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新华 《决策》2006,(11):50-51
老子的《道德经》里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否做一个创新型领导,需要我们在领导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地去修炼“四商”,提升素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读者相信这句话确有依据,不妨先举一个最具有说服力的事例,主角就是人所周知的“大清官”包拯,够得上“官清如水”了吧!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就记有一桩他敌不过“吏猾如油”的史实:老包坐开封府南衙时,有“明察”之称。  相似文献   

3.
中国名著《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出场便根据她的声音、态度等表现,了解了其意图、性格、情绪、表情,描画出了她的形象,这就产生了“声音名片”。日本的铃木健二先生曾说过:“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家庭里,凭这个人在电话里的讲话方式,就可以基本上判断其‘教养’的水准。我每天收到好多预约演讲的信件,还接到很多委托讲演的电话。我凭着对方电话里的讲话方式,就能判断其修养如何,凭对方在电话里的第一句话就可以基本决定我是去讲还是不去。”由此可见,电话形象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对于“年画”一词,如果寻经觅典,应首推清道光二十九年瓮斋老人李光庭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书里介绍的“新年十事”,“年画”即是其中之一。他说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年画”一词及其内涵的阐释,在我国的典籍中恐怕这是最早的了。  相似文献   

5.
张国风 《领导文萃》2008,(10):56-59
《水浒传》的罪名是“诲盗”,《金瓶梅》的罪名是“诲淫”,《三国演义》好像没有被蒙上什么严重的罪名,明清各级政府的禁书目录中也未见《三国演义》的名目。有人说:“少不看《西厢》,老不看《三国》”,是说老的看了,更加的心计满腹,更加的老奸巨滑。可见,鼓吹权术是《三国演义》的罪名之一。  相似文献   

6.
河之洲     
“知政失者在草野”与王充其人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上看望政协委员时,引用了东汉政论家王充《论衡·书解篇》中“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一语。这两句话在王充《论衡·书解篇》中较完整的表达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知道这个房屋漏雨的人就生活在这个房屋里;知道施政有所缺失的人,就生活在政策影响下的民间;知道这时代(指东汉)只提倡读孔尊经,用天人感应、谶纬迷信解说儒家经说之误的,是正在读着诸子百家的人。显然,温家宝总理仅仅引用此语中的两句,想要表达是“知政失…  相似文献   

7.
王大林  马晓晗 《领导文萃》2009,(19):133-135
一部《论语》记录了孔子许多关于君子的经典话语,其中有一句非常有趣的话:“君子不器。”对这句话的理解,历来见仁见智。那么,这句话到底有何含义?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表面上认识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重要性,在研究竞争对手的时候却并不能全神投入。在阅读那些描述日本经济发展道路中的挫折与教训的书籍中——比如《从江户到平成》和《犬与鬼》,总会不知不觉地捎带进一些幸灾乐祸的心理,以为那些灾祸是那个岛国、那个民族所特有的。这心态,与克鲁格曼在其《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一书中所批评的90年代欧美人士看到日本迅速崛起又急剧衰落并长期停滞后的心理何其相似,克鲁格曼问道:“灾难既然可以降临到日本头上,谁敢说不会出现在我们身上?”  相似文献   

9.
即使非常伟大的人物,也有其失误之处。尤其历史人物,便没有许多现实的顾虑,可以进行客观地科学分析,也许更接近于实事求是的评价,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句话还是很有真理性的。收在《古文观止》里的前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最广为人知的文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及从这两句话延伸出来的杜甫的诗,  相似文献   

10.
筱陈 《领导文萃》2006,(6):176-177
《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是在中学的课堂里读到的。故事的主人翁扁鹊,是春秋时的一位名医。一次他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伙儿,扁鹊说:“你有病在表皮,不治恐怕要加深。”蔡桓公说:“我没病。”扁鹊只好退出。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为无病的人治病,当作自己  相似文献   

11.
肖剑  赵建 《领导文萃》2009,(16):108-111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这一句诗断送了孟浩然的政治前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夸张地说,这首《春晓》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静夜思》是唐诗五言绝句中的绝对精品,中国人不知道这首诗的人大概很少,它的作者就是孟浩然。  相似文献   

12.
工具狂欢     
张玉阁 《经理人》2002,(11):2-2
9月份去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梁能先生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把这句话用来为我的另一篇文章“压轴”(参见本期中欧与沃顿国际谈判对抗赛的文章),而在这里,我用这句话开篇:“最重要的学习成果不是知识的增加,而是行为的改变,基本思维模式的改变。”知识的研习,知识的增加,目的何在?是要改变我们的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13.
推动“自由、民主、人权”并非是西方的自觉自愿 西方现在的主流话语称:西方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不少人也以为,当年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这种说法有悖于历史事实。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其中的“人”和“公民”在法文里,指的是男人和男性公民,更确切地说是男性白种人,不包括妇女、不包括有色人种、不包括华人、不包括穷人。  相似文献   

14.
班博之殇     
吕亚持 《经理人》2011,(8):52-53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这句话出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写于1859年的小说《双城记》。152年后的令天,戴墓敏始终在玩味这句话。同样是两个城市,为“么上海如此残酷,西安如此黯然?曾经在西譬创立“班博”服饰的他,因在上海遭遇滑铁卢,从此隐退于服装行业之外。  相似文献   

15.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近年来甚嚣尘上,《论语》作为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地位,再一次被大肆宣扬,有人甚至说,《论语》将是二十一世纪的福音书。《论语》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巨大的功效吗?赵普为什么要学《论语》?标榜“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是如何治天下的.再看一看他所参与建立和治理的大宋王朝,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1,(5):24-27
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本监测中心对《工人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建设报》、《农民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中国人口报》、《新华每日电讯》、《检察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29个国家级报纸的头版头条、部分省级机关报的头版头条、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进行了监测,其中涉及地方治理经验相关文章1314篇。这些地方治理经验主要集中在节能减排、转型发展、社会稳定、机构改革、改善民生、“三农”问题、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反腐倡廉以及城镇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决策者说     
《决策》2012,(5):10
检验温瑞塘河治污成效,不以部门报上来的数据为准,要以环保局长和公用集团董事长带头下河游泳,作为河水治理好的标准。———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调研城市污水治理时说的这句话,刊登在5月3日的《温州日报》上,引来网络上和社会上的热烈关注。  相似文献   

18.
“学而优则仕”,典出《论语》。但即使没有念过四书五经的人,也都会说这句话,而且一般地懂得这句话的意思。每当我身边的熟人,当了各种领导干部,同系和同教研室的人往往会脱口而出:“学而优则仕嘛!”可见这句话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06,(7):178-179
《培养你周围的领导力》马克斯韦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领导”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但“领导力”一词的含义就有些玄妙了。在很多时候,这两者之间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必然关系,或者可以说,培养一个人的领导力要比培养一个领导困难得多,它意味着自我牺牲、信任、挑战、发掘等重要品质,有些甚至与领导的定义相矛盾。《30、40领导必须知道的50种习惯》金升龙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所谓“30、40”领导,指的是企业里的中层干部。在成功企业身上,人们往往只看到CEO们指点江山、侃侃而谈,但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中…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13,(22):60-63
大约是1970年,在江西省南昌市一个小干休所里,陈云边看《参考消息》边对身边一个小伙子说:“美联储主席是美国真正的经济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