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一个重要主题,其基本含义是教育学生如何去开拓事业。创业教育目标的确立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创业教育其根本性、整体性的目标是要培养企业家精神。所谓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体现出来的开创而执着的精神特质。大学创业教育的操作性目标是从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等四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操作性目标是为根本性目标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创业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推向深入的一种具体形式和方法 ,也是高等教育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要求。要使大学管理者和大学生都要树立创业意识 ,培养创业精神。要使将来的大学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 ,而是成为工作岗位和工作机会的创造者。探索大学创业教育的规律、模式和方法 ,是解决大学毕生就业困难的关键 ,也是推进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创业教育在国外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和技能的培养,大学创业教育普及程度低。当前,大学开展创业式教育很有必要。文章讨论了大学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模式和创业教育的途径,并对大学创业式教育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4.
试论大学创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大学创业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选择。面对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应从大学精神、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三方面培育大学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大学创业教育应进一步贴近学生实践,贴近中小企业与乡镇,贴近西部地区而开展,以此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多学习草根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强不息、自立成才,这就是当代大学毕业生的草根创业教育模式。这种创业教育模式具有本土性、实用性与创新性等特征。草根创业教育模式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6.
一、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基本情况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新型高学历企业家不断出现,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伴随着扩招而导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以及大学创业教育的不断开展,大学生创业热情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不少大学毕业生或即将毕业的学生试图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然而,几年的实践显示,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并不尽如人意,创业的成功率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培育大学的创业文化,应该打造创业精神、创业教育、创业实践以及创业制度等层面的多重文化特质立体架构。要坚持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服务经济与引领文化、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统一的原则。通过构筑价值体系,提高主体素质,搭建实践平台,完善保障机制等途径来构建大学的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如同19世纪初洪堡思想缔造了研究型大学一样,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术资本主义理论、三螺旋理论等揭示了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模式。创业型大学是以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为目标、以桥梁组织和激励政策为机制、以资金多元化和大学自治为绩效的学术组织。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拓展与官商界的关系、开发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激活学术心脏、形成创业文化是传统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中国,创业型大学正展示其独有的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而人力资源正是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核心资源和发展保障。文章通过探讨创业型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分析其五大特征,并提出六个素质要求,最后从制定战略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团队管理、完善激励措施、弘扬创业文化等方面提出五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创业型大学是大学办学模式服从外部规律的结果。其实质是大学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不断扩展外围和边际组织,内部学术资源转换为学术资本。从学术资本主义的逻辑进行推演,对外部资源的依赖虽是创业型大学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由,但创业型大学知识创新的根本使命并没有发生变化。知识创新能力是大学创业得以实现的根本性要素。现代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变的实现需要注重多样化和规制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员工不仅是连接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也是企业战略实施成败的重要因素 ,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其关键在于使得企业战略和个人职业前途计划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动态相容和统一。员工属于企业内由不同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组成的小群体 ,管理层通过影响各种小群体的核心人物 ,表彰那些能够满足企业战略需要的企业文化的代表人物 ,促使企业内部各种群体力量的综合效果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 ,从而在满足个人对其职业前途战略需要的同时 ,也保证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企业和员工间形成一种互惠的关系 ,节省个人成本和企业成本 ,最终节约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3.
论宗教与迷信的联系和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迷信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联系 ,但他们在性质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具体而言 ,在构成要素上 ,宗教是具有内外要素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而迷信则是一种粗俗和零散的思想意识 ;在内在属性上 ,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它对世界与人生的终极问题作出回答 ,属于形而上思想领域 ,而迷信是一种意识活动 ,力图解决个人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 ,属于形而下的工具范畴 ;在目标指向上 ,宗教探求生与死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而迷信则关心此时此地的现世 ;在社会功能上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可供实践操作的道德体系或评判社会行为的价值观念体系 ,而迷信只是一种简单、直接、非理性的心理调节手段 ,正是由于两者间存在的根本差异 ,最终使宗教成为人类文明的结晶 ,而迷信只是人类非理性的蛮性的遗留。  相似文献   

14.
人的双重性存在以及理性对象的双重性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存在的提供了合理性依据。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本身的性质以及人们对二者的错误认识所导致二者的断裂产生了文化危机,文化转型成为必然。能整合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断裂并促使二者协调发展的新理性精神成为文化转型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模式为新理性精神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后教学法理论并不是简单地否定教学法,而是对教学法批判地继承和超越。继承意味着实践后教学法需要学习和分析教学法,结合教学实际,综合运用和创新教学法。超越教学法则意味着突破选择教学法的思维局限,把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构建教师理论,并重新定位教师、学习者和教师教育者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认识一种语言,应首先从句子结构开始。汉语句的结构和英语句的结构有相似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汉语是意合型语言,英语是形合型语言,这就在很多句子结构上产生了不同。文章将从这个方面展开讨论,进而提高对汉语句和英语句特点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春仔花是闽南与台湾特有的民间技艺及闽台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闽台同根同源的历史见证。对春仔花的形式类型与发展脉络作一番整理与阐释,挖掘其中蕴含的闽台文化变迁和艺术流变形态,探究其在闽台两地蛰伏与蜕变的过程,对比闽台民间春仔花技艺传承与保护方式的差异,探索适合两岸民艺的现代发展之路,促进闽台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欧洲空间局和欧洲联盟分别就空间合作框架和空间应用发展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且形成了以上述两个国际组织为核心的欧洲共同空间政策,在世界范围内独具一格。两个区域国际组织之间不仅在空间项目上互相合作,在空间法律政策上相互协调,并且呈现了机构上相互融合的趋势。欧洲的空间法律和政策对中国和亚洲的空间法律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历来被误读,有巫书、地理书、博物志诸说。其实,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写海洋的经典,又是一部?集古代社会早期文化的经典,一部蕴含中国文学艺术原生态素材的经典。《山海经》以人为本,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和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一是流变性与包容气魄,二是原创性与求异思维,三是多元化与前瞻理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交往已成为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普遍方式 ,交往理论研究愈来愈成为哲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 ,比较和分析了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关于交往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二者的历史关联以及各自理论中关于交往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历史作用。通过对马克思和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比较研究 ,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学说是哈贝马斯建构交往行为理论的重要资源。在马克思的理论中 ,交往实践范畴所指涉的广阔领域 ,标志着马克思交往理论具有巨大的思维空间 ,包含着曾被遮蔽的现代意蕴 ;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则为我们进一步阐释马克思交往理论、丰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深化现代性问题的思考 ,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和重要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