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刚直清正的政治家、杰出的史学家.他和他所主编的《资治通鉴》,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然而,对其评价(尤其是对司马光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现在该是实事求是地历史地重新研究和评价司马光的时候了.(一)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闻喜县南旧夏县治)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其父司马池,官至兵部郎中、无章阁特制.他从小智勇超群,聪慧过人.《宋史》说,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相似文献   

2.
一司马光(1019—1086)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官僚地主之家。他的父亲司马池官至天章阁待制,颇有政声。司马光十五岁“于书无所不通,文辞醇深,有西汉风”;恩补郊社斋郎,继迁将作监主簿。他二十岁,即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甲科,官除奉礼郎华州判官,从此进入仕途。历任苏州判官、国子直讲、馆阁校勘、史馆检讨、并州通判、开封府推官等职。仁宗嘉祐六年(1061)司马光擢修起居注,同  相似文献   

3.
《资治通鉴》是蜚声中外的史学名著,主编司马光是立有不朽之功的伟大史学家。开展对《通鉴》与司马光的研究和讨论,应当是目前史学史战线上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从司马光的治学情况加以探讨,以求揭示《通鉴》一书的完成,与司马光治学内容的密切关系。一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其家素清寒,但终究世代为宦。因此,读书从政,成为这个家族子弟的必走之路,正如司马光所云:“徒以儒术承家,早用门资署吏。”(《司马温公文集·谢检讨启》,下简称《文集》)司马  相似文献   

4.
九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著名史学家、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历史学学部委员、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吴泽先生,应邀到郑大历史研究所、历史系、省社会科学院三个单位分别作了题为《谈治学经验和治学道路》、《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历史学比较研究》的学术  相似文献   

5.
华东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于九月十日至十六日在上海举行1982年年会.会议以学习、宣传和贯彻十二大精神,进一步办好学报为中心,研究交流了学报编辑工作的经验和问题.会议认为,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必须大力提倡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正确处理理论、历史、现状三者的关系;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又努力为学术理论的繁荣作出贡献;必须努力提高学报在学术理论研究中的组织、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新近在日本发现的司马光佚诗7首进行了分析,对研究司马光的生平、思想及北宋历史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与史学家。对于司马光的史学成就,没有人怀疑与否定。但是,一说到政治思想方面,历来论定他是“守旧派”、“顽固派”。其原因,大都由于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本文从具体分析司马光一生的政治思想出发,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司马光究竟是否守旧与顽固。假如读者能从中看出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真正原因,笔者将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8.
在院党委、院领导的重视和全院广大师生的热情支持下,我院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九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举行。这是一次综合性的学术讨论会,共收到论文七十六篇,其中社会科学论文五十篇(哲学三篇,经济学三篇,历史十篇,文学九篇,法学十篇,语言学五篇,其它十篇),自然科学论文二十六篇(数学十三篇,理化十三篇)。这些论文较集中地反映出了我院近几年来的教学、科研的水平和成果。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司马光,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不但生前屡遭排挤打击,而且身后被打入“奸党”,几乎被掘墓毁尸。近年来,司马光的名誉和历史地位,逐渐得到恢复,关于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学界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本文从学术讨论的角度出发,评述司马光与青苗法的各个方面。对一些笔者不能苟同的观点,亦当直言不讳地提出商榷。1 司马光与王安石是同时代人。无论从年龄,身世、社会经历,还是从思想道德、立场观点来看,他俩大体相同,或者说仅仅是大同中存小异。所以宋代人大多认为“金陵(王安石)亦非常人,其操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九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太原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和全国各地(含香港)近六十位中外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学术讨论会对赵树理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特别是为农民服务的方向,坚持走文艺的  相似文献   

11.
《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著名编年体通史,历来得到人们的推崇。对这一历史名著的研究,代不乏人,不断深入。在《通鉴》的考证、注释以及编修的分工、社会作用、历史地位、正统观、记叙战争、记叙农民起义等方面的研究上有着丰硕的成果。但是,《通鉴》还有很多领域值得研究。本文试图通过《通鉴》对变法革新的记载,来分析司马光对历史上变法革新的态度,或有益于司马光其人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的代表作品《资治通鉴》是北宋以前史著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史学发展影响深巨。《资治通鉴》在史学目的、历史研究与现实的关系、史料搜集与整理、历史范围、叙述方式以及史著规模等方面,均达到了当时世界史学的最高水平。现代西方实证主义史学与批判的历史哲学的争论,也可以从司马光史学观点中得到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3.
司马光作为史学巨匠,其成就是举世公认的。然而,司马光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历史学家,在北宋中期的那场大变革——熙丰变法中,他是以反对派领袖的面目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因此人们常常把他匡定为拉历史车轮倒退的反面人物,这未免是一种失之公允的论断。本文并不准备全而地评价司马光,只想对王安石领导的变法进程及司马光  相似文献   

14.
司马光是理学的重要创始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1)司马光积极参与了北宋疑古惑经的学风建设,为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学术环境;(2)司马光系统地提出并探讨了“道体”这一理学的核心问题;(3)司马光重视突出和阐发“治心修性”这一理学的精髓内容和存养工夫;(4)司马光完备地提出了理学的基本范畴;(5)司马光有力地卫护了北宋新生理学的成长壮大等五个方面得出结论:司马光是北宋理学当之无愧的重要创始人和奠基者。并进一步通过与“北宋五子”的理学思想的比较,突出了司马光的理学重要创始人的地位。最后,分析了司马光理学思想长期受冷落的原因,指出主要的原因是受理学主流派程朱及其后学的贬黜  相似文献   

15.
司马光及其助手撰写《资治通鉴》,先作丛目,再制长编,最后删修定稿,程序井然,给后世留下一种极有参考价值的历史编纂法。南宋李焘踵司马光之后,续司马光之书,成北宋九朝编年巨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它是司马光长编法影响下的第一部史籍。迄今为止,人们对《通鉴》及其编纂法有过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但对司马光长编法的专题论述,似乎尚可进行深入探讨。今以《司马光长编法与李焘〈长编〉》为题,说些极不成熟的意见,以期得到同志指教。  相似文献   

16.
九月的重庆秋色如海,枫林如丹,在照眼的秋光中,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200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9月22日-9月24日在四川外语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17.
北宋熙丰时期以司马光为首的洛阳诗坛以其文化特性而为人瞩目,承载了政治、思想学术等文化意义的洛阳诗歌的形成,与司马光、邵雍等洛阳诗人的政治家、道学家身份和他们的并非纯文学意义的诗歌观念有关。本文对洛阳诗人的诗学观念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认为他们总的倾向虽然是重道轻文,但并不否定诗歌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学者议论纷纷司马光的历史名著《资治通鉴》未载屈原的行事,成为中外学者骤讼纷纭的重要问题。司马光为什么在此书中对显赫有名的屈原竟只字不提?古往今来学者们对此大致有以下疑问和态度: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有众多的人物,要把每个历史人物的诞生地点都弄清楚,这既不可能也不必要,然而有些重要的历史人物的诞生地却必须弄清楚。司马光(1O19—1086)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史学家,无论编撰中国通史、中国政治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史学史或有关地方史、志,都是必须列出的重要人物。如果我们对他的诞生地不甚了了,将会影响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全面正确了解。本此宗旨,我们拟对司马光诞生地作初步考订。  相似文献   

20.
司马光创作史学名著《资治通鉴》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司马光在其著作中力求描述历史的本来面貌,用“国家兴衰、生民休戚”两项纲领作为修史原则,在历史编纂学上提出考异法、先修长编的修史原则。正是以这些史学思想为指导,才得以完成《通鉴》这一“网罗宏富、体大思精”的编年史。西方有的学者认为编年史只是假历史,是空洞的叙述、无言的事物。孰是孰非,留给学者们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