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雅典国家产生的年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爱琴文明发现之前,古希腊史传统以奥林匹克赛会第一届之年(公元前776年)为希腊史的纪元;雅典史则以执政官(雅康)代王者(巴西勒斯)之始年(公元前683年)为纪元。在此之前,希腊史处在所谓荷马时代、英雄时代、王政时代,即摩尔根所倡始,马克思、恩格斯所申论的军事民主制时代。  相似文献   

2.
<正> 《周易》究竟产生于何时,这是研究《周易》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周易》产生的年代,影响最大的有两种说法:一、殷末周初说;二、战国说。管见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很难成立。周初说是传统的说法,在西汉以前就颇为流行。这种说法认为,八卦是伏羲或神农所作,周文王据以推衍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并作卦辞和爻辞(一说卦、爻辞为周公所作)。这种说法在流传中又增添了许多附会和渲染,真是言之凿凿,煞有介事。然而考诸历史,却是于古无征的。  相似文献   

3.
东巴教及象形文字的产生年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巴教及象形文字的产生年代问题杨启昌东巴教是纳西族的民族宗教;象形文字是纳西族人民创制的古老文字。用这种文字写下的上千种东巴经书,内容涉及社会历史、生习生活、语言文字;宗教民俗、哲学思想、天文历法、文学艺术、以及民族关系等等。这种文字和经书至今还留存...  相似文献   

4.
浅谈元杂剧     
余勇 《船山学刊》2004,(2):141-144,160
元人杂剧,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文从元杂剧的形成、元杂剧的基本特征、元杂剧的丰富文学内涵、元杂剧的历史地位四个方面对元杂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正> 《中庸》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重要著作。《中庸》的作者,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所说,是孔子之孙子思。此后郑玄、陆德明、孔颖达等人都沿袭其说,直到宋代以后,才有欧阳修、郑樵、崔述等人对司马迁这一说法提出怀疑。今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不十分一致。虽然有的也承认《中庸》不完全是子思所作,但却普遍认为其基本思想还是属于子思的。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不再重复前人的有关证据,只想通过《中庸》里“诚”这一重要范畴的考察,就《中庸》思想的产生年代问题补充一些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6.
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是现存有文字记载的早期维吾尔先族——敕勒族斛律部的一首民歌。它久已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为历代所称颂。然而这篇仅有二十七个字而百读不厌的佳品,有关它的作者、产生年代等文学史上的重要问题,至今未得到一个起码应有的统一认识。今试探究一、二,以就教于方家。有关《敕勒歌》的记载,有两则史料  相似文献   

7.
关于楚灭越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考古研究有两个问题牵涉到楚灭越的年代,使战国史上这一争论已久的课题重新受到学术界的注意。一个问题是楚国范围内越王剑的屡次发现。早在三十年代末,湖南长沙就出过越王剑,后来在湖北江陵,河南淮阳等地又陆续发现多柄。特别是江陵望山一号墓所出越王勾践剑,珍贵逾常。不少学者认为这么多越王兵器在楚墓中出现,应为越国被楚吞灭的结果。因此,楚灭越的年代可作为估计这些墓葬时代的上限。另一个问题是河北平山的中山王墓。其一号墓出土中山王鼎,铭文间一段,释者多读为:“昔者吴人并粤(越),粤人修教备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分若干题材类型,各类题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要由一正色演员扮演,并完成整剧四个音乐单位的演唱,其他演员也常有间插演唱非剧曲的情况。因此,演员歌唱与表演方面的修养在元杂剧扮演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元杂剧又是综合宋、金以来多种通俗伎艺而成,还常与其他伎艺形式同时演出,不同角色的演员也应具备相应的才艺修养。  相似文献   

9.
一 关于元杂剧的分类研究,最著名的当然是朱权《太和正音谱》的《杂剧十二科》,它们是: 一曰神仙道化 二曰隐居乐道(又曰林泉丘壑) 三曰披袍秉笏(即君臣杂剧) 四曰忠臣烈士 五曰孝义廉节 六曰叱奸骂谗 七曰逐臣孤子 八曰钹刀赶棒(即脱膊杂剧) 九曰风花雪月 十曰悲欢离合 十一曰烟花粉黛(即花旦杂剧) 十二曰神头鬼面(即神佛杂剧)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中国戏曲史上,元杂剧的创作分为前后两期,分野约略以1330年为断。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根据钟嗣成《录鬼簿》,大致上依时代先后,将元杂剧的创作分为三期,即 鼎盛时期、衰微时期和尾声时期。归纳起来,这实际上还是前后两个时期。元杂剧创作的前期,活动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都属于前期作家。元代中期以后,政治和经济中心南移,杂剧也随之在以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江浙一带发展了。自此直至元末,当属于元杂剧创作的后期阶段。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作家身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是元代艺坛上的奇葩,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浩瀚星空中的璀灿的星系。要探测这个星系的奥秘,就需要研究它的创造者——元杂剧作家的身分,即他们的社会地位,他们所托身的社会阶层。本文研究的主要凭据是钟嗣成的((录鬼簿》,明无名氏的《录鬼簿续编》及王国维、孙楷第、隋树森等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的初步探讨有三方面:元杂剧作家多为儒吏;元代社会的儒吏阶层;儒吏身分对杂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从建国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的17年中,元杂剧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稳步发展、巩固提高的过程。建国之初,元杂剧研究领域曾有过一个短时期的沉寂,几年的时间里报刊上几乎看不到这方面的文章,直到1954年情况才得到改变。《剧本》月刊1954年第4至第10期连载了阿英的《元人杂剧史》,这是建国后第一部系统论述元杂剧的研究专著。从全篇看,作者将元杂剧成长的原因放到金元时代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加以考察,并把元杂剧的产生和繁荣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联系起来,同时也没有忽略戏曲本身的发展规律,这就比较全面地肯定了元杂剧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确表现出不少新的特色。严敦易的《论元杂剧》(《光明日报》1955年11月6日)一文,阐述了元杂剧产生的一些历史条件及其所反映的元代政治经济情况,从较大的角度对元杂剧加以把握,其用意也是积极的。这些研究著作,在当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从它们的论述中,却又比较明显地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即作者虽然主  相似文献   

13.
元朝的统一,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北对峙局面的打破,消除了过去人为的地域性隔绝,带来了社会的相对安定,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最早产生和形成于金元统治下的山西,河北一带地区的杂剧,经过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的早期繁荣,此时也就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逐渐向南方发展。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曾经总结过这一现象。他说:“元初,北方杂剧流入南徼,一时靡然向风。”所谓“元初”,即元朝统一全国之初,杂剧开始向南方伸展,从而由原来活跃于北方的地域性戏曲样式,发展成为通行南北的全国性剧种,并出现了“一时靡然向风”的极盛局面。  相似文献   

14.
元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从杂剧诞生到元末一百多年间,涌现了众多的杂剧作家和作品,而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异彩纷呈.这一繁盛景象,在中国戏曲史上是罕见的,在同时代的世界剧坛上也是无与伦比的.为什么元代杂剧特别兴盛?本文拟对促使元代杂剧繁荣的条件和因素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关于越国灭亡年代的再商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四六年和一九四七年间,我曾写作《战国史事丛考》二十多篇,先后发表于当时上海的《东南日报》副刊《文史》和天津的《益世报》副刊《史苑》上。其中有《楚怀王灭越设郡江东考》一篇,根据黄以周《史越世家补并辨》(收入《儆季杂剧·史说》),作了进一步的论证,断言越国灭亡予楚怀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306年,否定了《史记·越世家》楚威王“大败越”而“越以此散”之说。其实这个见解,并非首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世纪和年代的划分,以往存在着从1开始和从0开始的两种观点和做法。随着2001年的到来,21世纪从2001年开始已达成共识,但关于年代的划分和称呼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爱国诗人屈原,是在滚滚的汨罗江中,结束他那坚贞不屈的伟大生命的。弄清屈原沉江的年代和原因,对于了解这位诗人的生平,研究他的晚期作品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自从清人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提出,屈原《哀郢》“哀郢都之弃捐,宗社之丘墟,人民之离散,顷襄王之不能效死以拒秦,而亡可待也”以后,现代的屈赋研究者,大多定屈原沉江为顷襄王二十一年,原因是殉国难。例如,郭沫若先生就持这样的见解。他在《屈原考》中指出:“就在郢都被攻破的那一年,屈原写了一篇《哀郢》,……他看不过国破家亡、百姓流离颠沛的苦况,才悲愤自杀的。”在《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他又指出:“屈原的自杀,事实上是殉国难。”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一致认定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其灭亡六国的最后一年,即公元前221年。其实,详证有关记载,秦灭六国的年代大可商榷:从齐襄王实际在位年数和秦灭燕之年来推断齐国灭亡的年代,从秦始皇议立帝号、议置郡县、北攻匈奴、南击百越诸举来推断六国灭亡的最后年代,均当比目前流行的说法提前一年,即公元前222年。  相似文献   

19.
关于周初年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于西周年代自共和元年以前概付缺如,给研究西周史事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我们在研究西周史之前,必须设法考察西周诸王的年代。这显然是很费力的工作,过去学者在这方面也作了不少努力,但问题并未解决。窃不自量,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周初年代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望海内外学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20.
关于裴李岗文化的性质和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和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具有特殊的文化面貌,在年代上早于仰韶文化,对探索中原早期新石器文化开始取得了突破。这两类遗址的发现已达三十余处,前者分布于冀南、豫北,后者则集中在豫中一带。从文化性质上,两者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也有相当大的差异,是否属于同一个文化系统,目前尚有不同的意见。如分别称其为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或统称其为磁山-裴李岗文化,而认为两者属于不同的类型,不过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