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藏传佛教的宗教功能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通常采取的是"外部界定"的方式,即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加以指认。藏传佛教的历史变迁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等方面的因缘,但还是有必要从宗教自身的经典、教义出发,多一个角度来探讨她的宗教功能。印度佛教界的龙树在《赞法界颂》里提出的"法性圆通之理"在藏传佛教各宗派中影响深远,从这里入手来研究藏传佛教的宗教功能,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寺院大多兼具出版文化功能,它是藏传佛教文化功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史上特殊的形态。文章从藏传佛教寺院的佛典翻译、典籍出版、文化传播三个方面分析了藏传佛教寺院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从《西游记》小说文本的描述和叙述可知,沙僧是印度"苦行"意识理念的化身;《西游记》文本描述沙僧项戴骷髅项饰,这一身体文化来自佛教密宗,而密宗继承和吸纳了印度婆罗门教之湿婆派的习俗;小说中,沙僧"蓝面"、"红发"的身体形貌描写及其文化内蕴表明沙僧源自印度神话中神祇的体貌特征,它通过佛教俗讲和变文、藏传佛教传入西域,又传入中土;从而推知沙僧具有鲜明的印度血统。  相似文献   

4.
尕藏加《藏区宗教文化生态》一书系统性地对藏区的宗教、文化和生态进行研究并试图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分析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探讨了藏传佛教对藏区文化和生态的多方面影响,注重藏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变迁,重视从宽角度、多层次审视藏传佛教的社会功能,期望通过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比较,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使藏族地区摆脱经济文化滞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冯骥才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小说家。他的"伤痕小说"、"写人生小说"和"文化小说"相继成功,是其小说不断深入发展、演变的一个鲜明轨迹。笔者更看重他的文化小说,《神鞭》即是其优秀代表。这篇小说熔文学性、通俗性和思想性于一炉,为21世纪文化小说在如何打开新的艺术空间、繁荣其创作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唐僧"取经故事"取得重大发展的元明两代,藏传佛教对中原文人创作,特别是对小说《金瓶梅》、《西游记》的创作形成积极影响。藏传密宗中护法神束"虎皮裙"的形象甚是常见。除此,人物形象束"虎皮裙"的造型,在汉族及其他民族的艺术作品中极为罕见,这无疑说明了小说《西游记》孙悟空束"虎皮裙"题材源自藏传密宗。  相似文献   

7.
不丹是世界上唯一以藏传佛教为国教的国家,也是喜玛拉雅地区受藏传佛教制度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不丹境内藏传佛教寺院众多,也存在不少体现西藏制度文化影响的宗堡建筑。这些建筑除与藏式建筑基本形制和功能相似之外,不丹的藏传佛教建筑还表现出受尼泊尔宫殿建筑文化影响的本地化风格。  相似文献   

8.
元、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汉传佛教"藏化"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在我国西北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河西走廊虽然以汉族文化为主体,但是,由于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也就自然受到藏传佛教的深刻影响,从而出现了部分汉传佛教寺院改宗为藏传佛教寺院的“藏化”现象,这种汉藏文化的合流现象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又不断地促进着民族间的融合、壮大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从元朝统一以后 ,西藏纳入祖国的版图 ,元朝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统一西藏的同时 ,全方位地接受了藏传佛教文化 ,从此政治和宗教之间形成了互动关系 ,使藏传佛教文化在蒙藏地区不断发扬光大。后来明清两代沿用元朝的策略 ,政治上积极支持藏传佛教 ,促进藏传佛教文化的发展 ,这对各民族的团结 ,国家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族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藏族社会产生着深刻影响.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世俗化浪潮席卷而来.藏传佛教的社会功能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藏传佛教的发展日趋世俗化.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归化城成为蒙古各部宗教信仰的中心。清统一漠南以后,采取尊崇和扶持喇嘛教的政策,以羁縻蒙古诸部。喇嘛教在蒙古地区拥有诸多政治特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一种潜在的政治势力。在清朝统一西北的战争中,喇嘛教既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也在许多情况下,背离清朝的意志,与清为敌。针对这种情况,清朝统治者一方面加强喇嘛教的管理,另一方面设置军事驻防对其监督防范,达到对喇嘛教既利用又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蒙古,藏传佛教是最为流行的宗教。但是,蒙古的本土宗教并不是藏传佛教,而是萨满教。藏传佛教替代萨满教,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因为宗教意识形态的更替,并不像政权更替那样,相对容易,军事上的胜利往往就可以大体决定政治上的胜利。就佛教渐渐取代萨满教成为蒙古主流宗教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很有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朝通过立法制定蒙古地区王公贵族进京朝觐皇帝的年班制度的同时,对蒙古地区的喇嘛教上层人物也规定了年班制度,即洞礼年班制度。洞礼年班制度规定了年班的时间、地点、来京觐见程序和礼仪、分班情况、朝贡、赏赍、廪饩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年班制度,我们能够看到它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朝贡,而是清朝抚绥蒙古地区高级喇嘛阶层的一项政治措施,从而起到笼络蒙古地区喇嘛和加强蒙古地区喇嘛教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清朝末年,随着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和阶级斗争的展开,蒙古族民间无神论思想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近代蒙古族民间文学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地反映了蒙古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反映了蒙古民族针锋相对地同喇嘛教做斗争的无神论思想。  相似文献   

15.
"恰木"是一种系列性的大型宗教音乐舞蹈,是藏传佛教音乐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只在一年一度的藏传佛教寺庙宗教节日中表演.恰木舞者的动作形态和所饰戴的面具及使用的乐器,都有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清初,在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各民族的爱国志士都曾为此做出了贡献,蒙古族高僧大德咱雅班智达.南喀嘉措便是在西藏地方归顺清朝中央,实现祖国统一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之一。鉴于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贡献,当时西藏上层以他为首世,建立了“咱雅班智达“转世系统,从此,它成为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颇具影响的活佛世系之一。  相似文献   

17.
《青史演义》是蒙古族文学史上一部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其作者尹湛纳希生活在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他亲身经历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朝国力的衰败。当时蒙古族社会上层阶级安于现状 ,麻木不仁 ,而且整个蒙古社会信奉黄教 ,百姓们为了来世的利益 ,牺牲此生的事业 ,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进取心。为了重振蒙古民族英勇、坚韧的民族精神 ,《青史演义》由此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8.
清代学者万斯同认为元代太庙祭礼有一些新异之处,有些则有违古礼。其实,荐佛事、祭品的蒙古色彩与祭仪中嵌入的“烧饭”礼等方面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这些内容万氏都没有提到;至于改汉地通行的“栗木神主”为金制神主,则是受了喇嘛教的直接影响;元代宗庙神主的位向与位次排列亦有一定历史与经典依据,万氏的指斥也有片面之处。至于大都的“烧饭园”与“官祭场”则是元代帝室与蒙古族权贵从事家祭的特殊场所。通过以上考述,不仅可以澄清某些误识或偏见,而且能从一个重要角度寻绎蒙、汉传统的交互影响及其所呈现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9.
农业结构调整的视野 ,不能局限于农业产业内部 ,必须同时拓展到农业产业外部结构的更大空间。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经济增长既是农业产业外部结构变动的决定因素 ,又是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转换的依赖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青海黄南吾屯土族为个案,从考察族群认同变迁入手,就文化与族群性、文化变迁与认同变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族群认同会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