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何勤华本文对汉语“法学”一词在古代中国、近代日本和近代中国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汉语“法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即已出现,但多用为“律学”,且与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有着重大区别;现代意义上的汉语...  相似文献   

2.
中国百年一词的嬗变──“百科全书”定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中国“百科全书”定义问题,通过梳理它的来龙去脉,思考一下中国文化出了什么问题,笔者认为很有意义和价值。“百科全书”一词在百年前来到中国,并非“中体”所生,因而词意内涵应该干净,以中国人的聪明,只要认真去看看,给出一个“名正言顺”的定义,应该容易做到;此外,本研究是以文化学为本,一个专用词的膻变过程,就是文化演进的过程,百年一词的膻变过程,就是民族百年文化演进的一种轨迹。(一)百科全书概念传入中国中国和日本古代没有“百科全书”这个概念,而在20世纪的中国读书人,恐怕没有不知道有百科全书的了。但是…  相似文献   

3.
从广义说来,凡文学艺术诸如诗歌、绘画、戏剧、音乐等等,都应该是“无达信”的。“无达估”,实际涉及文艺之所以为文艺的本质问题,古今中外皆然;西方不是有~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吗?词,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一种,它是最纯粹的抒情诗。从某种角度讲,词与抒情诗的原理是一致的。“词无达信”虽与“诗元达访”两者同一原理;但是,词是一种音乐文学,毕竟有别于一般诗歌,具有自己特点。最早明确提出词有别于诗的是李清照。她在《词论》一文中以音乐性和文学性两方面着眼,提出“词别是一家”这一著名论断。能以简洁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苏词、毛词中都广泛地运用了风景意象,但又各呈异彩。苏词的风格“偏于婉约,新立豪放”;毛词的风格“偏于豪放,不废婉约”。面对自然山水,苏轼能摆脱一己之“欲”,出现“宁静”的审美观照时多;毛泽东能排除一切欲望,出现“纯净”的审美观照时多。苏词、毛词中的风景美,是词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的、诗意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词的情和美     
词的情和美谢之雄自古就说“诗言志”(《尚书》),志是什么?“志,意也。”(《说文》)“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经·大序》)现代通常作志气、志向、志趣解释。因此,说“诗言志”,就突出了思想性,但却不能因此而忽略艺术性。诗歌在古代就重视对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云间词派是明末清初影响最大的词学流派。云间,即今上海市松江县的古称,清代属江苏松江府。明末,云间的文人较为活跃,作诗填词,结社唱和,对当时的文坛颇有影响。侯方域《大寂于诗序》云:“彭孝廉与夏考功彝仲,陈黄门子龙、周太学立勋、徐孝廉孚远、李舍人雯互相唱和,声施满天下,当时谓之云间六子。”陈于龙、李斐和宋征舆又称“云间三子”。他们的诗风和论诗主张较为接近,因而被称为“云间诗派”,“云间词派”之名也缘此而生。云间词派的成员,除“三子”外还有宋征壁、更完淳、钱芳标、宋存标、蒋平阶等人。云间词派的词学主张…  相似文献   

7.
咏史词散论     
文章作者以史家之眼光 ,文学之角度 ,剀切阐明了中国古代“咏史词”在其开创、形成、发展过程中 ,如何借“咏史”以“咏怀” ,对历代兴亡、可歌可泣之人和事做了历史地艺术地评判 ,供人欣赏、借鉴 ,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8.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中国古典艺术,无论是国画、书法还是诗词文章,意境之中有空间、有荡漾,神明里透出幽深,不但传达着作者的生命情调,也代表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宇宙意识。本文试从“空白”论的思想渊源入手,浅析“空白”的创造与实现,并阐述“空白”给词带来的审美特质——空灵,力图探寻词这种特殊诗体的内在精蕴及词作为一代文学巅峰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论语言的人文性与词的文化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语言学以研究汉语的文化意义为已任。语言的文化意义是语言人文属性的反映。那么,语言及汉语的“人文性”,语言特别是词的“文化义”如何理解,也就成为中国文化语言学建设中不可回避的基本理论问题。一、什么是语言的人文性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必须首先对两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系统看法:~是语言的人文性;二是汉语的人文性。中国文化语言学从发动到现在,走过了近十年的路程。在初期,尽管中国文化语言学开展得风风火火,但研究者对他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汉语的人文性,却一直避免给予明确的解释。1987年在南昌召开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
庐山作为一座人文圣山,不仅是“诗山”,也是“词山”。无论词之数量,还是艺术成就,庐山词都堪为中国山水词之翘楚,其发展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山水词演进的轨迹。本文以庐山词为切入点,从山水词与山水诗、书、画及游记文学的关系等方面观照中国古代山水词的演进规律:意象人文化趋势,山水词与绘画、书法逐步结合,游记文学要素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缪镇先生在其《诗词散论·论李义山诗》一文中曾提到:“晚唐诗人,温庭筠与李义山齐名,温之诗不及李,而于词则颇努力,建树甚卓;义山虽未尝作词,然其诗实与词有意脉相通之处。”下面我要谈的,是关于义山诗的“词化”问题。在此之前,先要明了诗、词二体的特质及其区别。诗在很早就形成了以言志为主的传统。《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孔颖达疏曰:“诗者,人志意之所之适也。哀乐之情动于心志之中,出口而形见于言。”可见,诗是表达人内心意志和情思的,属于人显意识中情志的活动,而中国传统诗歌的情志又常含有一种伦…  相似文献   

12.
苏武既尊奉儒教,又兼融佛老,其思想的复杂性构成了他性格、气质、风度的多重侧面,在词中则表现为人格与情感的丰富、复杂,既浪漫又现实,既逍遥又执着,既旷达又苦闷。他进一步开拓了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之向更广阔更深刻的方向发展。一、“致君尧舜”的用世之心和“东还海道”的出世之意苏武从少年时起就深受正统思想的熏陶,熟读经史,纵论古今,“奋厉有当世志”。①苏武的一生虽然宦海浮沉,历经坎坷,但他始终坚持着尊主泽民、经世济时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即使遭贬滴,仍是“虽废弃,未忘为国家虑也”(《与滕达道书》)。…  相似文献   

13.
李西玲  孙娟 《西部论坛》2001,3(1):43-46,51
关于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孕育→萌芽→产生→成熟→兴盛”等几个不同阶段。从产生时起,就与“燕乐”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到了宋代,已经有词19900余首,收录了1331位作家的作品,有名姓可考者几达873人之多,形成了“豪放”、“雅正”、“婉约”和“闲逸”等四大词派。为我国词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成为世界文坛上一朵壮美、诱人的奇葩!  相似文献   

14.
“气”在《庄子》中内容广博,灵活多变,与老庄哲学思想融为一体。在庄子的思想中,“道”是“气”产生的基础。《庄子》中“气”的概念,建立在道家学说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源,极大地丰富了汉语文化的内涵。汉语中,有许多“气化词”,其内核和庄子中的“气”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词学史上,雅俗之辨一直是批评家们感兴趣的话题。清代对此更加重视。张望祖曰:“词虽小道,第一要辨雅俗。”①刘熙载云:“词,乐章也。雅郑不辨,更何论焉。”(《词概》)陈廷焯亦云:“入门之始,先辨雅俗。”②一些词论家已将雅俗作为首要的问题来认识了。词本产生于下层里巷,晚唐、五代,词开始为文人所接受时.与具有正统地位的诗文相比,词只是“小道”、“末技”、“卑体”,与“教化天下”、“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相比,词不过是“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的“佐欢”之具、是“南朝之宫体”、“北里之倡风”③“艳科”的延续。在…  相似文献   

16.
论叶梦得词     
李庚  李康 《北方论丛》2003,(2):57-60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裴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透气”三方面。叶梦得以爱国题材入词的创作指向也影响了当时的词风转变。叶梦得继承了苏以为词、融经史子集入词、拓展意境等多方面的成就,为日后辛弃疾更大规模的创新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聂晓轩 《南方论刊》2011,(11):93-96
“风神”本指人的风采神态,也有人用以指诗词的艺术风格。“风神”一词既指稼轩其词的意境和又见稼轩其人的风采,稼轩田园词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神,大体分为俗我之境、忘我之境、大我之境三大类。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词的发展史上,清代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称作是“词的中兴光大的时代”①。一时间,词坛上的流派众多,名家辈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我们甚至可以说,有清一代,无论是词的创作队伍,还是词的创作流派;无论是词作所反映的社会内容,还是词的理论研究成果等方面,较之宋词来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近代词在整个清代词中,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近代词的创作、研究中,近代各词派的贡献尤大,且过去于此注意不够,故下面特就近代几个主要而又有影响的词派,作些简略的介绍。浙西词派:亦称“浙派…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文学样式中,词尤专于言情。词始于唐,是当时兴盛的燕乐所孕育的结果,到宋代,词得到进一步发展。它会乐歌唱,有别于我国“诗三百”以来的“声依永,律和声”、先调后调的诗统,而以依曲制词、传声填词,因调作词为其创作程序。因此,比起诗来,词与音乐有着更为密切的渊源关系,即禀承了音乐艺术形式独有的细腻、深长、隽永的表情特质。音乐是听觉艺术,可以通过音色、力度、节奏、旋律、调式、织体、曲式,以及声音的延伸来进行极为宽泛、抽象的情感表达活动,而词作为一种以语言体式为中心的文学样式,又是如何有效地…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词论》的核心观点,是词“别是一家”。在这个核心观点之下,她谈了词三个方面的特点,即协音律、尚典雅、重铺叙。词之音律,是词有别于诗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对音律的追求,以及音律的逐渐严整,是词这种文学形式凸显自身特点、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李清照正是在词的音律形式得到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她“协音律”的理论。李清照强调的典雅,不是雍容华丽、雕琢精工的那种雅,而是注重作品内在的文化底蕴、具有高雅情致和秀美神韵的雅。雅的是格调,雅的是品位。李清照所说的“铺叙”,不同于唐诗的主要是叙事的“铺叙”,而有所特指。这种以叙述情节故事、描写动作表情为具体内容的“铺叙”,具有了以后元曲中更突出表现出来的某种戏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