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尼泊尔佛教宗教社团组织的变化 尼泊尔佛教与喜马拉雅山以北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密.元世祖忽必烈通过其国师八思巴邀请阿尼哥率团前来北京从事佛教建筑营造.萨迦派僧人过着拥有家室的世袭生活,尼泊尔僧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僧团制度.其僧团有四种僧侣:圣僧(Bandya或Bare)—世袭的僧人;金刚师(Vajracharya)—密宗仪式咒师;古巴朱(Gubhaju)—普通祭司;乌达斯(Udasa)—出身商人的出家人.对普通信徒来说,他们均属僧侣阶层,但都过着有家室的生活.这是一种居于喇嘛教和印度僧侣之间的一种体制.尼泊尔佛教徒经历了长期的各种天灾人祸,并且学会了在喜马拉雅山以北国度寻求生存之法.部族山民沿袭他们代代相传的原始社会理想,佛教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九月的青岛,啤酒飘香;今夜的青岛,狂欢无眠.8月19日,第十八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啤酒城内盛大开幕,一场非凡的视觉盛宴正式开启了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十八节"成人仪式".  相似文献   

3.
李为香 《求是学刊》2012,39(3):137-142
廷杖是明代帝王对士人的公开处罚,作为帝王报复“犯上”朝臣的残忍攻击和污辱,其目的在于让民众意识到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也是对其他官员和社会民众的恫吓,以儆效尤.若以仪式视角来审视,这种处罚形式承载着维护皇权的政治功能,是朝廷权力走向的一种“控制仪式”;就整个仪式原由和过程来看,廷杖是“重建”受到挑战的皇权的仪式;从仪式的终极性意义来看,廷杖处罚是受杖士人实现其人生终极意义的道德场域.廷杖伴随明朝始终,其最终消逝则反映了明代政治变迁与传统士人处世心态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4.
仪式具有象征意义和社会功能.仪式书写作为刘醒龙小说《天行者》里的一种重要叙事手段和叙事策略,是文本意义赋予和内涵阐发的途径.小说《天行者》通过相关仪式的书写,在对民办教师的主体地位、人生价值、现实存在、历史境遇以及尴尬身份的探寻中,揭示了作为乡村知识分子的民办教师的边缘身份和失语存在,写出了民办教师生存的沉重与悲凉,表达了作家深切的人文关怀.仪式书写是对社会身份认同的探求,是对民办教师期盼归趋官方体制的表达,成为表达诉求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于越历史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自从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以来,历史地理学界、考古学界和民族学界等,都立刻注意到这个遗址与古代于越部族的关系。学者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很可能就是春秋于越部族的祖先。这中间,最令人难以解释的问题是,春秋于越部族活动于会稽山区(当然也包括四明山区),见诸记载的部族酋长驻地,如埤中和嶕岘大城等,都在山地内部,部族居民过的是“随陵陆而耕种,或逐禽鹿而给食”的迁徙农业和狩猎业生活。宁绍平原虽然拥有丰富的水土资源,但是由于这片潮汐直薄的沼泽平原,土地斥卤,饮水和燃料等也都难以解决,长期来对部族居民是一片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直到越王句践即位以后,他才把国都迁移到山麓冲积扇的平阳,准备以此为跳板,进一步跨入平原。但是,这  相似文献   

6.
释"姑妹"     
钟翀 《浙江学刊》2001,(2):155-157
今浙江省金衢一带古属<禹贡>扬州之域,但当地有文献可征的历史,则要以名为"姑妹"的部族在这个盆地中的出现开始."姑妹"部族诞生于金衢盆地之际,正是中原华夏文明曙光初露、东亚民族音信互通之时."于越"、"东瓯"等族皆屡见于经传史乘,前人亦多有论述,独"姑妹"之史事鲜为道及.盖春秋之际,"姑妹"已为越国所并,其数百年文明史,渐至湮没不彰.今请得而申论之.  相似文献   

7.
成人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进行自我导向的学习,具有儿童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儿童在经验、独立性和责任心方面与成人的区别只具相对的意义.成人学习并不为成人所特有,实际上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高级学习方式,成人学习与儿童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创造适合的条件,如启发人格独立、开放学习资源、优化学习环境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等,可以在现有的儿童教学体系内开展成人式学习,并极大地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和水平.在现行学校体制下开展成人式学习,有利于吸收成人教育学发展的新成果;有利于倡导终身学习思想,构建学习型社会;有利于转变儿童学习方式,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在芬兰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以爱德华·韦斯特马克为首的民族社会学派和所谓“政治经济历史学派”,对芬兰社会学的建立与发展影响极大。后者主要研究具体的(尤其是芬兰农村的)社会问题。U.哈尔瓦对乌果尔-芬兰部落和俄罗斯部族的民族志学传统的研究,对芬兰社会学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互动仪式链理论下,高校开学典礼被视为一种互动仪式,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运行机理体现在强化身份认同的身体在场、加强价值引领的焦点关注、提升情感体验的象征符号和进行行为规约的仪式流程四重向度。从互动仪式链理论审视高校开学典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有效发挥面临四重困境,即仪式价值迷失,落入形式主义窠臼;参与主体缺位,阻碍情感共鸣生成;符号象征弱化,消解情感能量聚集;流程形式固化,削弱教育情境感染力。高校可以尝试从价值引领、在场升华、情感积累和情境重塑四方面优化开学典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壮族的祭祀仪式是通过一套完整的仪式来展现其信仰根基和精神依托的.广西马山县内过屯壮族社庙祭祀仪式的实践过程充分表明,虽然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壮族传统的祭祀仪式实践方式正在经历由规则向策略的转变过程,并不断呈现新的表现形式,但壮族民众依然能通过这一整套的仪式来完成对自身信仰的延续和社会关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年轻的亚非国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人种语言情况复杂。有的国家使用几十种,另一些国家(印度、印尼)甚至使用几百种当地语言。这些语言各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高度发展的民族语言,也有部族语言、方言;有具有悠  相似文献   

12.
杜靖 《创新》2007,1(1):119-123
“太阳三足乌”图案是古代东夷内部两大集团——日部族和鸟部族——图腾徽志的合一,是东夷内部通过战争与婚姻整合的社会事实投入到神话传说中的结果。此外,本文一反释“日”为象形文字的说法,提出了“日”为会意字说,并对作为性秽语“日”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舟车闻见录》是江藩在行旅途中陆续写成的,写作时间晚至道光二年(1822).书稿初成时有十卷,后有增补,今仅存四卷,共收文164篇,另可辑得佚文45篇.《舟车闻见录》的版本有清抄本两种,至1948年才有上海合众图书馆石印本.《舟车闻见录》内容博杂,涉及朝章国故、部族属国、人物传记、庙宇器物、草木鸟兽等;价值丰富,表现在反映国政民情、记录草木名物、印证思想行迹、辑存史料文献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从戏曲与礼乐文化的关系入手,来探讨清代地方官府演剧的戏曲史意义.文章认为,清代地方官府的戏曲活动主要有祭祀演剧、万寿庆典演剧及署宅堂会演剧三种类型;这些戏曲活动虽然功能、特点各异,但从礼乐视角看实际上都是一种配合地方诸礼而演的"乐";而各地官方仪式用乐的戏曲化,既是清代礼乐与戏曲交互发展演变的结果,同时又反过来对清代戏曲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饕餮新证——古代青铜器图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周时期的青铜器镌刻的动物纹样,其指向是远古时代的生活、生产、战争。饕餮是其中最为困惑人们的一种图纹。它的真实意义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以来,学者曾对此作出种种解说。本文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另僻新说。通过语源学、民俗学、文献学以及考古文物材料的考辨,认为“饕餮”一词由“贪”衍化而来。它所隐藏的社会意识就是把贪婪作为敢对部族的象征铭刻在祭器、礼器上。而这一部族正是用羊作为图腾标记的羌戎。这种对立,体现了传说时代中炎帝集团与黄帝集团之间的战争、联合,最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渤海的主体民族是靺鞨,核心是粟末靺鞨,这一传统观点至今仍然最具说服力.仅仅从接受唐朝册封前大祚荣政权的国号为靺鞨,以及当时外部世界对他们的称谓是靺鞨这一点就足以说明问题同时.我们对靺鞨族的来源也应有新的认识.靺鞨族、甚至粟末靺鞨部都包含着其他民族或部族的因素都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成人认知结构的两重性及其对教与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英俊  曲艺 《学术交流》2001,(1):140-143
在成人教育中,人们往往强调应充分利用成人"经验-知识型"的认知结构,即只看到它的促进功能,而忽视它还具有阻碍作用.那些浮浅的、片面的和非科学的经验,对教学产生了干扰和破坏作用;那些可辨别性、稳定性和清晰性较低的经验,影响了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透视成人认知结构的两重性,有助于把握它对教与学产生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搞好专业实习是提高成人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1、成人高等教育的实践性原则要求必须搞好专业实习。普通高等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其教学内容虽强调能够应用,但并不是学什么就一定用什么,学习只是一种知识储备,学了总会有用。与普通高等教育比较,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质在于它不是单纯的基础教育,而主要是一种职业教育,学生来自实际工作部门,所学专业与从事的工作性质一致,强调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研究和现状调查,梳理介绍了蒙古国西部卫拉特部族藏传佛教寺院及从教人员历史与现状,探讨了跨境部族相同的宗教信仰对中蒙两国人文交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也是先秦时期历史传说重要的诗歌形态的载体.楚辞中的历史传说具有宝贵的文献价值,既体现出楚文化的地缘特征又体现出跨越部族、地域、时代的畛域和超脱政治恩怨的兼容并包的属性,以及文化上的宽容性.屈原对历史传说的选择具有明确的目的,主要不是用于描述历史的发展,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治国理念、人生理想和现实感慨,以及求索和怀疑精神,是经过筛选之后决定选择哪些历史传说.同时,对于作品中的历史传说的编排、运用也颇具匠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