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何健 《社会理论》2007,(1):264-272
可感知文化带来的损毁意味着由社会科学管理者以及社会科学管理委员会领导的大量学者组成的大型研究集团对伊本·卡尔敦、维科、洛克、孟德斯鸠、亚当·斯密、赫伯特·斯宾塞、A.孔德,以及卡尔·马克思等数代学者的取代。他们奋发不懈地生产了大量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7,(9):60-61
“21城市2007·殡葬管理论坛”于2007年9月18日~23日在石家庄举行。本次论坛以“殡葬·文化·和谐·发展”为主题,针对当前殡葬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对殡葬管理、殡葬改革、殡仪服务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挑战和机遇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与会单位决心在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3.
圆心 《社会福利》2007,(2):58-58
获得“世界第一女寿星”的头衔一个多月后,加拿大老太太朱莉·温妮弗雷德·贝特朗日前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家老人护理院安然辞世,享年115岁。  相似文献   

4.
叶金莲 《社会理论》2006,(2):264-274
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将世界看成是功能分析的最高层次,将世界所具有的复杂性看成是功能分析的最高关联问题。基于人的有限能力无以应对高度复杂的世界,卢曼将社会学的任务和问题锁定为理解和还原世界的复杂性。而在行动一实践层面,系统是理解和还原复杂性的建构物,它充当着世界的高度复杂性与人的有限的经历和旨意(sinn)潜力的媒介。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08,(12):10-10
2008年12月5日,由民政部主办的中华慈善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论坛围绕“聚焦5·12——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挑战”主题展开,共分四个环节:第一,公平与效率——从5·12善款使用关注善款使用机制;第二,透明与公信——从5.12慈善信息关注慈善信息披露机制;第三,共享与合作——从5·12应急求助关注慈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琳玲 《社会福利》2005,(12):57-58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讲座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普利斯科特(Edward Prescott)表示,世界的老龄化趋势已给社会带来沉重养老压力,建立强制性个人账户是缓解压力的最好办法。中国的发展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7.
《南亚研究》2007,(1):20-20
由尼泊尔驻华使馆前公使尼兰詹·巴塔拉伊(Niranjan Bhattarai)先生撰写的《尼泊尔与中国》一书的中文本(刘建、王宏纬、陈明、马维光译)于2007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刊行。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05,(3):F002-F002
云南大姚“7·21”.“10·16”强烈地震发生后,国家民政部李学举部长亲临灾区,指导恢复建设和督查灾民生活安排情况。国家和云南省批准恢复建设大姚县救助站等13个社会福利设施项目,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和基层民政干部。现在.民房的恢复建设已全部完工。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就中国古代文学对《万叶集》、《源氏物语》的影响,以及日本文学的审美理念“物哀”的形成过程,做了颇具新见的阐述。提出了日本古代文学一个独特的发展模式:日本本土固有文学与古代中国文学的“冲突·并存·融合”的模式。并借此对中日古代文学交流的经验进行疏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张旅平 《社会理论》2006,(2):254-263
作为20世纪上半叶韦伯之后西方最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之一,卡尔·曼海姆(1893—1947)首先是以他在认识论和知识社会学方面的成就享誉国际学术界的。如果没有灾难性的社会剧变的话,他很可能会在这种“纯理论”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秦明瑞 《社会理论》2006,(2):161-169
已故世界著名的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法学家(等等)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1927~1998)在他并不漫长的一生中建构了一座宏伟的理论大厦。这座大厦被他自己取名为“社会系统理论”。并且,在他刚刚开始建构这一理论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2.
10月中旬,在全国第七个法定敬老日——“九·九”重阳节期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7·16”重要讲话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映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14.
正如我们所提到的,是W·I·托马斯,当时美国社会学界的元老,提出了作为社会科学基础的这一定理:“如果人们把情境当作是真实的,那么其结果交将成为真实的。”尽管这一定理在托马斯的多卷著作中只出现过一次,尽管它当时只用了一段话来加以说明,但他却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因为这个定理包含着深层的社会学内涵,它对广泛的社会过程具有指导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何蓉 《社会理论》2008,(1):66-82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尽管马克斯·韦伯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有关宗教的定义,但是,当他将宗教描述为一些成功地吸引大量信徒的调节人类生存的体系时,实际上给出了一个功能性的定义,注重宗教在社会中的角色或作用(希普里阿尼和费拉罗迪,2005:2~3)。而且,这一功能性的取向,并没有妨碍韦伯以开阔的视野与雄心,将世界诸文明形态纳入其宗教研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4,(11):61-61
2004年10月21日上午,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静安区老龄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市社区服务中心和静安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承办的“九九重阳·年轻久久——重阳节老年嘉年华主题活动”在静安公园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7.
尼古拉斯·卢曼(1927~1998)被视为欧洲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在他毕生的著作中,至少有两方面体现了其杰出贡献。一方面。卢曼用他的社会系统理论追寻经常被社会科学忽视的一些关注和兴趣,以构建一个普遍适用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卢曼还对此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其题材具多样性:包括社会文化发展,通过区分过程和现代化、知识社会学直到多种特殊沟通形式的特有逻辑和整合。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7·16讲话”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既是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又表达了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9.
何蓉 《社会理论》2006,(1):123-148
作为转化知识的手段,方法是理论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马克斯·韦伯在社会科学界的地位,很重要的一部分源自其方法论贡献。他的方法论学者的地位来自其价值无涉及价值关联、理解与解释、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想型等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20.
王楠 《社会理论》2008,(1):247-273
作为西方思想中的巨人,亚当·斯密的形象似乎早有定论。普遍的看法是,他是从经济的角度为自由主义奠基的代表人物,其核心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受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的作用,自爱(self-love)的个体在经济领域中的自由的交换和竞争足以实现整个社会的繁荣。自爱者对自身利益的理性追求实现了社会的自然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