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奢华寝宫"房中乐"5月22日上午八点,一个庞然大物从东室露出水面,其长宽约莫3×2米,斜躺在水里。是何物呢?为何斜躺着呢?——人们纷纷发问。随着水位的逐步下降,慢慢地才看清了它的全貌,原来是一副大棺,分内、外两层。其外棺制作与常见的木棺不同,是以青铜为框架嵌厚木板构成的,结构十分巧妙、牢固。棺高2.19米,长3.2米,宽2.1米,周身髹漆绘彩,十分华丽。出水时棺盖东南角与棺身脱离,侈出的铜环钮嵌入椁  相似文献   

2.
揭去盖板水上吊棺航空摄影之后,发掘工作进入第二步,要揭取椁盖板了。人们又在议论纷纷。盖板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谁也不能一眼见底。墓主人会把一些什么珍奇异宝带入坟墓呢?盗洞仍然给不少人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盗墓贼会手下留情吗?地、县领导机关的同志及好奇的观光者尤为关切,有的甚至在一旁嚷开了:"你们先揭开看看嘛!"他们似乎等得不耐烦了。一些年轻性急的考古队员们,出于好奇,也巴不得能早日知道椁盖板下的秘密。其实,我心中是有数的,从盗洞处已窥知盖板下就是巨大的椁室,有积水、有淤泥,你就是马上把盖板全揭去,也难知其中究竟。一位好心的长者悄悄对我说:"天空飞机轰鸣,地上车水马龙,上上下下万人惊动,万一墓内空空,你怎么向人们交代?千万别好大喜功。"我感谢他的好意和关心,科学的考古发掘不是"挖坟取  相似文献   

3.
细筛精洗万宝归仓经过3个半月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考古队员们战胜了红砂岩山岗上的高温酷暑与骄阳烘烤、蚊叮虫咬。到6月23日,四个椁室的随葬文物已全部取出,椁底板上只剩下一些污泥浊水。为彻底实现开工之前提出的"不丢失、损坏一件文物,不遗漏、弄错一个数据"的严格科学要求,从24日开始,又在墓坑旁临时设置几口大水缸,将椁底板上的残渣与污泥浊水一箕一箕地取出,在水缸中细筛精洗,  相似文献   

4.
周茜  潘雪江 《金陵瞭望》2008,(21):47-53
第一章回:起——金陵文化的曙光 南京最早的人类文化曙光.闪现于距今约50万至60万年前的汤山。当时地球正处在冰期。气候寒冷,为躲避严寒。大批喜欢温暖的北方动物纷纷南迁。汤山附近广阔平坦的山麓,森林和草原,以及湖泊河流,不仅成为它们休养生息的优良场所,也为古人类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南京直立人(又称汤山猿人,与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属于同样古人类分类学.处于古猿与智人之间)就栖息于此.形成了最早的“汤山文化”。  相似文献   

5.
张筱萱 《金陵瞭望》2010,(10):63-64
“五月里来是秧场,村里姑娘栽秧忙。花鞋脱在田埂上,脚踩水田手栽秧。八双秧篮装,八个哥哥来挑秧……”南京成功申办青奥会以来,这座城的每个人,心中添的是一份感。面对接踵而至的四年筹备时间,他们心中有的是对特大赛事的期待,有的是对承办青奥欢欣,有的是把南京建设更美的激情,有的是对自己未来的思索和一份份责任。  相似文献   

6.
赵宗 《金陵瞭望》2010,(16):33-36
自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后,各国参会都由其海关税务机关办理。而中国因海关税务概由外国人“代办”,所以代表中国参加世博会的都是外国人。毕竟是中国参展,从主管到帮办统统是大鼻子的外国人实在说不过去,在宁波海关任职的李圭,于是得以成为中国展览团的一员,成为中国参加世博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西汉初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在思想史上一直没有能说清楚。对于它的性质、内容以及与诸子百家的关系问题,认识都很模糊。这些问题早在汉代就存在了,所以探讨它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昔日吉林,乃是木材的重要产地和集散地。最初的城墙属“结木为栅”,完全用红松原木密匝匝围列而成,高可达一丈二尺。城内民房、官署多系木质结构建筑,就连街道的路面、阴沟,也都用红松材铺就。各家各户取暖做饭,均以木柴为燃料,故每家都  相似文献   

9.
10.
11.
阅读骆宾基同志《关于夏禹婚宴礼器出土于殷墟的报告》(以下简称骆文,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第2期)谨把读后感与探讨所得写出来,向骆宾基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2.
13.
笔者在阅读民国报刊时,偶然发现与周作人有关的三则史料,即周作人1937年1月5日在北平<世界日报>"明珠"副刊第94期所刊登的一条启事,北平<世界日报>1937年12月16日第4版教育界所刊发的一则有关周作人的报道,天津<每月科学画报>所刊登的周作人1943年在南京模范女子中学的一次讲演.这三则史料不见于周作人个人文集及钟叔河先生编订的<周作人散文全集>,亦不见于有关周作人的传记、年谱及研究文章中,对周作人研究有一定史料价值,故笔者把它们整理并发表出来,期待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西方的公共政策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无法解释中国共产党在政策过程中所起到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地方层面,地方党委在重大政策议程设置中扮演着核心行动者的政治角色。地方党委在领导辖区的建设和发展时,面临着来自中央的政治压力与来自基层的治理需求。当中央压力或基层需求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将发生改变政策面貌的裂变,地方党委则以构建重大政策议程的策略应对这种裂变。在议程设置的过程中,地方党委发挥着核心行动者的作用,它充分调动各种行政、法律、经济资源,与中央、基层展开双重互动,并采用多种方式对各种压力和需求进行创造性的政治回应,以实现有效的地方治理。  相似文献   

15.
《新闻大学》在1990年冬发表了王涵隆同志的文章,题为《“一分为三”与新闻工作》,我读后觉得很有启发。迄今为止,虽然“一分为三”的命题得到了热烈的讨论,但该命题还没有在哲学上得到确立。反对“一分为三”命题的同志大有人在,况且有不少是学术权威人士,这就需要我们继续进行答辩。在争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另外一种意见,那就是羞羞答答地承认“一分为三”命题,但同时又要加以限制或者贬低。即使是某些“一分为三”  相似文献   

16.
17.
《延边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发表了巴亚良同志的文章《“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之断想》(以下简称《断想》),我拜读之后,深受启发,非常高兴。从1982年以来,笔者为在哲学上确立“一分为三”的命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尽管发表了十五篇拙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支持者还是廖廖无几。我的观点总的来说是这样的:在承认“一分为二”的前提下,必须承认“一分为三”。“一分为三”与“一分为二”一样具有普遍性,但都不能绝对化,还要承认“一分为多”。总而言之一句话,必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的中文写作课程中融入“创意”,写作课程就更有能力承担起教育伦理中理解与尊重的诉求。但创意写作中的“创意”并不意味着无限制地追求主体性,而是基于承认差异性的共在。现象学伦理转向为写作课程的“创意”转向与教育伦理同构提供了哲学依据和理论参考,使融入“创意”的写作课程成为以“人的发现”为目标的生命教育。“人的发现”有三重维度,分别是发现自我、他者与生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创意主体,经历了以重构文学中的人学精神、承认他者的绝对异质性、以本真性塑造内在道德的三个过程,使教育伦理中的理解与尊重得以生成。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对2004—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分析表明,中央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部署力度总体上不断加大,政策内容框架逐渐系统化,形成自上而下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农村内部培育与外部人才引进相结合的基本脉络,关键政策调整包括加强乡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深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支持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加快建立乡村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未来政策要重点着力于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加快实现城乡教育事业融合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完善乡村创业创新支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引进长效机制、优化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保障工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