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对《红楼梦》的研究而形成的“红学”已历经百年。如今“红学”已发展成为与“敦煌学”、“甲骨文”地位相当的中国三大显学之一。多年来,红学领域争论不已,热点纷呈。《红楼梦》的原型问题就是多年来争论的热点之一。这也很自然,因为搞清作品的原型(模特、蓝本)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中国六十年红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可以发现社会历史批评派、索隐派、考证派等诸种学派的学术特征以及"泛文化"倾向在红学中的表现,在指认上述批评范式不同程度遮蔽了<红楼梦>审美视线因而其诠释维度有限的同时,也应当肯定它们在红学发展史上曾起过的作用,由此可以对红学的突破契机、发展前景进行期待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4月11日至13日,江苏省红楼梦学会在南京召开了第四届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胡文彬同志到会祝贺,并作了《1987年红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论》专题报告;苏联红学专家庞英副教授应邀参加大会,介绍了他对《石头记》列藏本的研究成果,以及苏联当前的红学研究动态。省社科联学术顾问王淮冰同志、秘书长赵杰同志出席了大会并讲了话。与会代表对红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地讨论,现分四个方面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民居研究活动回顾与展望我国民居研究工作比国外起步晚,德国百年前就调查民居,出版《德意志农家图集》巨册;日本也较早的重视民居研究。我国正式列为专题研究当自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的“中国营造社”的《山西民居》开始。解放后继而多次开展过古民居调查研究,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把成果及时整理成书。改革开放后全国对民居研究工作全面铺开,并成立了各种研究组织,学术活动也较频繁。  相似文献   

5.
第七次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批判弄虚作假的少数人所谓“脂本系伪作”和“丰润曹渊作《红楼梦》”等谬论冯其庸会长呼吁报刊不要助长这种“非学术非道德的喧闹”李希凡回顾了对《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在严厉打击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的浪潮中,经过五天的热烈讨论,于8月底在山东莱阳闭幕的第七次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也开展了批判少数人胡编滥造假材料以欺世盗名,搞乱红学研究明论争。一、大会号召:涤荡红学研究中的歪风,刻不容缓中国红学会冯其庸会长在开幕词中严正指出:“虽然在‘文革”后的这20年,红学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水游学会、武汉红楼梦学会、《水游》、《红楼梦》文献研究中心等五单位发起的’95《水浒》《红楼梦》学术联会暨第六次当代红学研讨会近日在湖北大学举行。与会的有湖北二十余所高校及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教授专家60余人。与会专家回顾了前五次当代红学研讨会,认为80年代中期成立的武汉江学会是很重视学风建设的,在首届当代红学研讨会上就提出“要纠正红学界那种以学术为进身之阶、干禄之具、登龙之术的不良学风”,并对有的人伪造曹雪芹文物资料欺世盗名的行为提出了直率的批评,呼吁应“制止个别人将别人创造性见解,改…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年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之后,我又有幸参加几次全国和地方的红学讨论会,亲眼看到我国广大红学研究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研究曹雪芹与《红楼梦》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良好成绩。对近年来红学研究中出现的这种新气象、新形势,我想,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古诗来形容,或许是较为恰当的。故借此为题,作一些简要的回顾,供同志们研究。一、红学的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比王国维更卓越地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超越和升华,与章太炎一样具有独立不倚的主体精神;鲁迅和胡适的红学观表明,鲁迅更能触及《红楼梦》的精神本质,这在“语言”这一最根本的问题上得到了生动的证明;《红楼梦》比新儒学更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红学的百年论争是反映学院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文化复杂纠缠的一个显例,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  相似文献   

9.
三、反思:红学为何反《红楼梦》?综述20世纪“红学”的历史分歧,可以看到一个特别令人寻味的现象,即“红学”就其总倾向而言,是反120回的《红楼梦》,而支持80回的《石头记》的。首先提出这一命题的是俞平伯。他写于1978—1979年间的《乐知儿语说红楼》一组文章中提出:“一切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俞平伯所指的“红学”,包括他本人的红学著作。他对于自己亲身参加这一场反对《红楼梦》的论争所取的立足点,深感悲愧与忏悔。早期的俞平伯继承胡适的观点,并为之发扬,他在《红楼梦研究》里曾经认定,后40回是高鹗的“狗尾续貂…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大学、新疆人民出版社《天之涯》书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六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世纪之交新疆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8月23日在新疆大学召开。来自北京、江苏、吉林、甘肃、新疆的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锡伯族共48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回顾与展望”是本次会议的目的和中心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马大正先生的《新疆历史研究九十年》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孟凡人先生的《新疆考古学百年回顾…  相似文献   

11.
信息之窗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 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 5月1日至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纪念《经济研究》创刊30周年,在北京召开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会议按所有制、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价格与金融 再生产与发展战略等专题进行分组讨论,系统地回顾了有关理论问题研究的历程,提出了今后需  相似文献   

12.
姚雪垠不但积极推动中国当代红学界的思想解放,而且致力于扭转中国当代"红学"的发展方向,反对《红楼梦》研究重思想轻艺术的倾向。在促进"红学"的研究方法"转轨"的基础上,辩证地把握了《红楼梦》这部伟大小说,既分析和研究了《红楼梦》在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也分析它的不足之处。姚雪垠在推动中国当代"红学"的发展时没有停留在"红学"上,而是要求"红学""探索产生一个伟大作家或伟大作品的若干规律"。姚雪垠还提出了宏伟的红学史观,这种红学史观是姚雪垠的"大文学史"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致力于红学研究的开拓与深化——读《红边漫笔》余悦最近,有幸读到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先生的大作《红边漫笔》(华艺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虽是隆冬时节,但在那行云流水般的字里行间,令人又一次感受到新时期红学研究的扑面春风,体悟到作者致力于红学研究开拓与...  相似文献   

14.
时至今日的红学研究经历了前红学、旧红学、新红学和当代红学的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众多的不同流派和学科分支。《红楼梦》是小说,是长篇小说,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不用文学的研究方法而用经学的研究方法,这是历史的错位。《红楼梦》一切都写得明明白白,根本没有什么不解的谜的存在。把《红楼梦》看作小说,按小说的特点去研究。从理论系统说,它属于现代文艺学。文艺学的红学将红学研究从经学研究的迷途引向正途,极大地拓宽了红学研究的范围,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现代红学,从而使红学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红学研究的新视角与新阐释──《跨时代的超越──〈红楼梦〉叙事艺术新论》读后胡邦炜李庆信的红学专著《新论》出版后,即以一册见赠。翻读一过,获益非浅。我认为此书的研究视角和阐释方式,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红学研究领域,象《新论》这样采用“现代化”的全...  相似文献   

16.
邹其昌 《学术研究》2000,(6):101-104
本文从20世纪中国美学的理论来源、发展阶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这百年美学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并对新世纪中国美学的走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进行了总体概括,明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理论伟力和生命活力,同时也辩证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砥砺奋斗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之间的互促共进关系。回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展示其强大生命力的内在机制,并对马克思主义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尹秋鸽 《理论界》2014,(2):133-135
日本学者伊藤漱平为《红楼梦》的译介与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对《红楼梦》的考证研究、对中国红学新成果的关注,以及对日本红学动态的把握,都为译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运用归化法,在译文中体现出易于日本读者接受的亲切风貌,大力推动了《红楼梦》在日本的传播。伊藤漱平的译介经历与成果对于《红楼梦》的译介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学术回顾》一书,2005年7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社会科学战线》社长邴正教授、《社会科学战线》主编邵汉明研究员策划并主编,共分三卷,计近百万字。在20世纪百年里,中国文化和中国学术经历了从批判继承到创新发展、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的艰难历程,即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学术出现空前的繁荣,各个学科都有飞跃性的发展,成绩斐然。总结百年来中国学术的复杂历程,展望新世纪中国学术的发展走向,成为摆在中国学人面前的一项重要使命。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各个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回顾与展望苏戎安一、推动20世纪中国百年巨变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历史变革。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