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捞网恋     
网恋的美丽,在网上一篇非常流行的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男女主角痞子蔡和轻舞飞扬也早已成为网上爱情追寻者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和梦中情人,他们的形象和名字深入人心。随着这篇小说的流传,网恋就蔓延在网络的各个角落。 前不久媒体报道,一名年轻的英国男子在网上结下情缘后,专程飞往美国与情人相会,怎料意中人竟是一位体重280  相似文献   

2.
认识柚子     
张正 《中华魂》2013,(22):50-51
我们本地是不产柚子的。我在离开小城之后,才认识了柚子。第一次认识柚子,不是实物,而是文字。我本来以为是在郁达夫的某篇小说里,找出那个短篇小说查证,却不是,那便是在另一篇小说里了。可以肯定的是,这篇小说描写的地域背景,是浙汀或福建一带。文中提到了柚子,大概怕像我这样的读者看不明白此为何物,特意在文末给出了注释。大致意思是说,这是一种像某物的水果,主要产于某某等地。  相似文献   

3.
我的朋友于卓写了一篇小说叫《盘点青春盘点疼》,当时我们正在吃涮羊肉,热气腾腾中我忽然就呆了一下,我问,你说那个小说名字叫什么?  相似文献   

4.
<正>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短篇小说《人生的行列》虽然在艺术上并不是霍桑的代表作品,但是作者在这篇别具一格的小说中所表现的思想却是很有代表性的。严格地说,《人生的行列》不是小说,而是一篇哲理小品。它没有贯穿全篇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甚至没有主人公,中心内容是作者对社会、人生提出了自己的伦理观。如果它算作一篇小说的话,这真是一篇怪诞奇特的小说。作者把现实世界中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们比作在司仪长指挥下向归宿前进的队伍。为了避免“骚动”,必须对这个  相似文献   

5.
<太阳为谁升出来>是一篇中规中矩的现实主义小说,但你也可以说它非常"后现代",它解构了它所写的一切;<纪念碑>是一篇先锋小说,但却体现出本土化,具有本土之根.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的《促织》是一篇优秀的古典短篇小说,历来入选为中学语文教材,讨论它的文章已有不少。本文试图就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成就以及它的局限性,补充几点零碎的意见。 一 蒲松龄的《促织》深化了反苛政的主题 《促织》是一篇抨击封建苛政的檄文。揭露苛政扰民之害,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主题之一。在中学教材里,诸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属于这类作品。而蒲氏的《促织》,在这一传统主题的发掘上,有着独到的地方。小说通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篇独特的作品,它的主旨问题,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言情说;寄托说;守礼与反礼说,等等。笔者却认为,《闲情赋》表达了作者的济世思想,以及这种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慨。  相似文献   

8.
明天是母亲节。一周之前我就对孩子们说,我们要在母亲节来临前把母亲请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孩子们很兴奋。这一周里,我布置课下每人找几篇歌颂、赞美母亲的散文、诗歌、小说等,最好是自己创造一首小诗送给妈妈。  相似文献   

9.
《铸剑》写于1927年4月3日。这篇小说几乎是人们公认的“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的历史小说。鲁迅自己也说:“我是只给铺排,没有改动。”对照《列异传》和《搜神记》中有关干将莫耶的记载,这篇小说确类一次扩写,它和《补天》《奔月》虽都属《故事新编》中早期创作,但和《补天》《奔月》确有不同,那就是从这篇小说字面上看不到直接影  相似文献   

10.
一是的,我的创作活动如今已经三十年了。在这三十年里,有欢乐有痛苦,更多的是持续性的苦闷,苦闷的尽头便是欣喜。就这样,我写下了两部长篇、三部中篇、近三十篇短篇和数十篇散文。论数目,不算多,也不算少。但我懂得:单凭作品的多寡,是不能说明作家的才华的,更不能说明在作家之林里立了什么地位。爱伦堡说:“在艺术里,统计是起不了它在工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的。一部好小说比几百部坏小说要好。小说不会象煤那样烧完,也不会象鞋子那样穿破。”老舍说:“艺术作品贵精而不贵多。”我在草原上,撒下了一颗又一颗种子,长出来的却是一棵又一棵的灌木。可我多么想种出乔木呀,哪怕是一棵呢。乔木是大森林的家族,而灌木永远是灌木,它只能是大森林的陪衬、不可能成为大森林的一员。在作家之林里占一席之地,只能是乔木、高大的乔木。培植乔木,需付出不遗余力的艰辛外,可能更需天时地利。  相似文献   

11.
赵树理同志的“锻炼锻炼”这篇小说,是一篇讽刺性较强烈的作品,肯定地说,它是一篇讽刺文学作品。为了对这篇小说发表一点意见,我们先探讨一下有关讽刺文学的理论问题,然后再对这篇小说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关于讽刺文学 什么是讽刺、讽刺的内容、讽刺的性质、讽刺的作用和目的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鲁迅先生和毛主席都曾给我们作出过明确的指示,提出过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牧羊哀话》是郭沫若所发表的为数不多的小说中的“短篇处女作”,写于1919年2—3月间,同年11月发表于北京刊行的《新中国》杂志第一卷第七期。从发表的时间看,它是我国现代文学最早的白话小说之一;从题材上看,它开创了新小说写异域生活的先河;从主题上看,它首先揭起了鲜明的反帝旗帜;在风格上,它是新文学创作中抒情小说的滥觞之作。应该说,这篇小说是可以毫不逊色地摆在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代表的、显示了文学革命实绩的作品之列。倘若从中国现代文学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这两大根本任务而论,如果说《狂人日记》是新文学反对封建主义的第一声呐喊,那么也可以说《牧羊哀话》是新文学反  相似文献   

13.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现代启蒙小说。它既是对“五四”时期个性主义与人类主义思潮的回应,也是对鲁迅自身早期思想的一种创造性承续与发展。《狂人日记》更是一篇寓言性很强的小说,它对现代中日启蒙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作了清醒预言,并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思考,因而它又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14.
<宦娘>的本事至少有三个.考察它的本事,就发现<宦娘>从本质上说不是一篇爱情小说,它应该是一篇地道的友情小说,或者说它写了爱情又写了友情.<宦娘>中采用了"琴"和"筝"这两个古老物象,一般说,琴代表友情,筝代表爱情.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是一部神怪小说,谈狐说鬼,荒诞不经。其中影射反讥,发之于社会现实,早已为读者所公认。但又有字里行间揭载时事,可以当作正史来看待的,谨撮录于下,以成斯篇。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叙述非常平实的,细节极其生动的小小说。作者好象就是选取了当今现实生活中农民进城打工的普遍现象的材料进行加工、锻造,却写出了一篇寓意深刻、回味绵长的佳作。首先,说它平实,是因为小说通篇采用的是一种非常现实的叙述结构方式,整篇小说就是以父子二人同青岛的关系来设计并展开情节。父亲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千万中国穷困农民中的一员,“我”是个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为了艰难的生计,父亲加入了当前汹涌澎湃的打工潮,朝向往已久的青岛进发了。正是缘于父亲,“我”也“特别挂念青岛”了。可结局是什么呢?结局真是不堪…  相似文献   

17.
我喜欢读那些积极地面对现实、呼唤着人生的小说,因为它绝不回避矛盾,是从生活的激流中唱出的一支支进行曲;我也喜欢读一些别具一格、饶有情趣的小说,那仿佛是战斗间隙让人赏心悦目的悠曼小调。读书读得眼馋,也就忍不住想试试笔。我写过几篇反映家乡农民生活的小说,也写过几篇由动物来充当主角的小说。这是自我认识之后选择的一条扬长避短的小路,我试图把这两类题材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1920年写过一篇短篇小说《一件小事》,收在小说集《呐喊》中,它虽然不是鲁迅小说中最重要的,但却是非常有影响,教人深思的作品,也是极能反映鲁迅先生人格力量的作品。七十多年来人们从中不断受着教育,它是一旦读过之后使人终生不能忘情的那种作品。《一件小事》用难以再短的文字,写了一件也真不算大的事情:在一个刮着北风的冬晨,“我”乘坐的一辆人力车的车夫在无意间兜倒一位衣衫破烂,花白头发的老妇人之后,抛开车上的“我”去主动照看她,而“我”怎样从无动于衷到心灵受到震撼的故事。杨绿女士在1984年写过一篇“忆…  相似文献   

19.
改稿     
表述爱情的法宝:我爱你!我的女儿奥列奇卡常常是我小说的第一读者。我最近的新作描写的是一对正在建筑工程学院读书的情侣的恋爱故事。女儿读完这篇小说后对我说:“老爸,你的故  相似文献   

20.
李剑国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5期撰文《早期小说观与小说概念的科学界定》指出,中国小说史上战国至六朝时期的早期小说观念,并不是一个文学性文体概念,甚至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体概念,只能说是一个准文体概念。它只是一般地揭示了“小说”、“道听途说”、“丛残小语”的特性,而缺乏对文体要素的明确规定。因此,它不仅和明代以后的小说概念相冲突,甚至也和当时的小说创作实践相冲突。作为小说史,应当把哪些作品看做小说,把哪些作品看做小说的异类而舍弃呢?以今天的认识高度去反观古小说是必要的,就是说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