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均衡发展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必然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研究各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指导中国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新增长理论,考虑空间相互作用的衰减性,引入Mundell-Fleming模型,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来分析不同类型区域中各省份的GDP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各省区的GDP溢出存在着一定的区域趋同性,整体来说,西部地区的GDP溢出效应大于中东部地区;人口增长对GDP增长并没有带来正向作用,因而劳动力充足、低廉已不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必须做相应的产业转型;对外开放程度和制度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空间因素的衰减性说明,加强相邻省份的经济往来和产业转移,共同构建经济发展区是未来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据PMG估计量分析,广东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从长期效应关系看,广东4大经济区域的金融差异对经济增长都有负效应,但在不同区域影响的效应并不相同,山区经济区对区域金融差异的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珠三角地区并不是最大的.值得关注的是东翼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对人均GDP增速的影响在不断增加.从短期效应看,珠三角经济区人均GDP的短期变化不受短期区域金融差异的影响,但东西两翼及山区,区域金融差异的变化对这3个地方的人均GDP变化有显著的负效应.在珠三角和山区5市短期抑制效应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说明在这两个区域金融业的作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分析2002-2011年间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研究发现:皖江城市带各市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波动幅度也比较大;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2005年后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占经济增长的份额均呈现缩小趋势;产业结构变动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密切的正向相关关系,M值与GDP增速、第二产业增速、第三产业增速具有一定关系,Z值、M值与产业结构变动相关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基于2011年7月底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调整并估计CQMM,对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展开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1年GDP将可能增长9.82%,2012年GDP增长率可能回落至8.91%.模型预测,2011年CPI预计将上涨5.4%,2012年仅可能回落至4.93%的水平.课题组对美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中国的进出口将因此会受到较大冲击,但如果能适时适量地调整货币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投资需求的扩张来减缓美国经济二次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保持经济增长8.24%的水平.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放缓将减少了GDP与潜在GDP的缺口,降低通胀压力.我国应正视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次高速以至中速增长的阶段.在通胀压力减缓后,顺应这一发展态势的改变,着力推进体制变革,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为未来更高阶段的经济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升宏观经济韧性是抵御外部冲击,实现经济复苏的关键,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采用面板熵值法测算2008—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韧性水平,并结合Dagum基尼系数、DSAR及HSAR模型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韧性的区域差异、差异来源及动态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宏观经济韧性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但总体内部相对差异日益扩大,形成“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其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差异,而近年贡献率出现下降趋势;中国宏观经济韧性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在时间上具有显著的累加效应,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大于持续累加效应,两者交互形成正向的动态空间溢出效应,但三种效应在不同区域均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新冠肺炎疫情使工业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未来如何发展工业经济是关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大问题,探究南、北方以往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及趋势对疫情后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用2004—2019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和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地理矩阵,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检验工业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南、北方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山东省各市之间工业经济发展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均显著;与山东省不同,广东省各市之间工业经济发展虽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对邻近地区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但工业经济发展对两省经济增长产生的总效应均显著为正,即工业经济发展越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也越快。  相似文献   

7.
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政策作为调控手段,在宏观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1985-2006年我国财政支出和GDP的时序数据,对国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路径、强度、乘数效应等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2006年我国各地区相应的有关截面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建模,对各地区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现时乘数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现今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为4.26:它们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各级政府应逐步增加财政支出力度,并注重合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便有利于各地区和全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8.
采用偏离份额动态模型可以将主要工业行业的增长率分解为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通过对测算结果的分析,将工业内部行业分为5类,以此为依据进行了优势产业选择。建议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应重点扶持具有区域竞争优势,或结构效应明显(对其他产业有较强带动作用)的行业,减少向不具备区域竞争优势且结构效应较差的行业配置优质资源,或将这些行业向外地转移。  相似文献   

9.
基于评价指标提供的信息和运用改进的AHP-FCE集成模型对2002—2011年间安徽省各市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动态模糊综合评价。从构建的描述经济增长质量5个维度的指标体系中选取了8个代表性指标,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并优化生成客观权重,由模糊合成运算得到动态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各市经济增长质量动态综合评价值、最大序差和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出安徽省市域经济增长质量在10年间的动态变化轨迹和区域性差异,只有个别城市处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区域,更多的城市则处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跳跃"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各维度发展程度不均衡。  相似文献   

10.
基于珠江三角洲地区9市1990~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宏观税负、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宏观税负水平的相关系数为负,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而产业集聚的相关系数为正,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珠三角地区各市的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都存有显著的影响;珠三角各市的宏观税负水平均对产业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应适当减少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并对具有潜力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11.
运用偏离-份额法(shift-share method),以山东区域产业发展为参照系,将烟台市35个产业归类为15个产业部门,按各行业的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竞争力偏离份额三大指标对烟台市的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从动态角度判别产业结构的优劣、揭示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支柱产业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南都学坛》2016,(4):93-98
经济新常态下,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新配置,激发"结构红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模型的分析,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静态结构变迁效应、动态结构变迁效应和内部增长效应,对天津产业结构变动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依然存在,劳动要素再配置的结构红利效应较小,原有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较强。要提高要素再配置效应,改革当前阻碍要素自由合理流动的制度藩篱以释放结构红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4年9月12日在德国海德堡举行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第十五次预测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还将继续,预计全年GDP增速为7.49%。物价水平保持温和上涨态势,CPI预计将上涨2.51%。受制造业产能过剩、房地产业库存增加以及地方政府还债压力的影响,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趋势还将继续,GDP增速将会继续小幅下滑。课题组模拟了下调预期经济增长率的宏观经济效应。根据预测及政策模拟结果,课题组建议:将明后两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至7.2%左右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政府适当减轻频繁的稳增长微刺激政策调控操作,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改变发展方式,提高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有利于在下一轮的经济增长上行阶段,争取更好的经济增长实绩。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和资本结构是影响融资成本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经济体系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增大.文章主要运用动态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宏观经济增长以及资本结构波动对企业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通过对2004-2012年沪深股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资本结构波动能够助推资债务资本成本上升;宏观经济增长有利于债务资本成本降低;在宏观经济发展速度较低的情况下,资本结构波动对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当前宏观经济速度放缓的背景下,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将带来资本结构波动提高,债务资本成本也将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产业关联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在运用投入产出表分析各产业关联关系的基础上,对偏离份额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动态部门偏离份额模型,提出从产业间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经济增长的方法。该模型将经济增长分解为部门国家分量、部门结构分量和部门竞争力分量,从产业关联的视角有效地分析经济增长或衰退的原因。利用2007—2014年江苏省8类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动态部门偏离份额模型对各行业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是合理的,各行业受其他行业的影响程度具有动态变化并呈现不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率.以产业结构为切入点,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模型对陕西省和三大区域的三次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对陕西省产业发展现状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认识,并进行结论分析和政策建议,从而为改善陕西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推动区域经济良性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区域差异的扩大对湖南省经济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两方面对湖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分析说明,发现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工业化程度增加,但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长沙在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大部分地区不具备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优势.因此,各市应走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加大工业化步伐,以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优势和比重.  相似文献   

18.
基于STIRPAT模型,确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是人口数量、人均GDP和技术水平.本文采用VAR模型估计了中国1978-2011年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动态冲击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二氧化碳排放和人口、人均GDP、技术水平之间存在稳定的动态影响关系.人均GDP、技术水平始终对二氧化碳排放起着正向冲击效应.人口因素先对二氧化碳排起着负向冲击效应,而后起着正向冲击效应.短期内自身和人均GDP的贡献率较大,长期来看,人口增长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9.
人口红利、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内在的协同联系效应。论文基于1990-2010年的甘肃发展数据,建立了甘肃省GDP、人口红利和劳动参与率协整分析模型。研究认为,劳动参与率是助推甘肃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人口红利对甘肃经济规模扩大具有正向激励效应。劳动参与率每增加1%,甘肃GDP将增加6.88%,人口红利每增加1%,甘肃GDP将增加3.48%。甘肃作为西部省份,用好用活人口红利、提升劳动参与率是实现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建立双对数回归模型,并采用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FDI区域差异直接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FDI对GDP增长的影响在三大地带具有较大的差异,而且东部发达地区要比中、西部地区强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