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中的方言“打”字,由于大都是转义,因而用法灵活,随文生义.如打坝(筑),打杂,打短工(干),打首饰(制造),打成本(计算),打伴,打伙(结成),打水,打饭(取),打鱼(捉),打话,打乡谈(说、操),打关节(通),打油,打酒(买),打卦(卜),打合同(订),打铺盖(捆扎),打手印(盖),打井(挖),打绳(拧、搓),打哪儿来(从),打趣(寻),打伞(张开),打草稿(起),打柴,打草(砍、割)………  相似文献   

2.
娄底方言中“只个、很、苦、再、害、有”等几个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同普通话比较 ,均有较大差异 ,本文用大量语言实例 ,描写和讨论了他们的特殊性及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3.
4.
陇东方言中“来”的特殊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陇东方言中"来"除了有着与普通话相同的用法之外,还有着与普通话不同的六种特殊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甘肃陇西方言中“个”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量词。普通话中量词"个"的泛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个"的使用频率。与此同时,"个"在方言中仍然保持着一些特有功能。本文基于目前"个"在普通话中的研究现状,对"个"字在陇西方言中的用法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认为"个"在陇西方言中同普通话中的用法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自己特殊的功能。本文重点论述"个"在陇西方言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用法,即充当指示代词标记以及结构助词功能。  相似文献   

6.
栖霞方言的"不"、"没"与普通话的"不"、"没(没有)"基本对当,都可以用于谓词性成分的前边,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等的否定,但用法上仍有一些细微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这些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8.
文章介绍了祁东方言中介词"得"、"走"、"拿"、"帮"的用法,并利用语法化的"叠加性"特点得出:它们都是在非典型连动式的句法语义框架中虚化的,基本都是由尾重心原则和认知上的前景凸显触发的;但与普通话中相对应的介词相比,虚化程度较低,还残留着一些词汇义,在特定情况下能恢复作动词。  相似文献   

9.
方位词“上”的自由与粘着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位词"上"的自由用法表现在上下对举用法,也有可用在动词、介词之后等用法.方位词"上"的粘着用法主要是附在名词和名词短语后,"上"对其是有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讨论了"向"语法化过程中的几个特殊问题。"向"与"乡"在动词和介词用法上是相通关系,而不是相同关系;"向"和"乡"的词义引申路径相同,但存在发展先后之别,后因"乡"词义的发展而与"向"分道扬镳。文章对先秦"方位词+向"的特殊性进行了论述,认为从"方位词+向"到"向+方位词"这一语序的变化是因"向"介词化后,在介宾结构的类推作用下发生变化的。介词"向"还可以进一步虚化,成为动词的粘着成分,使得"向"可从句法层面进入到词法层面。  相似文献   

11.
浅析青海方言“把”字句的几种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青海方言“把”字句的几种特殊用法靳玉兰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汉藏杂居地区,汉语对藏语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它早已成为汉藏人民共同交际的工具;反过来说,藏语对汉语的影响也是特别突出的,比如,青海方言里“把”字句应用得相当普遍,它的作用在于提前宾语...  相似文献   

12.
南阳方言“哩”的用法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哩”在南阳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作为句末语气词,在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中分别有不同的语义特点,某些情况下可以和普通话中的一些语气词互换。在用时间提问的特殊疑问句中,“哩”容易产生时态的“双重性”。“哩”在表义上还存在“模糊性”。“哩”在南阳方言中也有一些结构,发挥着特殊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宝鸡方言里“的”字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描述了宝鸡方言里“的”字的用法,指出“的”与位于它前面的形容词、代词等构成“的字结构”,并归纳了这一结构的语义、语用特点,从而得出结论:“的”字结构反映了宝鸡方言的口语特点。它不规范,应以普通话去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15.
16.
盐城方言助词"着"与普通话助词"着"的用法大体一致,但也有差别。"着"在盐城方言中有两类用法,一类是动态助词;一类是语气助词。盐城方言中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也有"持续义""存续义""伴随义"三种,与普通话助词"着"的不同之处在于存现句中"着"的意义的细微之处、语音节律要求以及"着""了"的并列使用。盐城方言中语气助词"着"表示祈使语气、先时语气,此外还有一种反问语气用法。  相似文献   

17.
陕北方言口语中“家”的使用频率很高,其中有的用法和普通话相同,而有的则延续了古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拟就陕北方言口语中“家”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绍兴方言中的词缀"生"主要用在数量词之后,表示对事物的描述或强调.文章认为它的基本作用与近代汉语中的词缀"生"是一致的,但用法上发生了演变,既有继承性,又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剖析“的”的几种特殊用例,旨在探索汉语虚词转化演进的一般趋势,从而为揭示汉语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提供一些佐证。着重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 “他的老师教得好”和“他的老师当得好” (2) “今天我的东”  相似文献   

20.
恩施东乡,泛指城东较边远的5个区大部,这里说的主要是清江流经这几区的汾水河和建始接界的绵羊口一带的河谷。这近百里的河谷两岸的语音和周围地带相比较,有着它独有的特点,六个声调(现已极少)、五个声调和四个声调都有,坡上坎下,不出三五里就不同,甚至一家一家不同乃至一家人中几个声调并存,而最有特色的是四个声调的方言中那几个特殊的声母。它们比较集中地存在下列(按《广韵》系组分类法排列的)四组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