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庆社会科学》2005,(4):60-60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6月18日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的创新之路,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科学创新道路。毛泽东思想的创新之路蕴含着卓越的智慧和科学精神,它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特殊规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体现了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毛泽东思想的创新之路有着重要的价值,沿着这条创新之路继续前进,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创新之路的主要启示有:解放思想是理论创新的先导,实事求是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条件,与时俱进是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石文卓 《理论界》2012,(11):10-12,30
“问题与主义”之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著名论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闻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争论,其实质是中国是否需要革命,是走资产阶级改良之路还是走无产阶级革命之路的讨论。论战在理论上阐明了“问题”与“主义”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上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井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崔明浩 《理论界》2009,(11):18-19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使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形式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的首要内容就是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并结合新的实践,去指导新的实践。在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鲜明的品质就是它不断的理论创新品质。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探索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之路,并在发现创新规律中逐渐掌握规律,实现理论创新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华民族在对外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对内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独立和发展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方法路径上,先后经历了不同程度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西化"之路,向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学习的"苏化"之路,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发展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系列一脉相承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当今时代需要以更加开放的视角,既坚持中国特色,又充分借鉴世界文明成果,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战中,许多非马克思主义者在讨论中却运用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来分析相关文化问题,这在客观上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这次规模宏大、论争激烈的论战中,论战的参与者们提出了中国的文化发展之路亟待厘清的一些重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观点和主张,这些思考也给予马克思主义者以启发和借鉴,不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而且也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宋茜瑶 《理论界》2010,(1):23-24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之路。因此,总结梳理建国以来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经验启示,对于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宪法》的相关规定,推动人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创新,开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探究其经验:一是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是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对当代的现实启示:一是改革一定要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是发展一定要走科学之路;三是兴国一定要坚持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11.
理论自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是近年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具价值的进展.理论自觉蕴含两个维度:世界视野和中国语境.就前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提批判;第二,立足中国语境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对“文本之路”和“以西解马”之路的深度反思,进而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旨趣在于改变世界,必须坚持思想趋向现实的基本立场,而不是相反.理论自觉的发展必然导向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只有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汉语,才能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根本旨趣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中国;基本路径在于改造和创造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性启蒙的浪潮。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现代的权利意识和国家意识同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极具生命力的部分相结合,启蒙中国人民。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在扬弃中西文化的基础上,探寻中国独特的解放之路。恽代英作为建党初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以其高度的革命情怀,立志通过教育的革命来改变旧中国的积贫积弱面貌,对我国儿童、少年和青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旨在从儿童与家庭、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学校三个方面探析恽代英的儿童启蒙思想,并探析其对现代儿童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理想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现信仰体现了高度的理想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信仰性体现在它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其根本的依据是实践的哲学方法.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走出的中国发展模式之路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信仰在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信仰还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等方面,这是伟大民族复兴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及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体系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理论创新;从基础性与关联性、客观性与创新性、实践性与理论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等方面,论证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91年6月3—6日,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葛洲坝党校、省社科院《江汉论坛》杂志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部、华中师大《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学术讨论会在葛洲坝举行。现将讨论问题综述如下: 一、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是一项伟大的理论创造;科学社社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智慧和过程哲学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它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华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益成分,坚持有机思维框架,注重从整体视角剖析并解决全球生态问题.当前我国发展进程中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民族地区更显突出,人与自然矛盾持续锐化,成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治理的一大难题,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理念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宗旨深度契合,故而试着从有机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坚持生态、整体思维;推进有机教育发展;同时大力建设乡村"共同体",尝试着为我国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寻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提出,在我们党的正式文献里是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第一次,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重大政治判断,为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树立了标杆和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逻辑的统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理论主张,是中国话语走向世界的“理论符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建构理论中国、学术中国的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 ,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从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 ,由于没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中国人民开始寻求新的救国之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 ,就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  相似文献   

19.
18 8 3年 3月 1 4日下午 2时 3刻 ,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的心脏停止跳动 ,1 2 0年后的同一时刻 ,“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一期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举行。中山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部分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叶汝贤教授主持。中山大学社科处处长梁庆寅教授为论坛致词。本次论坛主题为“马克思与我们同行” ,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的徐俊忠教授作主题发言。徐教授首先回顾了过去 80年来共产党人对马克思的两种解释话语———“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20.
全球意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形成的重要特征之一,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视野和视角,即世界性的眼光,从中国特色发展经验中对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作出理论和实践的回应,印证了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的科学普世性,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气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球意识经历了摸索、转折、发展、创新的不同时期,不同时期的内涵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