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零售商的资金约束问题,研究了风险规避的供应商如何通过设计信用契约影响零售商的融资结构。构建了包含供应商、零售商以及银行在内的供应链融资模型,给出了供应商的最优信用契约决策、零售商的最优库存决策以及银行的最优利率决策。进一步分析了供应商的风险规避程度对最优信用契约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供应商的风险规避程度低于某个临界值时,供应商偏好提供全额信用,从而零售商的融资结构为单一的交易信用融资;而当供应商的风险规避程度高于该临界值时,供应商偏好提供部分信用,从而零售商的融资结构为组合融资。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的结论。本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为供应链核心企业与银行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供应商面临资金约束的供应链中,通过零售商提前订购部分产品并支付货款的内部预订融资模式,与零售商为供应商提供担保向银行借款的外部信贷融资模式,可以缓解供应商的资金约束对零售商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研究了两种模式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最优生产决策和融资决策,并分析了供应商的自有资金、零售商的资金成本、银行利率三种因素对于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融资模式要实现无资金约束下的最优生产量,都需要供应商拥有一定的初始资金,所需初始资金量的多少与各自的融资成本有关。所得的结论为供应链企业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和最优生产决策提供指导。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对于资金缺乏的零售商,银行融资和供应商的信贷融资是其主要的两个资金获取渠道。考虑零售商存在破产风险情境,对竞争性传统银行及资金充裕供应商的信贷融资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资金充裕型供应商,由于通过对零售商提供信贷支持可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对零售商订货提供信贷支持;对资金缺乏型供应商,即使需从外部获取资金支持,比如抵押贷款,他们也愿意给零售商提供信贷支持。但是,对于零售商拥有谈判权力的情境,上述结论未必一定成立。事实上,当零售商的谈判能力较强时,供应商提供信贷融资时其利润可能减少,从而改变其提供信贷融资的意愿;进一步,在供应商提供信贷融资情况下,其利润会随着零售商破产风险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在两级供应链中,零售商需要向供应商采购产品以满足随机的市场需求,供应商需要在市场需求观测到之前进行备货。供应商的自有资金是有限的,在必要时可向银行借款。在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中,银行会根据贷款数量以及相应的风险决定其利率,使其期望回报率等于无风险利率。为了降低供应商的融资成本,促使其提高备货量,零售商有动机为供应商提供贷款担保。供应商和零售商进行Stackelberg博弈,首先由零售商决定采购价格和担保比例,然后由供应商决定备货量。供应商和零售商均为风险中性的决策者,以最大化自身期望利润为目标。研究结果表明:对给定的采购价格和担保比例,供应商的期望利润是其备货量的拟凹(quasi-concave)函数,其最优备货量是唯一的。零售商的最优策略是提供全额担保,零售商的最优期望利润是供应商自有资金的减函数。本文还讨论了存在破产成本的情形,发现破产成本不利于零售商,但不会改变零售商的最优担保策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供应链融资模式,保兑仓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方案,其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使得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然而,随着市场状况的恶化,很多中小企业倒闭,核心企业承担大额银行贷款的连带赔偿责任。本文研究由单一的零售商(中小企业)和制造商(核心企业)组成的供应链中,考虑零售商的破产概率,由银行控制货权,供应商对剩余产品进行一定比例的回购,零售商以银行提供的承兑汇票作为结算工具进行融资的情况下,分析了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供应商的最优回购率和银行的最优贷款利率的决策。并通过算例得出回购率的提高能鼓励零售商订货,提高供应链的利润。但是,回购率对银行利润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受零售商破产概率影响。较高的回购率刺激信用良好的零售商提高订货量会增加银行的利润,对信用较差的零售商来说,订货量的提高会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提高,期望利润反而降低。所以,银行在提供保兑仓融资时,不仅要关注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的信贷偿还能力,还要加强贷款资金的监管,关注保兑仓融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交易信用作为一种短期融资模式,可以降低零售商的资金短缺对供应链运营的影响,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提供交易信用的供应商会面临一定的信用风险。本文假设供应商是风险厌恶的,比较了无保险、全额保险和共同保险下供应商向零售商提供的最优交易信用数量、期望效用及保费。研究表明,有保险合同下供应商向零售商提供的交易信用数量会高于无保险时供应商向零售商提供的交易信用数量;并且随着保险公司赔付比例的增加,共同保险下供应商向零售商提供的交易信用数量会逐渐增加。此外,当供应商的风险厌恶程度很高时购买全额保险,否则购买共同保险,并且当风险厌恶程度越低时要求保险公司的赔付比例越低是供应商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考虑单供应商、单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零售商作为初创企业面临资金短缺,但可以通过供应商贷款获得资金。除了提供资金支持,供应商还为零售商提供期权合约供其采购产品。通过对供应商期权价格和贷款利率,以及零售商的采购和融资策略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当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时,供应商会设置较高的期权价格和贷款利率,获取整个供应链的利润。零售商期望利润为0并且面临较高的破产风险,而此时的博弈均衡是不稳定的。为了获得稳定博弈均衡,供应商需要稍微降低期权价格或贷款利率,以使零售商获得正的期望利润,此时零售商采购量会趋近于一个固定值。当生产成本较低时,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能够达到稳定的均衡解,且双方均有正的期望利润。  相似文献   

8.
新零售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网上零售商通过增设线下实体店渠道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全渠道无缝融合。但线下实体店的开设也给零售商带来库存成本、店面租金等方面巨大资金压力。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零售商试图向供应商寻求贸易信贷融资,因此供应商的贸易信贷融资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零售商的渠道选择。本文通过构建和比较网上零售商单一网上渠道、资金充足情况下增设线下实体店渠道和资金约束但供应商提供贸易信贷情形下增设线下实体店渠道三种情形下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利润模型,探究了贸易信贷对资金约束零售商渠道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网上零售商存在资金约束时,如果开设线下实体店渠道后其与线上渠道间渠道替代性较低,则在供应商提供贸易信贷时,零售商的最优策略是接受贸易信贷融资并开设线下实体店,这个决策同样适用于零售商间存在竞争的情形。同时,为了保证供应商有提供贸易信贷的动机,当且仅当满足一定的条件,零售商可从供应商处获得贸易信贷融资,从而开设线下实体店渠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存在库存错放的资金约束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供应链成员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决策及融资选择问题。基于报童模型构建了供应链成员是否采用RFID技术、以及零售商选择贸易信贷融资或银行融资四种情景下的收益模型,求解出链上各成员的最优收益并探讨了RFID采用决策及融资选择策略。研究发现:资金约束零售商通过银行借贷融资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金额,但是其选择贸易信贷融资的意愿随着自有资金的减少而增强;当零售商自有资金适中时,随着错放率的上升或RFID成本的降低,零售商从银行融资向贸易信贷融资转变;银行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零售商的库存错放问题。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融资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和贷款能力。考虑单一核心企业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产品市场需求为典型的报童模型,给出了供应链信用和信用乘数的概念,建立了考虑供应链信用水平的银行质押率决策模型,得到供应链存货质押融资情况下银行的最优质的押率,研究了信用乘数、存货质押量、回购价、回购率、银行的损失规避程度等诸多要素对银行质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融资情况下的最优质押率高于零售商单独融资情况下的最优质押率;一定条件下,银行质押率与核心企业信用乘数、回购参数正相关;质押率和存货质押量、银行风险厌恶程度负相关;举例并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中洁  于辉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12):113-123
反向保理通过运用买方(核心企业)优良信誉解决卖方融资难问题。考虑核心企业因为反向保理而承担信誉损失风险的情形,刻画面临不确定需求时由单供应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系统,建立供应商资金约束背景下基于批发价契约的博弈模型,探讨反向保理情形下的供应链合作,并通过模型演算和数值实验为供应商提供反向保理决策依据。研究发现:当供应商资金约束时,反向保理增加供应链收益,且核心企业受益更多;反向保理能增强供应链运营稳定性和捕捉机会的能力;研究意外发现了供应商和零售商同时受益于优惠的融资条件因而具有加强合作的动力。研究揭示了买方驱动融资的动机并为金融增强供应链合作提供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为中小企业获取贷款提供担保,使得整个供应链有效运行是实施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意义。本文考虑分销商(核心企业)-零售商(贷款企业)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了降低银行面临的零售商违约风险,在银行监督下,分销商与零售商引入收益共享—双向期权契约。本文计算得到了零售商的违约概率,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各方期望收益、零售商最优初始订货量与最优期权购买数量、分销商最优收益共享比例、银行下侧风险规避前提下可参考的收益共享比例范围。并构造了数值算例,探讨了期权执行价格、收益共享比例及银行质押率等关键参数对风险控制方面的影响。本文所得结果能够为银行及企业在供应链金融决策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由单供应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面对不确定的市场需求,零售商可以通过期权合约或混合合约(期权合约与远期合约的组合)向供应商订购产品.通过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求解两种合约形式下零售商的最优采购决策与供应商的最优定价决策.亦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不同视角比较了两种合约.结果显示,供应商倾向采用期权合约销售产品,即使在混合合约背景下,供应商也会通过提高远期合约价格来阻止零售商通过远期合约采购产品.而零售商通过期权合约采购时收益能否提升则会受到期权执行价格和产品残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供应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假设,对单一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三种购销营运模式(预订购、委托代销和组合模式)的运作及契约双方的博弈顺序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供应链融资和营运协同决策模型。研究表明,资金充足供应链中,供应商的最优状况相当于传统报童模型下的优化问题,且会采用委托代销营运模式。为实现最优决策,资金约束供应商会采用外部融资和供应链内部资金转让的组合融资方案,且会选择预订购和委托代销组合营运策略。资金约束供应链中供应商愿意与零售商分担产品市场风险,激励零售商预订购,增加供应链的整体收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由供应商、3PL企业和资金约束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研究了三种渠道权力结构(以供应商为主导的S权利结构、以3PL企业为主导的L权利结构、供应商和3PL企业同时主导的N权力结构)和两种融资模式(3PL企业融资服务和贸易信贷融资)下零售商的采购和融资策略。首先,分别构建了针对三种渠道权力结构和两种融资模式的以供应链成员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通过求解模型得到了供应商、3PL企业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情形下的供应链成员利润,分析了零售商的采购和融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S权力结构下,零售商应选择直接向供应商订货并接受贸易信贷融资模式;在L权力结构下,零售商应选择接受3PL企业的代理采购和融资服务;在N权力结构下,零售商应选择融资利率更高的采购和融资模式。此外发现,供应商和3PL企业均应选择优先宣布定价策略,当二者在市场中权力相当时,其应该调高各自的融资利率。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供应链文献研究都假设了供应链系统中有足够的营运资本可供零售商或供应商融资,然而在管理实践中供应链运营经常面临着资金不足等短缺风险。本文在损失厌恶型零售商存在资金短缺的现实情形下,研究了基于融资需求的损失厌恶型零售商订货策略问题。研究发现,一旦零售商自有资金增加,其损失厌恶系数增大使得资本约束零售商的订货量增加;而一旦零售商的损失厌恶系数确定,银行融资利率增大,资金约束零售商的订货量减小。最后,构造了协调供应链的融资成本共担的协调机制,并通过对比分析刻画了融资利率水平能够影响供应链的运营决策,这也为供应链企业资本风险管理实践提供了很强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华胜亚  翟昕 《管理科学》2018,21(10):84-96
研究由单供应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面对不确定的市场需求,零售商可以通过期权合约或混合合约(期权合约与远期合约的组合)向供应商订购产品。通过建立 Stackelberg 博弈模型,求解两种合约形式下零售商的最优采购决策与供应商的最优定价决策。亦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不同视角比较了两种合约。结果显示,供应商倾向采用期权合约销售产品,即使在混合合约背景下,供应商也会通过提高远期合约价格来阻止零售商通过远期合约采购产品。而零售商通过期权合约采购时收益能否提升则会受到期权执行价格和产品残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投贷联动机制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探索创新型金融服务模式的重要方向,而合理利率定价机制已成为缓和金融“资源错配”矛盾的关键。本文刻画了运营视角下银行风险规避与股权质押重构企业信用的本质特征,构建了零售商投贷联动融资模型,探讨银行风险规避态度下贷款利率决策。核心研究发现是:投贷联动机制能提升银行甄别和监督企业的能力,通过“相机决策”贷款利率有效增加资金供给,CVaR风险度量准则下利率定价机制出现“风险溢价消散”现象。此外,还揭示了投贷联动中协调供应链各方利益的最优资产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在零售商存在资金不足和顾客需求随机情况下,以报童模型为基础,针对变质品构建了供应链金融问题和ACC支付模式(提前支付Advance、现金支付Cash和信用支付Credit)相结合的零售商订货模型,即零售商与供应商、融资机构合作条件下的模型。研究表明,零售商会随着最优订货批量和最低期望成本的增加和降低趋势,进而调整订货量,从而规避供大于求的风险,最终降低总的期望成本。同时供应商可以适当调整支付比例,让零售商来分担坏账和商品变质风险。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产需不确定下单一供应商、制造商和风险规避的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系统,建立了分散和集中情况下的最优决策模型。通过设计风险共担和GL组合契约实现了三级供应链的协调。讨论了风险规避零售商的最优订购决策,分析了风险规避对供应链期望效益的影响。比较了风险规避和风险中性两种情况下零售商的最优决策。探讨了组合契约的协调问题及契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供应链的期望利润随着产需不确定的增加而减少,风险规避下零售商的期望利润低于风险中性时的期望利润,零售商的期望利润随着风险规避程度的加大而减少,零售商最优订购量随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而变化。最后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和契约协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