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法西斯主义在政治上突出表现为独裁专政。这是法西斯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日本法西斯主义也是如此。它主要是以军部势力为核心力量,以军部独裁为主导形式的法西斯主义专政。我们称其为军事法西斯主义政治独裁。本文拟通过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政治独裁的历史过程和各方面表现,对其进行历史的分析,阐明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政治的历史实质。  相似文献   

2.
法西斯主义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反动思想,是封建主义与资产阶级学说的大杂烩,是对共产主义思想和民主自由思想的极端反动。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在思想上继承天皇专制主义,利用国家政治权力控制舆论宣传工具,向国民灌输“高度国防国家”思想和天皇主义意识形态,对人民进行精神奴役。一  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明治维新后,在日本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封建专制的天皇主义。统治阶级以此来支配人们的精神生活。首先是用来武装军队。1878年和1882年,日本相继颁布了《军人训诫》和《军人敕谕》…  相似文献   

3.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国际社会构成了以下几种矛盾。(1)社会主义苏联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2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 )随着法西斯主义的出现 ,并发展成为世界性历史逆流 ,便形成了法西斯主义势力与反法西斯民主力量的矛盾。在这些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矛盾中 ,由于法西斯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反对资产阶级民主 ,反对民族解放 ,便决定了它成为各种矛盾的集中点 ,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就成了世界现代史的主要矛…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法西斯主义。据不完全统计,在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比列时、奥地利和荷兰等60多个国家,存在着新法西斯主义及其组织的活动。新法西斯主义及其活动战后,在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极右翼组织与新法西斯主义党派,其形式广泛多样,除少数骨干分子为老法西斯分子之外,新法西斯组织成员绝大多数是1945年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入。据调查,30岁以下者占68%,31~50岁之间占23%,50岁以上者只占9%。新法  相似文献   

5.
日本天皇制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构成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所王金林法西斯主义作为帝国主义全面危机期间的一种极端反动的社会政治思想,它无论在德、意,抑或是在日本,无不具有许多共性。对此,近年来我国学者已作过精深的研究,但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法西斯主义在不同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在战前的日本,大川周明是与北一辉齐名的“超国家主义”运动的二大巨头之一,是法西斯主义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思想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曾对日本法西斯主义运动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在研究法西斯主义的起源时力图歪曲法西斯主义现象同资本主义制度演变之间  相似文献   

8.
法西斯主义与性政治:奥·赖希的阐述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时,奥·赖希对马克思主叉肯定中蕴涵着否定、继承中蕴涵着批评.他提出,法西斯主义是普通人性格结构的组织化的政治表现,性压抑和权威主叉家庭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宗教神秘主义的实质在于否认性经济的原则,文化政治的核心是性问题.构成劳动民主的三种生活职能爱情、劳动和认识是有机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新法西斯主义和宗教左翼〔美刀.M.斯沃姆利苏联的共产主义体制瓦解后,多数美国人都松了一口气。认为极权主义已基本过去了。在二次大战期间,德意法西斯被打败时,人们也有过类似的想法。然而,在美国没有人象对共产主义那样认真探讨过法西斯主义的根源,虽然眼前还看...  相似文献   

10.
北一辉思想及其对日本法西斯主义运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一辉是战前日本法西斯主义运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所著《日本主义法案大纲》一书,其问世比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还早五年,他是世界上最早的法西斯主义思想家之一。北一辉的理论有其独特的内容,其思想的发展有独特的脉络,其政治活动有独特的方式,甚至他最终竟死于军部法  相似文献   

11.
论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文化源流南开大学张世良现代日本之所以走上法西斯军国主义道路绝非偶然,而是有深厚的思想文化作为其基础,包括日本的岛国文化、政治文化、青年文化和对外来文化的选择定位。本文试图从文化视角对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思想源流作初略的探讨。一、岛国...  相似文献   

12.
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与战争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战争开辟国家法西斯化的道路,来挽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强行将国民经济纳入战争轨道,使国民经济军事化,为法西斯侵略战争服务。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求救于史学界同仁。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无产...  相似文献   

13.
米哈伊·瓦伊达(Mihaly Vajda,1935—)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同赫勒、费赫尔、马尔库什同为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成员,长期在卢卡奇影响下开展理论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卢卡奇去世后,赫勒和费赫尔夫妇、马尔库什夫妇移居澳大利亚和美国,而瓦伊达继续留在匈牙利。因此,人们对瓦伊达的关注和研究相比于布达佩斯学派其他几位成员要少一些。在我国学术界,对赫勒、  相似文献   

14.
五十多年前,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和中国、朝鲜的民族解放运动,仅仅3年时间,就动摇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促使政治改革成为当时的首要问题。在1929—1931年间的危机时期,日本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军事化,各级当政者变得越来越专横,以致使社会上各个阶层都对议会制度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到了三十年代末,盛行于罗马与柏林的法西斯主义不仅在东京有所表现,而且在整个日本都能看到一种“天皇制法西斯主义”的专制制度。军事集团、高级文官以及企业老板、金融寡头和财阀之间的紧密勾结形成了当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布达佩斯学派认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作为应对资本主义矛盾的"现实的社会主义"是一种自主的社会-经济形态,它既不是资本主义的退化变体,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实现。赫勒、费赫尔和马尔库什在其合著的《对需要的专政》中作了详细的阐述。瓦伊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苏联制度("现实的社会主义")不仅不能代表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甚至不是对资本主义矛盾的解答,而是对俄罗斯历史的进退两难的一种回应,它仅仅表现为一种从权力阶层视角出发的合理性,而不是对社会整体来说的合理性。因此,我们应把苏联模式的"现实的社会主义"谨慎地视为对痛苦经历和现代性问题的一种理论的-实践的回应,将其视为意识形态,视为运动。  相似文献   

16.
初学日本史的大学生往往会为日本史学界的巨大分歧而感到吃惊。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为什么总是没有定论?德川幕府统治是否封建主义?明治维新是不是革命的?如果是革命,又是什么性质的革命?明治时期的日本是资本主义,还是国家资本主义?这个国家为什么走上帝国主义扩张的道路?三十年代的日本是不是法西斯主义?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日本究竟是防御性的,还是侵略性的?运用当前的先进社会观点来看,当时的日本经验和欧洲的过去有许多共同之处,因而也就易于沿用说明欧  相似文献   

17.
日本法西斯主义作为世界法西斯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对内实行暴力统治、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等基本点上,同其他国家的法西斯主义是一致的。但基于独特的国情,与德、意等国先在基层形成势力,然后夺取政权的"自下而上"的法西斯化过程相反,日本法西斯主义是通过与天皇制统治体制的结合,即"自上而下"的途径形成的。日本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主义与天皇制统治体制的结合,主要表现为与军部势力的结合,因此也可称为军事法西斯主义。在日本法西斯化的过程中,军部是如何与法西斯主义结合的?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是研究日本近现代史十分重要的课题,木文拟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费尔巴哈的非历史性和施蒂纳的"唯一者"概念展开了批判,在这一批判当中,马克思恩格斯构建了作为解释原则的历史概念和作为人类历史发展前提的现实的个人概念,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实现了自己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9.
陈燕霞 《社科纵横》2013,(1):198-200,229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哲史上,是其哲学体系形成的主要理论标志,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真正诞生地和发源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及了"世界历史"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了阐述,这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总结,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说,不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就不可能真正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范长征 《社科纵横》2007,(10):102-103
对历史题材进行元虚构创作的小说,历史与虚构通过元虚构的方式进行"历史重建",实现了对历史题材进行元虚构创作的意义,这个意义在于,对抗现实主义小说和历史叙述的推定论断,质疑对过去的可知了解的绝对性,明确历史展现、过去和现在的意识形态含意,并尽可能多地展示给读者们种种隐藏的某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