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在伦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逐渐地引起国内伦理学界的重视,对此问题的研究亦愈来愈深入。然而,究竟什么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却意见纷纭。谭维克、陈平同志在《试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一文中,就“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对我在《论伦理学的基本问題》一文中所提出的“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为此,有必要进一步阐述我的观点,并与谭、陈等同志的“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以下简称《试论》)的观点,进行商榷。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的《知音》篇,是讨论文学批评问题的专篇。它论述的究竟是文学批评的什么问题,或者说,它论述的是哪一方面的问题,很少有人深究。即使有一些看法,也是说法不一。比如,《知音》中提出:“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有人说,这是刘勰提出的六条文学批评标准(如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如是说);有人认为这不是批评标准,因为它不是“评价和衡量文学作品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3.
“存在”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范畴,在哲学史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存在”也是最基本的范畴之一,马克主义哲学用它表达一些最基本的原理。但是,什么是哲学家们所谈的“存在”?“存在”范畴的基本的哲学意义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哲学界还存在着极不相同的看法。有一种意见认为,哲学存在范畴的意义就是有,它包罗万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都被包括在“存在”这一范畴之中。有的同志认为:“物质和意识上面应有一个更高的概念,这就是存在”。有的同志认为,存在是“一个包括范围最广泛、抽象程度最高的哲学范畴。……它能‘包罗万象’,世  相似文献   

4.
伦理学基本问题作为伦理学学科的一个核心问题,从费孝通最初提出到现在已有40余载,可对其确切的回答,大家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答案.简单梳理目前学界对伦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并对其进行评论.从伦理学学科体系的特殊性出发,认为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超越道德本体论的束缚,把其限制在道德价值论的基础之上.而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和其研究对象在根本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对其的研究需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入手,界定道德产生的根源就是伦理学基本问题.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矛盾冲突是道德产生的根源,进而伦理学基本问题就是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基本问题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已发表了不少文章,汇集起来略有五种基本看法。然而我以为这五种看法都尚有待尽之处,故还想略述管见,以求教于方家。(一) 讨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我以为首先须要使论者对伦理学基本问题命题本身的内涵或规定性,有一个大体一致的认识,这是讨论问题的前提。因为只有使论者对所论命题有在同一  相似文献   

6.
论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骆天银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到底是什么?这在我国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不少人认为,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是“有用就是真理”。也有一些人认为,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是“民主”和“科学”。笔者认为,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是“求实”。这种求实精神主要...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的文章观是对文章的一个总看法,它包括什么是文章,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文章的内容如何能写好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无论在理论上,实践上,都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研究、探讨毛泽东同志的文章观,对我们的写作理论、写作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源于现实,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什么是文章,古今中外都有不同的看法。《礼记·乐记》说:“诗,言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就是把诗歌、舞蹈看做本源于“心”。有人认为文章“都是意象的客观化,都是世界观之外臆造的世界。”这是唯心主义的看法。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8.
浅谈翻译     
真正的翻译工作,不管是口译还是笔译,是文学艺术翻译作品还是科技作品,都应当是严肃、认真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有人否定这种看法,说什么“翻译就是翻译嘛,翻译工作就是翻译工作嘛,谈不上什么创造性”。我不同意这种看法。诚然,翻译小说和创作小说绝不是同一回事,两者之间不应该划上等号,但翻译和创作也有共同之处,就是两者都需要创造性劳动和创造性思维。有人说,创作小说是“无中生有”,而翻译小说则是“照本宣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姑且不说创作是否能够“无中生有”,也不说创作小说是否不需要深入体验生活,提炼生活素材,只说说翻译是不是可以“照本宣科”和“依样画葫芦”?翻译小说  相似文献   

9.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问题,是目前国内教育界展开热烈争论的问题之一。意见虽有种种不同,但大部分意见还是集中在“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需要不需要结合这个问题上①。这是一个有关于修改国家教育方针的重大问题,的确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问题。因此,我也想就着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不成熟的看法。我认为,讨论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一方面应该深入研究“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出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它的本身是不是否定或忽视予“因材施教”所指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应  相似文献   

10.
主题是一种观念形态,来自社会生活和作家的创作实践。这是一个基本的文艺常识。但是多年来,就是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却被“四人帮”搞的混乱不堪,以至批判了“主题先行”论,有人竟认为创作可以不需要先确定主题,把“主题先行”和创作时先确定主题混淆起来。为了在文艺上拨乱反正,实事求是,真正按照文艺规律办事,我们有必要搞清楚“主题先行”是什么货色,创作时先确定主题又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1.
关于修辞同义手段的含义、种类和重要性等问题在学术界都有很多的论述。但是对修辞同义手段的范围,即对这一概念的外延却有不同的理解,展开过热烈的讨论。这场争论是从八十年代初期探讨修辞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时引起的。有人主张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语言中的同义结构或同义手段;有人提出不能把“同义结构”普遍化,绝对化;有人认为不能把同义结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讨论差异与矛盾的关系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分岐主要集中在差异是否就是矛盾的问题上。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完全相反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差异就是矛盾,另一种看法认为差异不是矛盾。与此相联系,涉及到其他一些问题,如对同一、差异如何理解?二者是什么关系?二者与矛盾又是什么关系?等等。同时还不可避免的追溯到  相似文献   

13.
《中华魂》2007,(9)
什么是共同富裕?立足点不同,看法各有差异。有人认为,共同富裕就是让农民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各显其能,各展其才,各自发家致富,不一定搞集体经济,也不需要集体引导。有人认为,共同富裕就是党员、干部和能人先带头致富,然后再  相似文献   

14.
关于阿Q是什么典型的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其中对于阿Q是不是“国民性弱点”的典型的论争,意见也很分歧:有的认为阿Q就是“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不是落后农民的典型;有的认为阿Q只是落后农民的典型,如果把阿Q看作“国民性弱点”的典型,那就等于说阿Q是超阶级的典型,就是宣传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等等。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显然不是我们所能胜任的,但我们在教学中又经常遇到这些问题,现在只是权作学习,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尼各马可伦理学》和《道德原则研究》是关于伦理学的两个经验性读本。但是,与休谟哲学相比,亚里士多德哲学有着浓厚的形而上学特质,这使得两人讨论伦理学问题的方法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之处,从而最终导致两人在许多具体问题的看法上,有着诸多可比较之处。本文在分析这两本著作的基本方法的异同之处的基础上,试图对两人关于以下两个问题的看法作些比较性的分析:一、关于理性在道德中的作用和道德评价的最终依据;二、对一般“法”与具体案例的冲突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于“无以”和“有以”,大体有以下几种看法:一、认为是语法成分的省略。有人认为这种结构是“无所以”和“有所以”的省略,有人认为是“无以之”和“有以之”的省略,且基本上认为“以”是介词。二、没有明确指明词性,但把它们作为固定结构放在介词“以”的下面来解释,对译为“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有什么可以拿来……”三、认为是助动词结构,但没有指明哪个词是助动词。对译为“不能”、“没有办法”和“有可能”、“有办法”。四、认为“以”是介词名物化或指代词,否定了省略的说法。五、认为“以”是动词。其中有人认为“无”、“有”是无定代词,有人认为这种结构不是固定结构,单解“以”为实义动词。以上各家说法,虽然所持各异,但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是:“无以”、“有以”是一种固定结构,”无”、“有”是动词,“以”是介  相似文献   

17.
哲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很复杂,我说不清楚。但我听了同志们的发言受到不少的启发,也想就其中的某些问题谈一些看法,向同志们求教。哲学专业应当加强,不应当削弱我们听到不少对哲学的非难。社会上有不少的人对哲学有种种不好的看法。有的同志甚至直截了当地认为今天的四化建设只需要具体的科学(包括管理科学)和技术,不需要没有“经济效益”的哲学,哲学“无用”,哲学专业根本可以取消。有人挖苦说,哲学专业最大的“效益”就是让哲学教员有饭吃。我们对这类议论应该怎么看?我想,我们不必为了捍卫职  相似文献   

18.
汉语和维语既不是同语系,也不是同语族,它们的动词比较起来是困难的。从语法学的观点来看,汉语的动词没有象维语动词那样时态的变化,但这并不等于说,汉语就无法表示动作的“时”和“态”。那么,汉语是怎样表示的呢?与维语动词的时态有什么相应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内容。我们试图用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例来说明这个  相似文献   

19.
论共产主义道德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在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总纲领,统帅着共产主义道德。那末,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国内伦理学界看法不尽一致。而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共产主义道德只有一个基本原则即集体主义原则。我们认为,共产主义道德原则不只是一个集体主义原则,而是三个原则,即忠于共产主义原则、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当然,这三个原则不是平列的,而是有高有低,分层次的。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  相似文献   

20.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国内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以下两种看法很有影响。第一种是比较流行的,几乎写进了每一本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看法。它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本体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认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第二种看法则试图对哲学基本问题做“一元化”的理解,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我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未揭示出哲学基本问题的实质内容,只有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问题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