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麟 《当代老年》2008,(4):18-19
五十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上曾活跃着一支由我国志愿军驾驶的嘎斯车队,哈尔滨籍志愿军老战士李滨生向我们透露了有关嘎斯车队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史家多将目光投注在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幕后外交折冲,实际上1951年元旦志愿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并打过三八线,同样是抗美援朝重大决策的经典之作.首先要说明的是,大量新历史文献证明,打过三八线并不是志愿军参战的既定目标.从中国的安全利益、参战的战略意图和初期作战目标等各方面看,打过三八线并非志愿军非实现不可的目标,所以在毛泽东与志愿军司令部之间,才出现了何时发动第三次战役和是否打过三八线的不同看法,同时在中国与盟友之间出现了复杂的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3.
崑岑 《中外书摘》2009,(4):43-46
1951年10月,父亲杜平率领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观礼团在北京活动期间,周恩来专门找父亲谈过话,他向父亲详细询问了志愿军管理战俘的情况,并对战俘工作做了指示。周恩来说:“外俘的管理,全部由志愿军负责,伪俘的管理,由人民军负责。”他要父亲以此建议征求金日成的意见,然后向他报告。周恩来还要父亲从现在起就亲自抓战俘这项工作,要派人去检查,不能大意,以免给将来交换战俘带来被动。  相似文献   

4.
抗美援朝战争60年之后,22位志愿军老战士近日跨过鸭绿江大桥,再次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他们也是国内开放组团赴朝游后.首批从辽宁省丹东市过境赴朝旅游的志愿军老战士。  相似文献   

5.
刘时雨  黄春平 《老年人》2010,(12):24-25
201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0周年。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和黄继光生前的战友,10月7日,游克源老人和其他19名湘籍抗美援朝老战士一道,赴朝为志愿军烈士扫墓。行前,游克源深情地给笔者讲述了60年前他与黄继光一起生活战斗的往事。  相似文献   

6.
1957年深秋的一天下午,身为志愿军第20兵团代司令的孙继先突然接到志愿军司令杨勇的电话,要他“马上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坐火车回国.接受新任务”。“什么任务?”孙继先问。 原来是让他筹建一个导弹试验基地,于是他当起了首任航天城的司令。  相似文献   

7.
步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馆》,有一幅巨大的历史照片,照片上一队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巨龙般地行进在白雪茫茫的鸭绿江上。这幅照片就是志愿军某部摄影记者黎民同志拍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相似文献   

8.
炸弹挡不住的爱情──朝鲜战场志愿军战士爱情拾趣文/秦川人数年征战苦,一朝凯旋乐长达8年之久的抗美援朝战争,使百万志愿军将士不仅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也忍受了情与爱的煎熬。42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打开当年的战事日记,重温那一章章爱情的诗篇和发生在炮火纷飞战...  相似文献   

9.
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众多精通外语的巾帼英雄驰骋疆场,她们和男战友一道,屡屡在枪林弹雨中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刘禄曾就是她们中的一员。让战俘感受尊重刘禄曾是1947年考入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学习国际法专业。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临近毕业的刘禄曾,毅然报名参加志愿军,被分配在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敌军工作部担任英文翻译。  相似文献   

10.
当年,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塑像是如何产生的?黄继光塑像是出自何人之手?日前,记者采访了今年已76岁的郭振和教授,郭老曾在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当年在任何资料都没有的情况下,他对照着黄继光的弟弟黄继恕历时两个多月,完成了黄继光的雕像任务,并成为以后各种媒体刊登黄继光形象的范本。当记者问及郭老雕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经过,郭老才打开这段尘封了60多年的往事……  相似文献   

11.
1951年春节前夕,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遭到我志愿军第二次战役沉重打击后,方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厉害,他们被迫退到“三八线”以南,并抛出了“停火建议”的协议。  相似文献   

12.
各地报刊     
《老人天地》2008,(6):57-57
老英雄57年坚守生死承诺在"全国十大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当中,有一位84岁的志愿军老英雄刘绍安。他用大半生时间坚守了57年前的一个承诺,用生命书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石海 《老年人》2010,(10):38-39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湖南人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但参战人员中湘籍志愿军人数最多,而且中国人民志愿军的5位司令员都是湘籍将领。他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14.
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总司令便和志愿军总部的同志一起,开始第二次战役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女兵风采,投身战场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悍然发动朝鲜战争,毛主席和党中央果断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无数爱国的中国战士响应号召,怀揣着满腔的热血踏上了朝鲜战场,其中还有不少志愿军女兵.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著名作家魏巍,人们就会想到他创作的讴歌志愿军战士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早在1941年,魏巍就开始宣传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他不但让全国人民知道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而且还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中外书摘》2014,(3):62-65
总预备队错失良机 1950年12月8日晚上6时,美军陆战第1师一万多名士兵,一千多辆汽车、坦克通过了新架设的水门桥,在美3师的接应下,他们终于走出了长津湖地区的崇山峻岭.开始向兴南港方向撤退。志愿军9兵团依然锲而不舍地追击,  相似文献   

18.
《老人天地》2010,(12):44-45
今年春夏之交,我随"赴朝祭拜英烈团"的志愿军老战士一起踏访朝鲜,游览了这个外界不太了解的国度。 清晨,鸭绿江边空气清新,中朝友谊桥上的车辆依旧川流不息。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与朝鲜平安北道首府新义州仅一江之隔。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2003,(4)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不久,侵朝美军司令部的情报机构就拟定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阴谋计划。苏联军方从破译的密电中得知,美军将派飞机轰炸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此,苏联方面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拍了一封密码电报,通报了上述情况,并提醒中国方面提高警惕,做好防备。聂荣臻立即将电报呈送毛泽东,并马上给彭德怀拍发了电报。事关重大,不可粗忽。毛泽东亲自拟写了电报稿,嘱咐用“AAAA”加急发出,提醒彭德怀将志愿军总部转移。彭总接连收到聂荣臻和毛泽东的两封电报,即着手安排,但未来得及将志愿军…  相似文献   

20.
1954年9月25日上午,一个在朝鲜停战后双方交换战俘时被遣返回国的朝鲜人民军上尉军官金淑吉(曾任美军巨济岛女集中营地下党负责人)走进志愿军某团团部居住的矿洞,找部队首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