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安置社区是为了解决灾难发生后受灾群众的居住及生活问题,由政府采取的一种安置措施.安置社区按其功能及存在的时间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灾难发生后,为安置受灾群众而紧急搭建的安置社区.这种安置社区一般具有依托公共设施而建、帐篷安置、临时性等特征,因而笔者将之称为临时性安置社区.另一种是在救灾工作完成后,为了完成灾后重建而设置的一种安置社区.一般而言,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多需要2~3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2010年,是社会工作参与中国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第三年,也是对口援建和大规模恢复重建工作基本完成的关键之年。这一年,灾区工作重心实现了大转变,即逐步从较为关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向更加注重常规发展转变,从快速修复硬件设备和基础设施向更加关注民生事业转变,从大量运用外部资源支持向更加注重发挥本地优势转变。与灾区工作重心转变一致,2010年的中国灾害社会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形成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为灾区人民修道路、建房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在灾区重建的过程中,帮助当地灾民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恢复社区重建信心,促进社区合作及互助,提升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使灾后重建得到可持续地关注和推进。  相似文献   

4.
工业社会的发展根本性地破坏了农业社会的社会关系,使农业社会出入相扶、守望相助的亲密共同体解体,导致陌生人社会形成.这就提出了工业社会的社会关系重构问题. 社会关系作为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结、交互影响、交互作用的一种状态,构成了人的本质所在.马克思曾将人称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使社会关系成为人成长、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成为人成长和发展的支持体系,重构社会关系也就是重构人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系统重建,就是通过各种外在或内在的修复手段,使社会逐步恢复自组织能力,回复到常态的过程.广义的灾区社会系统重建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的社会整体重建,其意义与社会学和人类学所说的社区发展和社区重建基本相同,其目的是恢复地震灾区社会整体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来看,灾后社会重建的价值就是在社会关系恢复与重建的基础上,恢复和重建在灾害中遭到破坏的社会支持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本文拟围绕灾后社会重建这个主题,结合笔者在地震灾区所参与的建构式社会工作实践,总结和讨论灾后社会重建进程中社会工作服务需要张扬的核心概念和理念,即“嵌入、建构、增能”,以及这些概念、理念赖以实现的路径和模式。希望这篇文章对于灾区目前的社会重建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也期待它对于尚未建立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的其他地区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灾后重建是多层面的,既涉及物质性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人们(尤其是因灾致残人士)的生理康复,也涉及人们的心理调试、生活方式调整、家庭和社区关系重建等诸多方面。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协助人们的社区关系重建,以促进社区互动、形成社会支持、凝聚社会资本,使人们通过社区互助实现自助。笔者根据作为上海社会工作服务团复旦大学服务队第二批领队在都江堰市城北馨居祥园援建的经验,谈一谈对社工介入灾后社区重建原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为灾区人民修道路、建房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在灾区重建的过程中,帮助当地灾民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恢复社区重建信心,促进社区合作及互助,提升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使灾后重建得到可持续地关注和推进。  相似文献   

9.
二、2010年国土资源管理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安排 2010年是我省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对于坚持全省"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要紧紧围绕"两个加快",抓住机遇,攻坚克难,乘势而进,努力开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乡村社会的结构性巨变,必然带来乡村社会关系的结构性质变,因此研究乡村社会关系结构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鉴于当前乡村社会关系功利化、理性化的共识,本文以面对生命安全这一人类的利益底线作为试金石,考察乡村农民与乡村艾滋病人之间的关系取舍行动。通过对乡村艾滋病人原社会关系系统的断裂、旧关系修复与新关系重建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乡村社会个体的社会关系系统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内核与外围两极分化的结构,乡村社会关系的外围已高度利益化,而与之对应的是内核部分的高度情感化。乡村社会关系结构日益简单,传统的社会支持网络向家庭内核萎缩,使乡村生活的风险加大。因此,在乡村家庭作为基点的社会支持系统之上,建立以经济利益导向为基础、现代"抽象体系"为媒介的社会组织体系与社会关系系统,来变革乡村社会组织形式,并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以现代的利益关系纽带取代对传统伦理、情感关系纽带和传统社会支持网络的依赖,以适应乡村市场化社会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5·12特大地震给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使都江堰原先的社会关系和社区格局遭到了严重破坏。地震后,上海社工第一时间进驻灾区,以“重构社会关系、重建精神家园”为目标大力推进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灾后两年的时间内,社工们用热情支撑着举步维艰的首创工作,用专业践行着职业,在都江堰的街头巷尾创造了无数爱的奇迹,他们参与灾后重建的实践也成就了都江堰社会工作的“成年礼”。社工们从个人心理重塑、家庭和邻里关系重建、政策及需求评估等方面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兼有人群与地域两大要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层社会关系共同体,是社会有机体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微观社会空间。社区发展是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重要组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社区这个概念的阐释,从制约城市社区发展变量的角度来提出建设我国城市社区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10月14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苍溪县国土资源局被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如今漫步重灾区苍溪,一座座农居镶嵌在群山绿野中,错落有致;一所所学校美观漂亮,书声琅琅;一个个卫生院新建落成,设施完善;一座座山坪塘碧波盈盈,星罗棋布;一条条公路蜿蜒山间,宽阔平坦;一项项产业蓬勃兴起,富民增收……处处是一幅幅"物丰美、家秀美、人乐美、社区和美"的重生画卷。苍溪从悲壮走向豪迈,国土资源保障书写了恢复重建跨越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吕雪峰 《社会学》2009,(4):40-46
汶川地震后灾后安置社区建设,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应是以社会关系的重构为核心主题。包括以明确政社分工与合作为前提,融入灾后重建的核心领域;以统筹安排服务项目为依托,实现社区充能、增能;以建成信任机制为目标,强化社区团结纽带;以健全社工制度、培养本地人才为宗旨,实现社工服务的持续与深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汶川5·12大地震灾害造成破坏之烈、波及地域之广,为近百年来所罕见。其中,重灾区达10万平方公里,包括绵阳、德阳、阿坝、广元等6个市州,88个县、区和1204个乡镇,涉及2700多万人。随着救援阶段的结束,灾后重建开始提上议事日程。汶川灾区的恢复与重建该从何处着手?灾区的生态环境如何修复和改善?请看环境专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组成的一个关系大集体。所以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对于当代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理论中关注人的存在,重视人的价值,既从社会关系中思考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从文明生态的角度进行了思考,使该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又从政治实践和意识实践等角度对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理论进行了阐述,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却存在片面性,过分强调思维的作用,而陷入了理论主义的洞穴中。国内对该理论的研究更加注重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诠释,表现出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性的内在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汶川大同)是顺应汶川地震灾区物质和精神全面恢复重建的需要而成立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机构自2009年成立至今,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有声有色地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大力支持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恢复生产,促使灾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各项建设尽快恢复和超越灾前规模水平,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围士资源部、财政部以及省国土资源厅相继迅速制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川府发[2008]20号)、<国上资源部关丁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19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国家和省灾后恢复重建国土资源支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川国土资发[2008]65号)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灾区恢复重建和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若干优惠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原则通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农业生产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草案)》。会议指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涉及方方面面,制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十分必要。《条例》草案重点作了以下规定:一是明确了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和相关原则。二是对过渡性安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高达1万亿元.其中将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企业的捐赠和对口援助.而在重建中,大多数资金将投向道路、建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工商业的恢复,很多如钢铁、化工、建材、能源等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也逐步向灾区大量进驻.这些产业的立项和建设使得区域碳排放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如何实现绿色重建、低碳重建是目前四川灾区灾后重建中亟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