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书画装裱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书画装裱,同我国的京剧、书法、国画一样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它伴随着书画装饰传统艺术而生发。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当下,时代的变迁带来的艺术与审美观念的变化要求一个优秀的装裱工作者既能够严格按传统装裱工艺操作。又具有开创性的款式设计能力,装裱出新颖的作品来。这也是书画装裱这门传统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书画装裱的历史地位与现实要求对高校美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乃坚 《北京纪事》2014,(8):108-109
京城书画界也许并不太熟悉邓明文,但是,您到东北沈阳去,辽宁的书画家就很少有不知道邓明文大名的了。东北鲁艺的教授几乎都找他裱过画,东北著名画家卢志学在北京美术馆办展览,近百幅作品的装裱全部出自他的手工活儿。所谓“三分画,七分裱”,邓明文的裱工活儿甚至受到美术馆领导的赞赏。如今,在装裱界,能懂古画修复的人不多,邓明文算一个。因此,他的名字理所当然被载入《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大典》《中国当代书画装裱艺术博览》等多部大典中。  相似文献   

3.
<正>当我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时,大多数是以书画本身的好坏来评价的,很少提到装裱艺术对作品所起的作用。然而,我们知道,一幅好的书画,必须通过其装裱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书画和装裱的关系,就象红花与绿叶的关系。 一幅作品,如果装裱不好,会破坏画面,如果装裱得当,能起到烘托画面,完整画面的作用,会使原来的画面更加突出。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装裱与书画的关系问题。一是,黑白灰,点线面在装裱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画装裱随着传统的绘画和书法艺术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地完善。书画装裱技术产生于纸的发明以后。从晋末(公元四二○年)上溯到蔡伦改变了纸张的质地(公元一○五年),这中间共有三百一十五年的时间。中国的装裱技术,就是在这段时期内产生的,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纸的产生和造纸业的发展,为装裱技术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造纸业规模一天天扩大,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纸张受到外力、生物、阳光、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破损。纸张破损越多,破损程度越严重,人们自然就想到了修复。还由于中国书法与绘画是作于宣纸和绫绢之上,而宣纸与绞绢质地较薄,所以书写和绘画后出现收缩,使书画作品既不平整,又不便于观赏和收藏,  相似文献   

5.
唐帝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随着它政治、经济的繁荣,文学艺术的各方面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而且,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又促使它们各自向更高阶段发展。题画诗,这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就是在这时经由伟大诗人杜甫的创造而成长、壮大起来。本文拟就杜甫题画诗产生的历史因缘、艺术成就及其影响作一粗略的评述。一题画诗,有题写在画上的,也有没题在画上的。把诗题写在画上,那是宋元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6.
文人书画艺术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示形式之一,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国书画艺术的健康发展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书画艺术同源发展,但文人之书与文人之画的发展却有先后之别。文人书画的出现与封建经济的发 展,文学艺术的深刻影响,士人阶层的出现,篆刻艺术的发展,新材料的运用,审美观念的变革等均密切相关。探索文人书画 的起源对于正确认识文人书画的是非功过,特别是对现当代各级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诗书画历来号称姊妹艺术,一人而兼擅者被称为“三绝”。“三绝”兼擅,事非偶然,这是由于诗书画有它的共同特性。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书画异名而同体。”清人查慎行《高斯亿为余画竹以诗报之》诗中说:“画竹原从草书出,眼中孰是张芝笔,”宋人又认为诗画异体而同貌。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卷五十《韩干马》云:“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张舜民《画墁集》卷一《跋百之诗画》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相似文献   

8.
邵继梅 《老友》2013,(8):45-45
我从小就爱好写作和书画。退休前,我在瓷业单位工作了近40年。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使我几乎无暇顾及这些爱好。退休后,总算有了一些空闲时间,我坚持一边学习书画,一边将书画知识用于瓷文化写作,我的爱好终于得以付诸实践。我学习书画源于写一篇稿子。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个星期日,我到已退休的老同事李奇家聊天,发现他的国画画得非常  相似文献   

9.
北宋皇帝宋徽宗虽说在政治上昏愦腐败,毫无建树。但在书法绘画方面造诣很深,为宋代书画事业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宋徽宗天资聪明,从小就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经常和当朝著名书画家王诜、赵令穰等一起研讨艺术。用功之勤,就是在历代书画家中也是不多见的。做了皇帝以后,痴心不改,多方收集历代名书名画,临池不辍,技艺大进。据史书载,赵佶“能书擅画,名重当朝”。  相似文献   

10.
鞠荣显 《老友》2011,(11):44-44
国画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我国老百姓喜欢的收藏品种。国画收藏门槛并不高,去书画市场二三十元就可以买一件。当然并不是说这些画就不值钱,一样能为厅堂添色增光。但是要真正用来投资收藏,还是要讲究一些窍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艺术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画一直以来具有重要位置.然而,随着当今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发展性共享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成果,传统的中国画也面临着变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本文将对中国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探讨,展现国画的本质和生命力,以此推动国画创作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到宋代进入一个繁荣时期,画作兴盛,名家辈出。这些绘画艺术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少诗人画家能诗善画,为画吟诗,写了不少咏画诗。宋代的咏画诗,数量之多,作家之盛,大大超过了唐以前诸代,苏轼可以说是继杜甫之后又一写咏画诗的大家。苏轼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诗文汪洋出奇,绘画造诣也颇深,写了不少咏画诗,且有一些名篇佳作,至今还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开展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获得艺术享受,而且对于探讨咏画诗的创作特色,无疑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苏轼文人集团是一个以苏轼为中心,“苏门六君子”及李公麟、米芾等书画艺术家为主体的文士集团.他们的艺术思想直接影响到北宋元祐以后的书画风气和艺术批评.其“士人画”的艺术思想,“以诗为画”的艺术追求甚至突破士人书画的界限影响到院体绘画,《宣和画谱》作为北宋宫廷主持修撰的重要艺术批评资料,虽然因政治因素没有直接收录苏轼等人,其艺术观点却深受苏轼文人集团艺术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开元天宝年间,是唐王朝国力鼎盛的时期。随着经济的高涨,文化艺术也繁荣起来,诗歌、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艺术品种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并互相促进。以诗歌为例,明显的表现之一是题画、听乐、观舞和咏赞书法的题材,为不少诗人所乐用。许多优秀艺术家的卓越艺术才能和艺术活动,大量而生动地被反映在唐诗里,使我们至今能够从中窥见当时艺苑里各种艺术欣欣向荣的盛况,感受到它们熠熠照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5.
唐人的七言绝句,是这一诗体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它的高度艺术成就,是许多诗人长期艺术劳动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少数优秀诗人的突出贡献分不开的。因而一提到唐人七绝,我们不仅会联想到那些泠泠盈耳的动人名篇,而且还会自然地联想起那些以七绝名家的诗人:王昌龄、李白、李益、杜牧、李商隐,等等。历来对李益有不少赞誉,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七言绝,开元以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这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而《夜上受降城闻笛》又一向被认为是李益七绝中的最佳之作。明人王世贞在《艺苑巵言》中说:“《回乐峰》一章(按,即指《夜上受降城闻笛》),何必王龙标(王昌龄)、李供奉(李白)!”可谓极尽推许之能事。所以,欣赏研究唐人的七绝,就人而论不可忘了李益,就诗来说不可放过了这首久享盛誉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原诗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宋代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又是一个转折点。它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即处于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带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宋代文学的繁荣并不亚于唐代。《中国丛书综录》著录唐人别集近二百种,而著录宋人别集近六百种。据《全唐诗序》记载,唐代有诗存世者“凡二千二百余人”,宋代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个具有悠久文化艺术文明的国家。军在三万年前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有艺术装饰品的佩带了。在旧石器晚期,已开始绘制岩画和彩陶艺术.从先秦时期的青铜器、甲骨文、钟鼎艾,到秦汉时期的书法、画像砖、画像石与雕塑;从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五代的雕塑、绘画、书法等,再到宋、元、明、清的书法、绘画、雕塑之外的工艺(漆画、织绣、玉石雕刻、家具等)、建筑艺术、瓷器、篆刻等,在长期的发展中,出现了大批的工艺、建筑艺术家,书画大师,留下了百亿万计珍贵的文物和书画珍品。但是,这些古代建筑艺术、各类雕刻、工艺品以及书…  相似文献   

18.
《唐人试帖》刊印之初正值清代康熙时期神韵诗学盛行之时。毛奇龄试律诗观如“浑然无迹”、强调“气象”脱离不了当时的诗学风尚。之后的上师大本《唐人试帖》墨批与毛氏评解比试律诗观有所发展,体现出重视自然与关合应试的矛盾;乾隆时期纪昀之《唐人试律说》则更强调合乎“法度”和“切”题。这显示出康熙末期至乾隆早期试律诗学观由空灵到质实的倾向。一方面,清代试律诗学的成熟过程有自己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从毛奇龄到纪昀,清代试律诗学也与清代古典诗学的发展密切呼应。  相似文献   

19.
月份牌画在近代特定历史时期得到短暂兴盛,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国画、木板年画与水彩画等多种绘画技法的融合,创造出了雅俗共赏的新艺术形式。从这方面来看,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它又迎合了西方的商业思维,对广告业的推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晋统一王朝的建立,唤起了士大夫文士的中兴期盼,也为大赋的繁荣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并使汉代赋学观在晋代得到接受和传播。对汉代赋学观的接受形成了晋人赋学观的兼容开放与大度;在抒情小赋繁荣之际,大赋勃尔复兴于赋坛,荟萃成为大赋小赋争奇斗艳,各展风姿的绚丽景观,使晋代成为六朝辞赋创作最为繁荣活跃、成就最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