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是指学术上不同的流派开展自由讨论的局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的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战国时代。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首次记录了这一历史。他说:“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根据这条重要的史料,我  相似文献   

2.
(一)秦失河西于简公时六国表:「秦厉共公十六年,壍河旁,……补庞、戏城。灵公八年城壍河濒,十年,补庞城,城籍姑。」秦纪:「灵公六年,晋城少梁,……简公六年,……壍洛,城重泉。」魏世家:「魏文侯……六年,城少梁十三年,秦简公三年使子击围繁庞,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十七年,秦简公七年……筑雒阴合阳。」  相似文献   

3.
宋内藏库考     
内藏库在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政机构,过去不太受史家重视.内藏库是为了预备军需及防害赈灾所设,有一套不同于国库的专门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九僧诗歌名闻宋初诗坛,但他们的宗派背景却一直模糊不清,吉广舆首次考证出三僧属于天台宗、四僧禅宗,还有二僧无法考知,实有开创之功。宋初九僧皆是天台宗诗僧。九僧的台宗背景之所以被忽略,主要是因为其诗名煊赫,台宗背景自然为人熟知,故致渐少为时人提及,随着译经院的渐趋没落和禅宗在京师影响渐增,再加上在僧史书写中被舍弃,最终导致背景模糊。九僧相同的义学背景和一致的宗派倾向,是促使他们结成一个诗僧群体的前提。这也提示我们注意,诗僧并不仅指禅僧,还应包括教门僧徒,特别是天台宗诗僧,在文学史上也占一席之地,关注其宗派背景,才能避免出现对诗坛真实状况失察之憾。  相似文献   

5.
萧贯生卒年,《宋史》卷四四二本传失载。《全宋诗》小传定其卒在景祐四年(1037),所据乃孔武仲《萧贯之挂冠亭记》(《清江三孔集》卷一四)。《挂冠亭记》云:"贯之之没,今五十年。天下之人皆知其可用之材,而未必知其高尚之志,非有子,其能追迹而显扬之欤?于是又知潜夫之贤也已。元祐元年七月二十七日,鲁国孔武仲记。"《挂  相似文献   

6.
战国贿赂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贿赂是国家的伴生物。在大变革的战国时代,倡导并主持变法的开明君主和法家人士,展开了一场反贿赂斗争,从而在贿赂的认定、危害的认识以及惩治贿赂等方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认识成果和历史经验。这些成果与经验,堪为当今反贿赂斗争之鉴。  相似文献   

7.
战国秦汉时期辽东郡东部边界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在最强盛的时候,其疆域南起徐水,北到张家口,西起太行山西麓,东达朝鲜半岛西北部.燕国的地域之所以如此辽阔,当与燕昭王时期向东北地区拓疆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史书记载,昭王曾派遣贤将秦开北击东胡,东胡却千里,回到西拉木伦河一带;此后,秦开又挥师东进,越过貊人的居住区辽东攻打古朝鲜,在征服古朝鲜及其南邻真番之后,将燕国的边界划定在“满潘汗”一带.燕昭王为了更好地开发和经营新开辟的土地,便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并在五郡的北部沿边地区修筑了长城.这条长城的走向是:西起今河北省的独石口北、滦河南的大滩一带,东经围场、赤峰、敖汉,由奈曼、库伦南部进入阜新,又经彰武、法库至开原一带,跨越辽河,然后折而东南走,经新宾、宽甸,然后过鸭绿江而进入朝鲜半岛”.燕长城在朝鲜半岛的一段,即是被朝鲜考古界发现并命名的“大宁江长城”,其走向是沿昌城江、大宁江而至清川江下游北岸的博川.辽东郡是五郡中最东边的一个郡,对该郡的南、北、西三边的所至,除了个别将古辽水比定为今滦河的学者外,学界并无异议,但对辽东郡的东部边界的具体情况,尤其对东部边界的沿革情况,至今并没有搞清楚.笔者撰写此文,欲对有关情况进行些比较细致的考察,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裕民 《晋阳学刊》2003,(5):111-112
~~《宋诗话考》订补@李裕民$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陕西西安710062  相似文献   

9.
柔然人称君曰:“可汗”。如匈奴称其君主曰“单于”;吐蕃的“赞普”,中原各汉族王廷的“皇帝”。古今研究此名号者,或谓为柔然人的外来语,或说柔然族是鲜卑与通古斯的杂种,故曰:“可汗”名号是蒙古语或通古斯语所出。仍持此论者也非确定语,似可再议。柔然人在古代东方创建“可汗制”,在古代东方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史上有过重大的影响和贡献。它的君称“可汗”名号,首先肯定是其本民族的土著语言所拟定的名号。因此,为了研究可汗名号,必得探索柔然的民族起源与它有关的诸族的先世问题。柔然族源问题,古者所论,有的说是匈奴后裔,或说是鲜卑庶枝。从民族像貌、官职诸方面考订,柔然非匈奴族类,族源问题备专论。鲜卑于战国以来,被称为“东胡”,  相似文献   

10.
《楚辞》研究者尚未把足够的注意力投向《招隐士》.其实,《招隐士》的作者是谁以及其他种种,还是犹待阐释的谜.现有《楚辞》的耆宿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章句》收入了《招隐士》,并作了简单说明.《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沈没,名德显  相似文献   

11.
海宁王观堂国维,吴县孙益庵德谦、钱唐张孟劬尔田,民初同居申江。三人者皆为沈寐叟曾植所赏,目为“海上三君”,寐叟赋诗所谓“三君一时隽吴会”也。然三人学各不同,邓文如之诚作《张君孟劬别传》(见《遁堪文集》附录)伦之曰:“国维或有创见,然好趋时,德谦只辞碎义,  相似文献   

12.
《宋东京考》是清代周城编撰的一部关于宋代开封史事的书籍,全书共二十卷,约二十万字。这部书不但对研究古代开封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研究宋史和中国古代城市史,也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前言宋代自太祖开国后,鉴于唐末五代八十多年的动乱,亲见武将跋扈,窃夺政权,乃思重用文人,以儒术治国。遂兴学校,重科举,不及百年,学术兴盛,已过汉唐,尤以史学之创新,更有特色,并且引导元明清三代史学的发展。一个朝代的建立,创业之君固然历尽艰难,得天下诚不易。  相似文献   

14.
<宋诗话考>在考证<潘子真诗话>作者潘淳时引<江西通志>卷134云:其"少颖异,好学不倦,淹贯经史百家之言,师事黄庭坚,尤工诗,曾巩知洪州,乞录兴嗣后,尚书左丞黄履复以淳为请,补授建昌县尉."按:此处言曾巩知洪州时为潘淳乞官,误也.潘淳的祖父潘兴嗣,字延之,江西洪州人,是北宋知名隐士.惠洪<冷斋夜话>卷6曾载潘兴嗣与曾巩、王安石交往之事.  相似文献   

15.
三娘子考     
明代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妻三娘子,是明末蒙明关系史上的著名人物之一。明万历九年(1581年)俺答死后,她为保持丈夫生前建立的蒙明和平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她多次出现在明代汉文史籍中。奇怪的是,在蒙文史籍中却不见三娘子其人,难怪张尔田先生在他校补的《蒙古源流笺证》中,曾经做出“三娘子此书无见”的结论。汉文史籍说三娘子名“克兔哈屯”,又名“也儿克兔哈屯”。但在蒙文史籍所载俺答妻妾中,却根本没有这样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谢榛三考     
关于生卒历来最普遍的说法是谢榛生于1495年,卒于1575年。首先提及谢榛卒年的是明“后七子”之一的徐中行,他有首诗题为《哭于鳞墓三载,谢茂秦死于赵,而诸子生计甚微,乃出秦中装遗之》(《徐天目先生集》卷五),又有首诗题为《万历改元,中行诣济南祭于鳞墓,学宪袁鲁望出饯于郊,大计,鲁望被留中,而鲁望竟挂冠还里,逾月,计闻闽中,哭之六首》(同上)。据此推断,谢榛当卒于万历三年,即1575年。此后,潘之恒之  相似文献   

17.
刘克庄生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卒于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小名镇,学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路兴化军莆田县城北后村人。淳祜六年(1246)赐同进士出身,累官至龙图阁学士。他是辛派词人中的重要作家,与刘过齐名,并称为“二刘”;又是江湖派诗人中最有成就的诗人,承继了陆游的爱国主义诗统;其诗话别树一帜,诸多轶诗赖以保存,见解也有独到之处;史识精深,善事以古鉴今。理宗赵昀曾经称他“文名久著,史学尤精。”洪天锡誉其为“岿然为一代宗工”。遗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相似文献   

18.
<正> 程、朱理学作为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哲学,在封建社会末世遭到了必然终结的命运。辛亥、五四、建党、北伐一系列革命浪潮,清扫着封建末世的残云,一个民主主义的新时代已经来临。然而封建末世的理学家刘尔炘却以维护封建理学为己任,专修了一部《拙修子太平书》,向新时代的来临,提出了挑战。剖析一下这一历史现象,可以弄清楚程朱理学的苗裔,面对封建制度的崩溃,在想些什么,做什么样的挣扎? 刘尔炘其人其事刘尔炘,字又宽,号晓岚,又号五泉山人、果斋、拙修子。甘肃皋兰(今兰州)人。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卒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终年六十八岁。主要著作有《果斋日记》八卷,《劝学迩言》一卷,《(日受)经日记》四卷,《果斋一隙记》四卷,诗文杂集《果  相似文献   

19.
徐铉恬淡寡欲,性格宽厚,却历尽宦海沉浮,一生中有三次贬官经历。南唐中主时两次被贬,保大七年贬泰州,保大十一年流舒州。在垂暮之年被宋太宗贬往邠州,一年之后病逝于贬所。  相似文献   

20.
据新材料考证 :一、杨业精通兵法 ;二、潘美为陷害杨业主谋 ,事后有刘吉冒死洗雪 ;三、杨业应卒于被俘后由云州去幽州途中 ,非卒于古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