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近年来,泌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积极组织实施“大绿化、大生态”工程.极大地加快了绿色泌阳的建设步伐。目前.全县林地面积已达1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6%,活立木蓄积量已达263万立方米。建立了千亩以上的用材林基地70万亩;50亩以上的经济林基地30万亩:1万亩以上的薪炭林基地25万亩;防护林工程12万亩。同时.泌阳县生态经济林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县已基本形成了“南梨、北枣、中部桃、普及板栗和杂果”的林果发展新格局.并建立了四大林果基地.年产各类干鲜果17200万公斤,全县林业年产值达3.9亿元。先后被授予“全国林业工作站建设合格县”、“河南省荒山造林绿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并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  相似文献   

2.
《决策》2005,(12):F0004-F0004
中厦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一家专业从事造林营林,林业科研,林木加工的大型民营股份企业,4年来,公司已投资1000多万元在安庆,桐城,铜陵等地建成速生杨树基地2.5万亩,  相似文献   

3.
1998年以来,我县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确立了“大办林业、办大林业、办大产业”的工作思路,并提出了要在2010年前将监利建设成全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大县和林业产业强县(后简称“两个大县”)的奋斗目标。为了早日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以造林绿化为中心,以项目工程建设为重点,全面深化营林体制的改革,以快速发展林业产业、全方位地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为目标,顽强拼搏,真  相似文献   

4.
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11日宣布,双方决定在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培育、开发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正式启动云南、四川第一批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基地面积60多万亩,可实现约6万吨生物柴油原料供应能力。“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设能源林示范基地1200多万亩,进一步推动林业生物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1,(6):27-27
“十一五”以来.福建共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122万亩,目前森林覆盖率达63.1%.居全国之首,福建同时也是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全优的省份。2010年年底,福建省提出要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三年任务一年完成,“2010年冬2011年春造林650万亩,到2013年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继续保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2011年1月5日,福建省通报了自2010年11月24日全省造林绿化动员大会召开以后各地一个半月来的造林绿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张德福 《决策通讯》2001,(11):37-38
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农民专业协会的主要措施。建立农业特产品基地,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协会的形成创造基础条件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格局向“南园北牧”的转变,朝着建立60万亩高效经济作物基地,3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30万亩人工饲草基地和优质肉羊、肉牛、绒山羊基地方向坚持不懈地努力。目前,哈密大枣面积6.2万亩,葡萄面积14万亩,蔬菜面积4.9万亩.哈密瓜面积近4万亩,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0,(48):26-27
11月22日,福建省公布《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推进森林福建建设的通知》,《通知》提出,2010—2011年全省安排650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其中“四绿”工程非规划林地造林50万亩.宜林荒山造林280万亩,迹地更新120万亩,疏林地补植200万亩。力争到2013年森林面积增加365万亩,森林覆盖率净增长2个百分点,达到65%;到2015年森林面积增加4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5%。  相似文献   

8.
易县阳谷庄乡在绿化太行山,开展山区治理工作的实践中,出现了一种农民联合起来上山造林的组织形式,群众称之为“合作绿化”。它是合作经济在山区治理上的体现,是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林业生产中的运用和发展。合作绿化促进了全乡绿化的发展。全乡共有荒山六千五百亩,  相似文献   

9.
冯炜 《决策探索》2008,(24):34-3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发出后,河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以豫政[2007]81号文印发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计划2008~2012年全省完成造林2750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2724万亩,财政投资总额将达到279亿元.  相似文献   

10.
吴应明 《决策导刊》2004,(10):37-37
2003年,巫溪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紧围绕“两个转变”,始终坚持“两个着力、两个提高”,以项口建设为中心,结构调整为主线,农民增收为目的,治理与开发并举,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与时俱进,使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完成农业生态工程0.85万亩,营造防护林0.35万亩,建中药材基地0.51万亩,新修引水渠21.5公里,蓄水池16口,蓄水7.6万方,新建机耕道8公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发出后,河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以豫政[2007]81号文印发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计划2008~2012年全省完成造林2750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2724万亩,财政投资总额将达到279亿元。《规划》实施一年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山东的决定》,思变创新,提升标准,盛世兴林,社会办林,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实施大工程带动,实现大规模扩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造林面积6万亩,植树600多万株,全区森林覆盖率从2001年全国森林资源普查时的不足12%,达到现在的27.4%。超额完成了全市到2005年覆盖率达到25%的计划。2004年度覆盖率猛增8个百分点,实现了林业的超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决策导刊》2010,(1):51-51
荣昌县林业局以“科技兴林、产业强林、绿县富民”为目标,按照“以森林换生态、以森林造宜居、以森林富百姓”的工作思路,近年来,通过实施森林工程、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县森林面积达到55.86万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69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齐河县突出“沿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全县水产养殖规模达到9.41万亩,水产品总产量实现7.85万吨,实现产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40%。按照“宜渔则渔、宜农则农”的原则,通过“挖池抬田,改造低洼地”,以渔为主,农林牧渔全面发展,为低洼地农业综合开发探索了一条成功路子。推广了“上农下渔”生态渔业养殖模式,治理改造低洼赫碱地3.5万亩,形成高标准鱼塘4500个,有效地促进沿黄区域群众脱贫致富。黄河北展区因此成为我县水产业发展的尼头示范基地。但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北展区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优势还远未显示出来。如何使黄河北展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谢晓涛 《决策探索》2009,(20):11-11
河南省是全国较早开展飞播造林的省份之一。30年来,飞播造林以其独有的优势和功效,在河南省山区造林绿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79年到2008年底,先后在11个省辖市的35个县(市、区)共计飞播造林1431万亩,成效率高达31.8%,占同期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37%。目前,全省已形成集中连片万亩以上的飞播林50余处,10万亩以上的12处.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林业建设已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大量的造林绿化及资源管护等工作需要基层林业部门去完成。乡镇林业工作站作为政府林业机构向乡镇延伸的部分,主要担负着指导和组织农村社区的集体或个人发展林业生产、资源林政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三防”以及林业政策法规的宣传等任务。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林业站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17.
林啸 《决策导刊》2004,(4):36-36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基础地位。”这标志着林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春天来临。2004年.城口县林业局将紧紧围绕“抢抓机遇、强化措施,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以退耕  相似文献   

18.
《决策导刊》2005,(6):24-24
北碚区林业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中心,以实现“绿山富民活行业”为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林业改革与林区稳定四大关系。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林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赢得重庆市第三届“绿化杯”、获市林业目标考核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吴明华  程炎 《决策》2005,(12):42-43
林业改革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变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保障,通过中厦林业这样一大批造林龙头企业的不断实践和努力,“林权流转”新模式将会越来越完善。  相似文献   

20.
林业要发展,种苗是关键。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确保造林绿化质量的关键。为保障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每一位林业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思考和探索,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为林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