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观印度三千年的文学史,几乎可以说成是诗歌和诗剧的发展史。印度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上古诗歌总集——《吠陀本集》。其后有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产生,使印度古代文学得以举世瞩目。此后又出现了佛教诗人马鸣、迦架陀娑、伐致呵利、苏尔达斯、杜勒西达斯等大诗人,更显示出印度文学的卓越成就。近代大诗人泰戈尔以其颂神诗集《吉檀迦利》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更使印度文学达到了辉煌灿烂的顶峰。印度历代经典喜欢采用诗歌体,朝廷中也培养宫廷诗人,国王有擅诗者,后妃公主也往往以能诗著称。至于印度戏  相似文献   

2.
古典长诗的典范《罗摩衍那》《罗摩衍那》的意思是“罗摩的游行”,即“罗摩的生平”或“罗摩传”,其现存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四或三世纪直至公元后二世纪。它是印度古代的又一部规模宏大的叙事长诗,与《摩诃婆罗多》并称为印度古代两大史诗。《罗摩衍那》为后代的古典文学开了先河,尤其成了长篇叙事诗的伟大典范,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罗摩衍那》是印度人民对  相似文献   

3.
汉印语音对比与教学提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地语属印度欧罗巴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通行于印度中部和北部广大地区。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宪法生效,根据宪法规定印地语成为印度的国语,在印度印地语和英语为印度官方语言。现在,印度使用印地语的人数有三亿多,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汉语和英语。除印度次大陆外,在太平洋的毛里求斯、斐济各约有1/3的人讲印地语。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及苏里南等国也有相当数量的人讲印地语。印地语使用的文字是梵文天城体。天城体是一种拼音文字,书写时自左向右。印地语源于梵语,由普拉克利…  相似文献   

4.
今年 9月 1 4日是印度的“印地语日”,为期 1 0天的第七届“世界印地语大会”也在新德里隆重开幕。这引起了印度印地语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它在世界上的流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民族及其文化在地球上的兴衰 ,至少目前是如此。印度独立前后的历代领袖人物都深知语言问题的重要。独立前 ,圣雄甘地就一再主张以印地语为国语。1 949年 9月 1 4日 ,印度立法会议通过决议 ,决定以印地语为国语。另一方面 ,在政府领导人试图使印度成为世界强国的同时 ,也曾极力使印地语成为世界性语言。为达到此目的 ,他…  相似文献   

5.
杰辛格尔·普拉萨德(1889——1937)是印度近代印地语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一生从事写作和经商,主要作品有九部诗集,十三种戏剧,三部长篇小说和七十篇短篇小说。长诗《迦马耶尼》是他的代表作,发表于1935年。印度文学评论家格利生德沃·谢尔马曾经说过,“《迦马耶尼》是普拉萨德最成熟的作品”,也是近代印地语文学中“最伟大的创作”之一。事实正是如此,本世纪四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6.
冉斌 《南亚研究》2000,(2):81-85,96
以克利方言为标准语的现代印地语是十九世纪中叶之后随着民族文化复兴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在印度的传播逐渐兴盛起来的 ,二十世纪初 ,一批具有民族觉醒意识的知识分子还在为使之成为文学语言而努力。现代印地语诗人杰耶辛格尔 .伯勒萨德 (1 889—1 937)最初是用伯勒杰语创作诗歌的 ,大约在1 91 1年前后 ,他开始用现代印地语写诗 ,这无疑符合了时代的潮流 ,因此印度评论家说 ,伯勒萨德从此开始“走出伯勒杰语的窄巷 ,踏上克利方言印地语的大道”1。除了《王公的伟大》等几个篇幅较长的叙事诗外 ,伯勒萨德前期的现代印地语诗歌基本上都收集在经…  相似文献   

7.
任飞 《南亚研究》2002,(1):80-84
杰耶辛格尔·伯勒萨德 (1889—— 1937)是印度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他对印地语文学做出的贡献使他得以与普列姆昌德齐名。1伯勒萨德的诗作中往往弥漫着一种神秘主义、唯美主义和强烈的伤感主义色彩。这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浪漫风格。印地语文学界称之为阴影主义。一般认为 ,阴影主义神秘、伤感的美学特征更接近诗歌创作。其实细细品味 ,不难感受到伯勒萨德的小说也同样濡染了诗一般的浪漫情怀。印度古典短篇小说主要存在于《五卷书》、《嘉言集》、《故事海》以及《佛本生故事》等民间文学中 ,但这种故事文学的传统在古…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代中期,印地语小说界兴起了“边区小说”①流派,帕尼什瓦尔·雷努②是该派的开山鼻祖。他的两部长篇边区小说(1954年出版的《肮脏的裙据》和1957年出版的《荒土地的故事》)风格独特,极富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在印度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部小说愈益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本文试图对它们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作家在《肮脏的裙裾》(以下简称《裙据》)的序中说:“这里面有鲜花也有荆棘,有红粉也有尘埃,有檀香也有污秽,有美也有丑……我不能回避其中任何一个。”③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荒土地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在印度现代小说史中 ,介南德尔·古马尔 (Jainendra Kumar190 5 - 1988)无疑是一位重要的作家。评论界将他称为“印地语现代文学史上的泰戈尔和萨拉特”1,“印度的契诃夫”2 ,“印度印地语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3 ,认为他是“印度现代第一流的小说家之一”4等。介南德尔以多重身份享誉印度。作为一位思想家 ,他接受印度传统吠檀多哲学、耆那教哲学、佛教哲学、甘地主义和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 ,并汲取这些思想的精华 ,被认为是印度现代作家中深得甘地思想精髓的作家之一 ,也是最有西方自我思想意识的作家之一 ;作为一位哲学家 ,他继承…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2月初,十余万印度教徒从印度各地涌向阿逾陀(阿约底亚)城的巴布尔清真寺,准备参加“象征性的”重建罗摩庙活动。巴布尔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巴布尔于1528年建造的。印度教徒声称,这座清真寺建在罗摩庙的位置上,是拆毁罗摩庙改建的。数百年来,这座  相似文献   

11.
葛维钧 《南亚研究》2006,1(2):62-69
7.罗摩为与其他两位罗摩——持斧罗摩和大力罗摩相区别,这里的罗摩常称师利罗摩,或罗摩旃陀罗。按照史诗和往世书的传说,罗摩可以将他的血统通过其父十车上溯到远古日族世系的甘蔗王(Iksvaku),而他作为毗湿奴的化身降临世间,则在三分时的末期,当时十首罗刹罗波那肆虐三界,率意攻伐,挑战诸神,荼毒生灵,使世上失去宁静。群神则屡战屡败,以至连神主因陀罗也自身不保。一向养尊处优的神们面对强敌,备受凌辱,心怀恼怒而又苦无良策。当初,罗波那为取悦梵天,曾经修炼严酷的苦行。梵天一时高兴,答应了他的请求,使他永远不能被神明、龙蛇、夜叉等所…  相似文献   

12.
一、对两大史诗的初步译介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卷帙浩繁 ,内容包罗万象 ,堪称古代印度的百科全书 ,在印度文化史、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后者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中心情节 ,前者以两族堂兄弟为争夺国土和政权而爆发大战为主线 ,广泛描绘了古代印度历史、政治、宗教信仰、家庭、习俗、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两大史诗作为印度文学的两块基石 ,集印度神话、传说之大成 ,为后来的戏剧、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来源。它们还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神圣经典 ,其中的主要人物一直受到教徒们的虔诚崇…  相似文献   

13.
第十四届国际《罗摩衍那》大会于1997年5月23日至25日在美国南部名城休斯敦举行。会议由美国国际印地语协会、休斯敦印度人联合会和印度世界文学与文化协会联合主办。17个国家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北京大学教授金鼎汉先生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独立后的印地语文学时,切不可忽略十一世纪以后印地语文学的传统,它是以“民众主义力开端的。在印度的土地上,挣扎于贫困之中的民众,正是作家创造力的源泉和基础,因此,印地语文学是作为民众的呼声而诞生的,是与民众的斗争肩并肩地发展起来的。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印地语文学中就曾涌现出反对宗派性宗教和封建制度的作家,而近代的印  相似文献   

15.
(一) 本世纪50年代初,印度印地语小说界出现了一些新的小说,它们很快引起了文学家和评论家们的注意。这些小说打破了小说界数年来存在着的沉闷、僵化状态,给印地语文坛带来了生机,从客观上推动了独立后的印地语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的发展,涌现出一部分优秀作品。这些小说后来被称作“新小说”。  相似文献   

16.
第十四届国际《罗摩衍那》大会于1997年5月23日至25日在美国南部名城休斯敦举行。会议由美国国际印地语协会、休斯敦印度人联合会和印度世界文学与文化协会联合主办。17个国家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北京大学教授金鼎汉先生应邀参加了会议。 5月23日晚,开幕式在休斯敦瓦特翰会议中心举行。3000余人莅会,其中2500余人为印裔美  相似文献   

17.
试论印度地区外交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自1974年独立以来,一直把在南亚确立主导地位和势力范围作为其地区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为此,印度积极推行霸权和扩张政策,致使与邻国关系紧张:与中国于1962年发生过边界战争;与巴基斯坦则三次兵戎相见;与其他国家诸如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小国多以政治渗透、经济封锁、武力威胁乃至军事干涉为国家间语言,和睦相处的少,关系紧张的多。冷战术结束后,印度对外政策虽然作了很大调整,在处理与邻国双边争端中采取积极、灵活乃至宽宏大量的作法,但其地区外交的根本目标没有丝毫改变。一、地区外交政策的理论如同任何一种外交…  相似文献   

18.
普列姆昌德(1880—1936)是印度现代著名作家,1880年7月31日诞生于印度北方名城贝拿勒斯附近的拉姆希村,原名丹纳伯特·莱易,1901年开始用乌尔都文写作,1920年开始用普列姆昌德的名字写作。1920年前他原在政府部门供职,在甘地倡导的不合作运动的思想影响下,辞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从事专业创作。1923年他创办了萨尔斯瓦德出版社,1930年创办天鹅出版社,1936年逝世。普列姆昌德是现代印地语小说的奠基人,他的作品使现代印地语小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  相似文献   

19.
一源远流长、独树一帜的印度法律文化在近代受到英国法律文化的严峻挑战。早在三千多年前,以《吠陀经》和同时代的非雅利安人的习惯为基础的印度法已经产生,至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出现《摩奴法典》等法规汇编,其影响及于东南亚诸国,从而逐步形成了印度法系。公元十世纪以后,印度受阿拉伯人统治,伊斯兰法虽被引入某些地区特别是北方各省,  相似文献   

20.
崔连仲先生所著《从佛陀到阿育王》出版后,我很快就读到了。可能因为是同行,对于它所叙述和讨论的这一段历史也感兴趣,加上在林承节《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1982年)和刘欣如《印度古代社会史》(1990年)以后,又是相当久没有见到印度的断代史了,我读这本书时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