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佛道文化向来是武侠小说的重要资源,民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语境中,武侠作家对宗教亦有借鉴,塑造出不少佛道人物形象。就审美意蕴而言,宗教人物形象传达了宗教思想,同时对儒家德性、民间伦理、现代观念等有所兼容;从艺术性来看,宗教人物形象除少数较有立体感外,其余多具有扁平化、符号化、模式化等特征。从文学史视角来看,该形象群总体多保守,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把西方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宏观上分析人物形象的发展过程,可以提出一个假说,即西方文学中人物形象呈不规则的w形状的嬗变轨迹,分为个性的人、僵化的人、灵性的人、异化的人与多元和谐的人。从文学史的角度探讨了人物形象嬗变的表象与深层社会历史原因以及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出来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论述了各个不同时代的人物形象既是各个时代现实生活的反映,同时又是作家们的情感、思辨、视野交互作用的结果。从人物形象w形状嬗变的角度讨论了文学功能的社会价值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纹饰的分析一直是商周青铜器研究的重要课题,人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纹饰中的一种特殊艺术题材,自然受到很多关注。但学界对人物形象的研究多集中于类型学与造型艺术方面,很少从哲学与心理学角度进行解读。结合青铜器人物形象的图像,从“原始思维”的角度解读这一青铜器艺术形象,可分析其产生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长恨歌》的虚实结合,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巧妙的环境衬托及气氛渲染,维肖的人物形象勾划和感情表达,平俗浅显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对该诗的艺术美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教学背景 怎样形神毕肖地刻画人物,这是初中作文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写人记事的文章,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在写,出于应试的需要,学生们往往只侧重于记事,把篇章结构、起承转合作为写作的重点,却忽略了“写人”这一真正的主旨。人物形象或千人一面,或模糊不清,繁琐、冗长而无聊的记事,掩盖了本该鲜明、传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在此背景下,衍生了怎样在记事中巧妙地使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未完成的长篇小说《长河》,反映了从20世纪初叶到抗战爆发这30年间的湘西地区社会历史变化,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作者从历史的、美学的、艺术的角度分析了这些人物形象的成败得失,得出令人信服的、中肯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世纪末当代文学中的"欲望自焚者"形象是深陷于欲望的泥潭无法自拔的一类人。本文将从物欲、色欲、权欲的三个角度透视这类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从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性等方面分析这类人物形象产生的原因,并揭示出作家们塑造这类人物形象的内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是德国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以一个嗅觉天才为主角讲述了一个离奇神秘又生动恐怖的故事。作品不管从故事叙述还是心理独白都着重地描述了格雷诺耶这个人物形象,他成为整部作品的核心。针对这个重要的人物形象,本文从其身上所具有的各项外貌特征来分析其魔...  相似文献   

9.
简析《汤姆·爱迪生的长毛狗》中的黑色幽默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特·冯尼格特是黑色幽默小说流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黑色幽默技巧在他的短篇小说《汤姆·爱迪生的长毛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并充分揭示了人生是荒诞而无意义的消极主题。本文拟从荒诞的对话、荒诞的人物形象以及荒诞的情节三个方面分析黑色幽默技巧在《汤姆·爱迪生的长毛狗》中的应用,探讨黑色幽默是如何体现该小说的非理性主题。  相似文献   

10.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研究者对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物的争论不断,但多是着眼于她们的异质特征的对比,很少有人论覆其人物形象的共性。从这两个人物的前生、今生和来世等不同的经历寻求二者的相同处,进而阐释了她们作为一个艺术构思整体在小说文本中的意义,揭示了曹雪芹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11.
霍瑞修·爱尔杰毕生创作了百余部“从乞儿到王子”式青少年励志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对美国社会和传统文化影响颇深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的是性格单一、纯粹的扁平静态人物,有的是性格复杂、多变的圆形动态人物;还有的两类性格兼而有之。爱尔杰通过塑造一系列圆润丰满的人物形象,凸显和传递了“从乞儿到王子”式“美国梦”主题,使其蕴含的正能量成为影响和激励世代美国青少年乐观向上、不懈努力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2.
1979—1986年的中篇小说是新时期小说创作的亮点,数量丰厚,成就瞩目。文章揭示了这一阶段中篇小说从崛起到繁荣的主要原因,并从主题发展的脉络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赵姨娘可以说是最不讨人喜欢的,这是为什么呢?本文从赵姨娘出场的几个主要情节,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予以分析,试图从中找出产生赵姨娘这种具有扭曲人性的人物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编剧技巧、艺术表现力、人物形象、角度看,样板戏作为红色经典确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学和史学评价标准的分野,制造了曹操人物形象解读的艰难。这种解读的分歧直接关合着作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所隐寓的意义指向。而从读者维度切入,阐释小说文本意蕴,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丰富含义,恰好是小说人物形象多向指涉的具体表征。  相似文献   

16.
从叙述视角中内视角的角度对泰国作家西乌拉帕的长篇小说《画中情思》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内视角与人物形象的刻画、内视角与作品信息的复制、内视角下悬念的设置,得出叙述视角选择对作品人物形象塑造乃至思想内涵表达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从几部外国长篇小说看其正面人物的理想主义特质陈惠良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有一类主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其发展主线的小说,我们不妨把它们归类为人物小说。虽说塑造人物形象,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部活动本来就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这类小说更侧重于围绕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物形象入手,通过对《福乐智慧》中日出王形象的分析,指出作者的主观思想和客观蕴涵。  相似文献   

19.
音乐剧唱段是剧作者与作曲家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营造戏剧情境而创作的综合性戏剧片段。音乐剧唱段演绎应根植戏剧表演要义:准确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戏剧情境。从音乐剧唱段演绎要把握戏剧、音乐、语言、演唱、形体等五个因素,理解人物形象典型性格及音乐剧的情境,辩证思考“技术与内容”“音乐与戏剧”“演员与角色”“歌舞与故事”之间的关系等维度,分析音乐剧唱段演绎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解决音乐剧唱段演绎中出现的“人保音乐”“人保词”“人保戏”等失衡问题,确立“音乐保人”“词保人”“戏保人”音乐剧唱段演绎路径。  相似文献   

20.
庞统,这个人物形象在从史实跨向文学领域的过程中,是以陪衬身份出现的,并且随着艺术形象的渐进,陪衬的特色愈来愈鲜明,由此奠定了他在所谓“智绝”人物系统中的牢固地位。从作家创作角度说来,人物系统的封闭性要求庞统与孔明保持同等的智慧的高标,而系统的开放性则要求写出庞统的缺陷美。史实散漫,但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发展性格的线索,《平话》充斥了笑剧的平庸,《演义》精心构制了庞统在人物系统中的陪衬规模,电视剧则传达了当代艺术媒介对人物形象的细节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