概念和内涵 ,分析了我国表外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 ,预见了其发展的前景 ,并为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析我国银行麦外业务落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银行如何应对入世后激烈的金融业竞争 ,本文认为拓展我国银行的表外业务是一个积极性的措施和战略性的选择。我国商业银行低效率的资产管理水平、恶化的信用环境、寻租租金导致的惰性、薄弱的表外业务供应基础、缺位的深具创新精神的银行家以及外在竞争压力不足导致的弱紧迫感 ,是我国落后的表外业务发展裹足不前的原因 ,针对此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自巴塞尔协议将资本充足率约束引入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以来,资本约束监管成为银行安全性经营原则最重要的保障。商业银行在应对资本充足率约束时,更倾向于选择分母(资产)策略,利用监管规则漏洞进行监管资本套利。在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监管并不健全的背景下,表内资产出表成为监管套利的一个主要工具。表外业务在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的同时,降低了资本充足率标准作为审慎监管工具的有效性。为此,需要完善动态资本补充机制,制定表外业务项目披露的统一标准,有效管理表外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7.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其风险 所谓表外业务,是指按传统的会计做法,未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不影响银行资产和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其实质是在不改变银行资产负债现状的条件下,扩大银行资金的来源与应用,以分散风险和增加银行收入。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包括:(1)银行承担风险的承诺,如信用额度,循环信用额度,票据发行(包销企业债券)等;(2)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如信用担保,承兑担保,备用信用证等;(3)金融衍生工具,如金融期货、期权、货币、利率互换,外汇及各种证券指数等。我国习惯上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2009-2015年我国66家城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在将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和破产风险三个角度的基础上,对利率市场化及表外业务对城商行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推进了城商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表外业务的扩大会加剧城商行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缓解城商行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但会加重其破产风险.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商业银行单位资产表内、表外流动性创造指标,分析国内货币政策、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效率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了商业银行总体和表内流动性创造水平,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可以强化调控效果;同业业务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调控的有效性。因此,应注重货币政策调控质效,做好同业业务监管协调,推动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实体经济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需求,降低商业银行对同业业务的过度偏好。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从传统业务向表外业务扩展是一种趋势.在全面加入WTO的背景下,积极发展表外业务是当务之急.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表外业务中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对风险的认识和规避是当务之急.我们将从法律和会计两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建议,使银行能在取得较高收益的同时提高经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从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看,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通过表内科目反映是不现实的。但这不妨碍我们在人力资源核算方面的实践:一是可以通过表外业务或财务报告附注等形式予以反映;二是可以在法定的财务报告之外做一套内含人力资产核算的财务报告。在满足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对银行高管人员、高科技人员和特别保全人员进行人力资产的成本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供银行高层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资本监管约束下,银行可能透过监管资本套利方式节约资本,其可能形态是向下调整表内贷款的风险结构和向表外转移信用。文章研究了资本监管压力对银行表内贷款的风险结构、表内外信用转移的影响及其对流动性状态的相依性,主要结论有:第一,当监管压力较高时,银行表内高风险权重的公司贷款增速下降,而低风险权重的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增速上升,表内贷款的风险结构似乎朝着资本监管诱导的方向转移或调整。第二,即便监管压力较低,银行仍倾向于将表内信用转移至表外,间接证明了两种监管资本套利形态的资本节约机制的存在性及其强烈的行为动机。第三,考虑表外信用活动是准确识别和判断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前提。资本压力测度与银行总信用增长有合理的预期关系,但与表内信用增长的关系非预期一致,表外信用活动干扰了银行特征变量与表内贷款增长的“正常”关系,部分银行特征变量对表内外信用活动相反的趋势性影响与两者间的转移或替代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8-2007年美国商业银行数据,利用局部调整联立方程组模型可对资本充足率监管压力下资本与风险的调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重点考察在于资本"缓冲带"与表外规模对资本和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不同银行实行"差别待遇",为资本充足银行提供了监管套利的可能,因而没有达到理想的监管目标;表外业务对资本和风险水平的调整存在显著影响,尤其会扩大银行的风险轮廓.  相似文献   

14.
据外媒报道,欧盟委员会将于9月11日正式提议赋予欧洲央行监管欧元区主要银行的权力,并计划于2013年正式启动统一银行监管机构。具体而言,欧元区银行的日常业务由各成员国金融监管当局监管,欧央行有权干预其认为存在严重风险的业务。欧元区外的欧洲银行仍将由各国监管机构负责。  相似文献   

15.
国内商业银行要谋求新发展契机必须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表外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拓展构想。  相似文献   

16.
上市国家控股银行中公允价值体现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普遍使用,历史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银行会计处理的需要,公允价值会计更符合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惯例。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统一要求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改变了长期以来衍生金融工具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这样有利于及时、充分地反映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隐含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加真实公允地揭示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信息,有利于增加市场约束和透明度,并能及早地发现和处理银行危机。  相似文献   

17.
将基于SFA法测度出来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与以托宾Q近似度量出的银行特许经营权价值进行回归分析,探讨银行X-效率对银行价值的影响。研究样本为2005—2012年国内15家上市银行的数据。研究发现银行效率与银行特许经营权价值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未来银行发展方向必将是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来提高自身效率,保持甚至提高自身的特许经营权价值,从而获得高收益。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分类及潜在的风险 ,探讨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传统融资渠道向银行取得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表外筹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表外筹资的主要方式有经营租赁、应收标据贴现与背书转让、附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出售、资产证券化等;其诱因主要有:开辟融资渠道和粉饰会计报表;相关信息披露主要是通过会计报表附注实现。通过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规范表外筹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决策本身是个多目标决策过程。在以往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研究中,大都局限于资产负债表内业务和利率风险控制,本文将目标规划模型的应用拓展至表外业务,以衡量贷款损失的CSFP CreditRisk (信用风险附加法)计算的贷款损失充足率为约束,以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为条件,建立了基于CreditRisk 的银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目标规划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敏感性,为银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