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词、物及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 ,初步探讨了词义生成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即 :词—物二元论 ,词—概念二元论 ,词—物—概念三元论。由此得出结论 :运用词—物—概念三元论对词义进行全面透彻地分析是理解变异语言语义及文学语言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2.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两个重要概念,一为语言游戏,二为生活形式。前者强调了语言的不确定性、非理性,后者则引入语用环境或是社会文化环境确定言语的意义。而性别语言研究也经历了从早期的性别二元论到后期的后结构派女性主义的性别观,文章从维氏后期动态的语言观以及对待模糊自然的日常语言的方法出发,借助维氏后期哲学里的这两个关键概念讨论早期性别语言研究即性别二元论存在的诟病以及后结构派女性主义对相对二元论的一些优势之处。  相似文献   

3.
二元论世界观源于人类主体意识的确立,也是人类精神需求的内在倾向。但二元论所确立的心身对立的世界图景使得意识或者以一种独立的形态存在,或被完全否定而消失于无形。具身现象学通过考察"行为"的性质而揭示出的心身同一论,不仅超越了二元论及其结果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元论,而且代表了一种以有机生命为着眼点的意识研究的趋势。从二元论到具身概念兴起的过程,是人们对意识范畴的否定之否定的重构之路。  相似文献   

4.
"环境进入伦理"内含重要的哲学改变即道德世界观的转变.从康德和黑格尔对道德世界主观性的审查看,道德世界观的转变有赖于两个条件:道德确实性之丧失、道德世界从先验预设转向生活世界.与此相联系,"环境进入伦理"有赖于意识现象的两个转变:一是自然之意识的生态转变;二是道德之意识超越传统二元论而向生活世界之回归.在这些转变中,与"环境进入伦理"相关联,"道德世界观"的转变表现为五个方面:其一,检讨传统二元论;其二,道德世界设定的和谐建立在生态基础上;其三,道德世界观呈现多元化趋势;其四,我们面临道德世界的多样化的斗争;其五,我们由此进入了一种后现代的道德世界.  相似文献   

5.
查默斯在《有意识的心灵》中提出和论证了一种新的本体论形式—自然主义的二元论,并试图以这种二元论解决有关意识的哲学理论中的"困难"问题。性质二元论突破了心灵哲学领域科学主义一元论一统天下的局面,而困难问题则提出了意识研究中的一些不可回避的深层次的问题。自然主义的二元论从哲学、科学和逻辑的角度探讨了这些困难问题,但它自身存在的"困难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6.
一二元统一说建立在感物说、天人合一说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的基础上,承认一元论的宇宙观是根本前提,人与自然两分、各自独立存在的二元论思想不能颠覆一元论的宇宙观,实际上居于二级视野,是分析哲学意义上的概念,这样就从学理上化解了一、二元论长期对峙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以凡·普罗姆伍德对二元论特征的描述为参照,考察了威尔逊对康德的评价。威尔逊认为,康德不是一位二元论者。可通过细致分析后可以发现,康德思想中至少体现了人类/自然、人类/动物以及文化/自然这三组对立,应该是一位二元论者。康德的哲学思想与生态女性主义的目标相去甚远,因为生态女性主义旨在揭露并瓦解二元对立,以康德思想佐证生态女性主义的做法应该属于对经典哲学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毛泽东早期哲学的基本倾向,学术界已经有过许多讨论。主张不外三种:一曰二元论,二曰唯心论,三曰唯物、唯心兼而有之。我是主张毛泽东早期哲学的基本倾向是二元论的。但是,我以为这个观点要有说服力,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拿出二元论哲学思想的充分论据来;第二,说明这种二元论哲学思想产生的原因。而在这方面确如反对者所说,持二元论主张的回答往往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认知语言学"意义在于使用"的理论观点可以对语言系统做出"虚拟的语言"和"实际的话语"的二元切分.认知视角下的语言系统二元论可以为语篇衔接与连贯分析提供统一的理论框架.无论是衔接还是连贯,在话语交际过程中都可以视作虚拟的概念和知识的选择性激活过程.衔接是对起组织作用的功能性概念和知识的激活过程,连贯是对起表征作用的实体性概念和知识的激活过程.在认知二元论的统辖下,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分析应该坚持选择性、动态性和以认知为导向的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10.
大卫·查默斯在区分意识难易问题的基础上,主张一种自然随附的属性二元论。他认为感受性质不是实体,而是根源于物理实体原现象性质的一种根本属性。感受性质源于原现象性质,物理属性基于物理实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感受性质并非在逻辑上随附于物理性质,而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属性。连接物理和感受性质或现象意识之间的桥梁就是心理物理学定律。从维特根斯坦对语言批判的维度看,查默斯的原现象概念、现象概念与物理概念分别属于不同的哲学范畴,它们不可能遵循同样的科学原则和精神,因此自然主义二元论有其内在的语言学困境。  相似文献   

11.
当代颜色科学关于颜色实在性的争论,主要分为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但这两种理论之间的争论只是表面上的,背后共享着科学主义以及笛卡尔式二元论假设。梅洛-庞蒂通过揭示功能含义下的结构概念有效地拒绝了笛卡尔式二元论,使得非物理还原论意义下的颜色实在性及其意义得以敞开。在此基础上的知觉理论有效地辩护了第一人称视角的实在性,揭示了自然化现象学论题的可行性方向。  相似文献   

12.
法形式的概念是理解施密特主权概念的法理学本质的关键。在《政治神学》中,通过与规范主义和形式主义国家法学的论战,施密特发展出建基于其自身法形式概念的主权学说:法形式存在于人格权威的法决断之中,决断实现了法实践和主权实践中持续的充满活力的形式性建构要素。在同一时期的《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中,施密特展现了罗马天主教会作为对立复合体的特殊的政治形式能力,这种形式能力使天主教得以超逾现代哲学的极端二元论困境。在施密特看来,规范主义等错误主权学说的理论和精神根源正在于时代的极端二元论困境。在这一意义上,施密特的形式概念蕴含了他对时代精神危机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二元论)之间的对立是目前刑法学界最尖锐的学术争论,由此引发的关于违法性的本质究竟是法益侵害还是规范违反的立场之争。"二元论"的主张有其合理性,但理由应当是利益与伦理内涵的同质性。这决定了对法益侵害的考察必须放在伦理规范的框架之中才有意义。这就意味着纯粹的结果无价值显然不能合理地揭示违法的实质。只有坚持"二元论"的主张才能化解这些矛盾。而且,坚持利益与伦理的同质性,有助于深入对实质违法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的形式论,到引入的实质论,再到融合后的二元论,不纯正不作为的义务来源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的二元论存在不少问题。重构后的二元论应当包括表现形式与产生根据两个方面。表现形式不应当考虑事实性因素,且应当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构;产生依据同样不应考虑事实性要素,作为义务的实质产生根据是对法益的社会功能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以产生根据为主,以表现形式为辅。  相似文献   

15.
讲授哲学都要提到二元论.但是,将二元论作为专题来深入研究的却并不多,在理解上存在一些混乱;对二元论的评价也颇失公允.本文力图从欧洲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二元论出发,对二元论哲学的理解和评价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一、二元论哲学是在一定意义上割裂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哲学学说关于二元论哲学,我国哲学界一般都根据苏联的罗森塔尔和尤金编著的《简明哲学辞典》,将其定义为:“认为世界有两个不分先后,互不相关,平行存在和发展的本原的学说”,并把笛卡儿认作这种哲学的典型代表.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大可质疑的.笛卡儿哲学,是一个以上帝、心灵和物质实体为对象的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三个实体.从构成体系的逻辑顺序看,他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并以此作为他所  相似文献   

16.
杜威在晚年发表了系统阐释自己宗教观的著作:《一种共同信仰》。本文试图通过阐释杜威对名词性的“宗教(RELIGION)”和形容词性的“宗教的(RELIGIOUS)”概念的区分、对超自然主义、神秘经验论和宗教象征说的批判来说明,杜威对传统宗教划分超自然的和自然的二元论论证方法的批判是其整个反二元论哲学体系的最后完成。文章的最后,阐释杜威的共同信仰是什么以及这个共同信仰可能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神经认知科学的发展使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先进技术定位意识活动所对应的大脑活动区域。神经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是物理主义,物理主义将意识活动还原为生物性大脑活动的产物,但这种强物理主义还原论存在诸多弊端:神经科学中的心脑同一论与认知科学中的计算主义都表明,强物理主义还原论始终不能解释心理属性与物理属性之间的因果关联,并且物理主义本身包含二元论倾向;二元论通过与唯物论相结合,发展出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新二元论,进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二元论的合理性得以进一步论证,心理状态不可完全还原为物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皮洛夫是一位心理学家,他不象他同行中的许多人,他很重视哲学。他的哲学观肯定是过时了,但这并不影响这些观点的正确性。他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精神和物质的二元论。因此他不仅反对那种瓦特生派的行为主义,而且还反对那样的逻辑行为主义,这种逻辑行为主义为莱依尔(Ryle)教授表观在他对“机器里的灵魂”概念的著名抨击中,皮洛夫也否定他称做的自动论,这种学说把人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它的形成经历了从主观唯心主义知行思想到知行二元论、从知行二元论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两个阶段,科学地界定了"知"与"行"的概念,阐述了"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关系,确定了人民群众是知行活动的主体。毛泽东知行观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毛泽东的早期哲学是心物二元论,他的二元论哲学中的重物质的唯物主义倾向、重人类理性的理性主义倾向,不仅为他后来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变孕育了条件,而且也是他的早期二元论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变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